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口地暖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来源:中国建设报
对中国地暖行业而言,“店口”二字具有特殊的含义。这个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北部的小镇,云集了数以百计的地暖管材、分集水器及相关配件的生产加工企业,产销量惊人。但正如本报在《诸暨水暖管道业:摘掉“伪劣”帽子进行时》一文中提到的那样,“店口”在地暖行业几乎是“低价、劣质”的代名词。在行业不断走向成熟、市场拉动力明显减弱的今天,被贴上了“低价、劣质”标签的店口,地暖产业现状到底如何?
带着种种疑问,中国地暖市场调查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成员,深入店口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地调研。通过明察暗访,课题组从当地相关主管部门、不同类别的企业、汽配水暖城以及普通产业工人口中了解到了店口地暖产业的诸多信息。
课题组在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2015年7月,在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的所有生产加工型企业中,名称中含“管”这一关键字的企业共有2000余家(分属于汽车配件、水暖阀门、水暖管道等行业),其中,登记地为店口的企业1000余家,约占上述2000余家企业中的60%。
课题组对位于店口工业区的华东汽配水暖城(以下简称汽配水暖城)内的店主、店口镇中心区域以及周边部分村庄中的部分水暖企业调研后发现:店口1000余家企业名字中含有“管”字的企业中,生产水暖器件和水暖管材的企业约有500余家。其中,生产建筑用塑料管或复合管的企业不到200家,批量生产地暖管材的企业不到50家。绝大部分在2014年批量加工过地暖管的企业,它们在2014年加工的地暖管材不足300万米。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尽管课题组成员在店口的大街小巷随时都能看见“xx管业”的广告牌,但多数受访者都指出:“从2012年以来,前来店口的客商比几年前少了许多,店口绝大多数水暖企业正在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中煎熬。”
一、“地暖企业”共同的特征和现状。
由于店口涉及地暖产品加工的企业在生产一种产品的同时还加工其他产品,为了便于表述,本报告中将店口所有批量生产地暖管、分集水器的企业统称为“地暖企业”。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这些地暖企业呈现的共同的特征和现状如下:
(一)开工严重不足。
无论是地暖管企业还是分集水器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课题组在近30家管材企业的车间中发现,拥有2条及2条以上地暖管材生产线的企业有15家,但只有2家企业的所有地暖管材生产线在课题组调研当天全部开工。当天满开工率不足14%。在课题组走访的10余家分集水器企业中,拥有分集水器主管冲压设备的铜加工企业有6家。在课题组走访当天,所有主管冲压设备全部都开工的企业,一家都没有。分集水器主管冲压设备的满开工率不足60%。
课题组在店口调研的数天内,当地销售规模靠前的地暖企业如“龙越”和“铭仕”,它们地暖管生产线的平均开工率不足50%。“洁利达”、“盾运”、“红霞”这三家分集水器企业,虽然有不少加工相关器件的设备在运转,但用于加工分集水器主管的冲压设备开工率普遍较低——平均开工率不足40%。奇低的开工率、低迷的宏观经济形势让当地一些人对店口地暖企业的未来感到非常悲观。一位铜加工企业负责人士预言:“到今年年底,估计会有70%的分集水器企业倒闭。”
(二)“水暖城门店展示 带客户到工厂洽谈”的商务模式遭遇挑战。
在店口,无论是管材加工企业,还是分集水器加工企业,他们中的80%在汽配水暖城都开有门店。“水暖城门店展示 带客户到工厂洽谈”是当地企业通用的“商务模式”。课题组调查发现,目前汽配水暖城仍然有上千家门店。课题组在走访中了解到,多年来,汽配水暖城为店口的地暖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客商。不过,课题组同时了解到:自2012年以来,来汽配水暖城的客商越来越少。课题组在汽配水暖城断断续续调研的几天时间内发现,整个水暖城人流稀少,不少门店一直处于关门状态,多数门店一天中连一个前来询问的客商也碰不到。有些店主选择在家里“办公”,仅在店门口留下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