玻璃巨头华尔润倒下 政府急寻拯救者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华尔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尔润”)倒在了盲目扩张的路上。
10月20日,玻璃巨头华尔润“全线停产清算,解雇全部员工”的消息开始在业界疯传,一时间令业界唏嘘不已。在2014年之前,以产能规模计,华尔润是中国排名前十的玻璃巨头。盲目扩张的战略、市场需求的萎缩、生产管理的不善等,都是压倒华尔润的稻草。
目前,华尔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尔润”)正在进行债务清算,计划通过法律程序实现债务剥离,之后对公司实施重组或进行银行拍卖,预计最快年底可以复产。
停产背后
“华尔润已倒闭,我们要求清算,把欠我们的钱还给我们”。
华尔润停产后,淮安华尔润化工有限公司、华尔润集团总部均聚集起了讨要工资的工人。
总部在江苏张家港的华尔润集团是国内大型浮法玻璃企业,员工有8000多人,总资产达90多亿元,拥有20条浮法生产线。华尔润官网介绍,自1997年以来,华尔润已连续13年保持全国玻璃行业产销量第一,2010年平板玻璃生产规模名列全球第五。
是什么原因使华尔润走向停产?玻璃业界认为是盲目扩张的结果。
早在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就将平板玻璃列为6大产能过剩的行业之一,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平板玻璃产能,淘汰落后布局。但在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华尔润在2011年之后仍然大幅扩张。
此前,华尔润在内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便表明,扩张是主基调。规划指出,华尔润要在巨野、迁安、张家港新建及改造15条优质平板玻璃生产线,增强环渤海地区(山东基地)、长三角(张家港)、珠三角(江门基地)优质浮法原片供应能力;此外,还要在我国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布局较薄弱的西南地区完成战略布点,扩张范围辐射华东、华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
与此同时,相关人士指出,2009年国家出台“四万亿”红利政策之后,很多企业拼命投资扩张。华尔润也不例外,起初新辟“高透明玻璃”类生产线,由于工艺未变,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平板玻璃大同小异,从而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
另外,由于2013年玻璃价格骤跌,华尔润又将产品定位于普通建筑玻璃,长期没有核心竞争力,且市场竞争激烈,在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下,企业最终自食盲目扩张的恶果。
“近几年企业亏损严重,生产的玻璃大部分贱卖出去用于抵债。”华尔润一位员工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主要是抵银行的债”。
其实,华尔润被爆出债务缠身已不是第一次,2014年2月底,华尔润就因贷款纠纷,被江苏淮安中级法院冻结资产——包括其本身及其在淮安的下属子公司共价值1.01亿元的资产。
甚至,华尔润内部传言,曾于2009年以6亿元身家入股华尔润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鼎晖投资,在2013年底也出现了撤资的想法,最后不了了之。经证实,鼎辉曾经确实有撤资的打算,但作为华尔润“重组”之前的最大股东,鼎辉脱身的愿望无法实现。
停产前,华尔润共拥有2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年平均产能高达8400多万重量箱,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华尔润自2014年关闭了四五条生产线,最后两条生产线在10月20日也如期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