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巨头华尔润倒下 政府急寻拯救者

提要:华尔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尔润”)倒在了盲目扩张的路上。
环保背后的管理桎棝

  “厂里共有8个烟囱,全天24小时排放废气。”华尔润张家港总部的一名职工描述道,“那些灰白色的烟很刺鼻,有时候会有酸味,吸气的时候感觉粉尘也很厉害,我们有的时候上班都戴着口罩。”

  环保一直是华尔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早在今年6月23日,环保部办公厅在印发《关于对2014年脱硫脱硝设施存在突出问题企业予以处罚的公告》中称,经调查核实,华尔润旗下企业的18条生产线中,只有1条建成了脱硝设施,其他生产线均未建成,且氮氧化物长期超标排放。

  目前,虽然国内还没有对玻璃行业实施强制生产线脱硝规定,但是近几年,随着环保达标要求愈发严格,在大多企业中,玻璃生产线的脱硝设施装置已经相对成熟,因此华尔润17条生产线未脱硝的情形实属少见。

  对此,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杜永飞称:“如果华尔润复产后依然无法实现环保达标,我们将继续实施全面停产,什么时候达标,便什么时候开工。”此外,职工编制冗杂同样也是华尔润发展中的问题。

  “其实华尔润正常运营只需800人左右,但它却养活着2000多名在职员工,这给正常运营造成极大的压力”。当地知悉华尔润情况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说到。

  营收业绩不佳和银行贷款重重,都让华尔润如履薄冰,而人员冗杂更是加大了其资金和管理成本的支出。

  复产之路尚需数月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淮安华尔润方面了解到,目前该工厂于11月1日已经被海德石化集团收购,公司方面确认此事并组织召开员工会议进行了公告。但是,以玻璃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华尔润张家港总部,至今没有企业提出确切的收购意向。

  据了解,因为华尔润是股份制企业,公司停产之后股东基本很少出现,整改的担子不可避免地落到了当地政府的肩上。

  “目前,我们正在申请法院立案,待债务清算完成之后,计划再着手引进新的投资者,然后实施租赁经营。”杜永飞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坦言:“一种方法是重组,实现成功转股;另一种方法是银行拍卖。如果顺利的话,预计最快在年底华尔润就可以复产了。可能最多只有三四条线生产线可以恢复正常生产。”

  截至11月4日,政府方面已经先后联系了多家企业,力图使其成为华尔润复产后的“新主”,但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都不是玻璃生产,且多为本地企业。由于目前华尔润方面债务问题尚未解决,也为了避免企业停产带来的后遗症在复产后滋生,政府方面称尚不宜公布企业名单。

  “其实,早在华尔润停产之前,政府方面就开始联络其他投资人了。”锦丰镇当地一位知情的政府人员透露。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华尔润在运营期间就露出了即将停产的端倪,并非旦夕之事。

  据悉,作为当地最大的玻璃企业,华尔润目前剩下的有形资产主要是厂房,如果新股东组成的“小财团”能够继续经营玻璃生产业务,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最佳途径。但是,玻璃生产线的冷修和复产的投入金额预计将达到3亿元,这是摆在接盘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江苏华尔润集团是一家老牌企业,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锦丰人民公社粮食饲料加工厂,1981年,进入平板玻璃制造业并将之明确为主业,后更名沙州玻璃厂,1997年起采用现名称。

  资料显示,华尔润集团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通过两次企业转制,成为一个产权清晰、以玻璃生产为主业的股份制民营企业。2008年至2010年,公司引进鼎晖投资、中银投资、国开金融等PE股东,筹集资金18.15亿元,随后于2011年成立华尔润,其中华尔润集团占51.87%股份,PE股东占42.28%股份。2013年11月,原属华尔润集团的51.87%股份全部转让给了宁波北仑区鼎茂元风贸易有限公司。

  据了解,华尔润注册资本4.58亿元,股份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总资产近90亿元,合计总负债约6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50.9亿元(张家港市本部银行贷款27.6亿元),除对下属子公司担保6000万元外,无其他对外担保。

  此外,华尔润旗下有9家子公司,除了在江苏张家港本地布局,还在江苏淮安、广东江门和山东菏泽、浙江长兴等地设有子公司,目前江门华尔润公司这边生产经营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华尔润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惠南,曾多次入围华润富豪榜。自1988年8月担任张家港市玻璃厂厂长、党总支书记以来,曾多次扭亏为盈。2006年以35亿元身家位列润百富榜,首次入围是2005年,此外,2011年和2012年先后又入围两次。于2014年低调离职,被张家港商界人士证实,但不知去向。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