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适应新常态 迎接新挑战
一、经受了严峻考验的2014年
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国内外大环境下,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面临“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速同比回落9.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7.6%,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到理性。我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伴随全国房地产市场从2013年的意外火暴到2014下半年后快速遇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在产能供给持续超市场需求增长,以及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提升品牌和创新能力、企业管理精细化、市场发展细分化,成为2014年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2014年我国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行业运行态势总体平稳,全年各地销售市场呈现“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运行态势;多数建陶生产企业效益明显不如2013年;主要产品的产量小幅增长;延续十多年“出口增速高于内需增速”的态势出现逆转,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性价比高的优势有所削弱;节能减排环保治理的压力日益加大;市场需求减弱和产能供给“骤升”导致产销失衡的矛盾突出;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链问题经营遇到很大困难;行业“调结构、促升级”步伐加快;房地产发展回归常态,市场需求预期降温;优秀品牌和创新产品才能得到市场认可。
2014年行业效益数据是近十年来最差的,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销售利润确实不高,另一方面也是缘于2013年行业整体效益较好利润基数较高。统计显示,2014年企业经营环境恶化,企业亏损额大幅度增加,全行业企业亏损面为6.61%,亏损额增长46.81%。其中,建筑陶瓷亏损企业数量增加27.1%,亏损额增加32.06%;卫生陶瓷企业亏损数量减少12.0%,但亏损额增长28.16%;五金洁具企业亏损数量减少17.8%,但亏损额增长88.56%。随着企业为转型升级付出的投入、因节能减排要求提高而增加的技术改造、劳动力成本攀升、管理费用增加等等,2014年企业运营成本继续大幅度攀升,全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增长11.7%,其中建筑陶瓷企业提高13.6%,卫生陶瓷企业达到16.9%,五金洁具企业为5.3%。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有效应对新挑战
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弱复苏态势,但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房地产市场将继续掣肘投资及相关行业的增长,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供给因素进一步趋紧,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以及由于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升造成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这些因素仍持续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保持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持续平稳增长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1.加快兼并重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兼并重组带动企业、行业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益,进而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推进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重点培育行业领军型企业,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2.大力发展先进、节能、环保的陶瓷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降低能耗是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实现低耗和清洁生产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加大调整产品结构步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大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先进、节能、清洁的生产工艺及装备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将是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从工艺技术层面来看,推行干法制粉与挤出成型,能够大大缩短工艺流程,是实现低耗生产的重要工艺技术途径
为实现节能清洁生产,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一是降低耗能和排放,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线;二是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等。使用清洁能源,进一步提升利用低质原料、城市污泥和工业废料废渣等制作的有环保意义建筑卫生陶瓷新产品的比重,研发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自洁、抗菌、蓄光、导电、过滤、减噪、保健、隔热等功能化的新产品并使之产业化。大力引进和应用国外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低温快烧技术、连续磨生产技术、清洁能源制备技术、自动加工机械手等,是实现节能减排与低耗生产的有效手段。
3.倡导资源减量化,大力推进陶瓷砖薄型化进程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陶瓷砖生产国,2014年我国建筑陶瓷砖产量超过102亿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将耗用2亿吨以上的优质矿物原料,5000多万吨优质煤炭,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粉尘等。如果实现陶瓷砖“减量”(减薄)10%,每年将节约优质陶瓷原料2000多万吨,降低煤炭消耗500多万吨,少排放SO210余万吨,并节约大量的运输和物流费用,同时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由此每年所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将达到上百亿元,可见推进陶瓷砖薄型(减量)化的意义十分重大。当然,实现陶瓷砖薄型化,需要研究开发由于厚度减薄带来的技术、工艺、装备、规范、应用等方面的重大技术和装备问题,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和相关政府部门对使用薄型化陶瓷砖的大力支持
4.卫生陶瓷的轻量化和推广节水型卫生洁具的应用
水资源的紧张已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据了解, 全国城市生活居民用水几乎相当于工业用水量,其中生活用水的75%左右消耗在卫生间的坐便器及附属配套设施(如:淋浴房、水嘴等)的日常清洗。因此, 加强节水型洁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十分重要。
卫生陶瓷产品,除了开发与生产节水型产品(坐便器、蹲便器、小便器)外,也应实现产品的轻量化,减少生产豪华型、超重型的大型连体坐便器、立式小便器之类的产品。如果卫生陶瓷在现有重量基础上减轻10%,每年将节约30万吨以上的优质原料和2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此外,还应大力推广卫生陶瓷压力注浆等工艺,进一步实现生产机械化、智能化,以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5.完善产业集群,强化产业综合配套能力
产业集群的兴起,对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20多年来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集群的成熟和完善以及强化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将大大提高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企业的竞争能力,仍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6.坚持全面自主创新
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整线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并具备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在产品的装饰、设计以及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全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能够有效激励全面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和实效。
7.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企业竞争力
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的运营模式正在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的大规模生产、多品牌营销、同质化低价竞争的经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品牌知名度不高、赢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这种传统的产业运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建立产业联盟、推动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合作、实现企业的经营方式由产品主导型向品牌主导型的转变是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这将为扩大消费和投资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保证我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未来的前景光明,经过努力,我们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产品及服务品质、创新能力一定会尽快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早日实现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国陶瓷业伟大复兴的当代中国陶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