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登陆:光热企业转型分布式光伏的逻辑

提要:走向融合,抑或是同室操戈?太阳能发电利用的两大技术流派之间正在上演一出好戏。

  抢滩背后

  是无奈之举,还是拼命一搏?

  这从太阳能光热行业第一家在主板上市企业的日出东方并不漂亮的201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可见一斑:公司太阳能光热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79%,仅8.72亿元。这家同行眼中国内太阳能光热行业里实力最强的企业都没能逃脱下滑的命运,其他厂家业绩也不容乐观。

  “光热企业主业太阳能热水器业务增长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零售渠道以高达30%~40%的速度在下滑;另一方面,工程市场又遇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寒流’,导致不少企业整体业绩不增反降。”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讲运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在此背景下,光热企业开始寻求新出路。同列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成为光热企业“加法”战略中的首选。

  “光热企业压力也很大,加之这么多年太阳能光热行业创新不够,随着光伏成本的下降,光热企业转投有较大政策支持的光伏产业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张晓黎评价。

  如此,抢滩分布式光伏市场背后的另一个逻辑也渐渐清晰——无利不起早。中国光伏产业在经历过欧盟双反、美国双反之后,开始将主战场从外销转向内需,紧随而至的是一系列力度颇大的补贴政策。

  不仅有2013年国家发改委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行0.42元/千瓦时的补贴兜底,各地方光伏补贴政策也纷至沓来。比如,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江西等省市,补贴力度除了0.42元/千瓦时的国家度电补贴外,各地还将有0.05元/千瓦时~0.4元/千瓦时的额外补贴,仅山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专项资金就达1亿元。

  力诺瑞特总经理苏明还给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山东为例,国家补贴加地方补贴,每发一度电可以补到0.47元。一套5kW并网系统,每天可以发电22度左右,全额上网按照1.03元/度电给予补贴,每天收入22.6元,每月收入近700元,一年下来可达8400余元,5~6年即可收回成本,整套系统25年总收益额达到17万元。

  双重补贴大大缩短了回报周期,而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长达20年的补贴期更是诱人。“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最擅长的就是跟着政策风向走,最直接的表现是哪有补贴往哪去。”产经评论员洪仕斌直言不讳。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