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租房遇冷在于供应和需求相悖

提要:广州公租房遇冷在于供应和需求相悖

  据报载,今年广州首批公租房推出9831套,只有3834户家庭参加意向登记,申请率不足四成,近6000套房被收回。市住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公租房出现较大规模收回与此前已密集推出公租房消化部分需求和申请家庭希望居住市中心等因素有关。

  政府为解决城市“夹心层”、确保困难家庭“住有所居”而不吝投入建设的公租房遭到冷遇,确实有点出人意料。到底是需求者够不着“免费的面包”,还是“面包”不好吃而被遗弃,抑或是制度设置本身有需改进之处,极有必要加以分析。

  按市住房保障办的说法,此次公租房申请率低与此前的部分需求量已被消化,应该有一定的关系。而与此前保障房僧多粥少而“抢破头”相比,也可肯定广州公租房还远不到“供过于求”的时候。同时,与部分需求量被消化相比,房源与申请人希望居住在不太偏远地域的意愿不吻合之因应该更为重要。

  公租房的优势在于租金低廉,但仅此未必就被市民追捧。倘若政府仅以公租房建设当“政治任务”,完成指标就是完成任务,甚至将公租房当成“施舍房”,选址远离市中心,甚至建在“荒郊野外”,交通、教育、医疗、市场等设施不配套,就有悖公租房制度设置的初衷。从公租房具体需求看,其主体是上班族中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的“夹心层”。这类人对住房地段、公共交通等配套有更实际的需求。广州出现公租房“没人租”的尴尬,与全国不少地方保障房遭空置的原因应有相同之处,反映出项目规划选址和配套等方面缺乏周全考虑。

  毫无疑问,公租房项目选址、配套等如何真正立足于为民解困,把好事办好,避免公共资源浪费,值得反思。最重要的一点是,公租房项目选址应以实用性为先。如在产业聚集区统筹建设公租房以解决产业工人家庭居住困难,选择配套基础较好的地方或通过商品房项目按适当比例配建公租房以真正利于城市“夹心层”工作生活,这些都是应考虑的。

  大量建好的公租房无人问津,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公租房的门槛设置。市住房保障办称,收回的房源不忧租不出去,因为最快下月底就将对公租房保障“扩面”,放低收入申请门槛。对于此次出现大量公租房空置之后,可否让刚落户的毕业生申请的问题,则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单身申请年龄线变化”。可以说,政府部门已看到现行公租房制度设置方面考虑不周的问题,而如何“扩面”还是未知数。

  事实上,在两年前《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试行)》酝酿和出台之时,舆论就对其覆盖面提出质疑。尤其是在需求分析时将新入职大学毕业生纳入其中,而最终成文的制度却未被纳入政策范畴就让人十分遗憾。

  近年来,将大学毕业生纳入公租房覆盖范围以吸引年轻人才已成为不少城市的共识与策略。提高城市素质有赖于打造人才“宜聚”环境,而“宜聚”离不开人才可安居的条件。深圳市早有规定包括有学士学位、未满26岁的大学毕业生在内的人才可以申请公租房或领取购房和租房补贴。相比之下,广州公租房政策设置的“拒外”围墙不利于吸引人才不言而喻。

  无论基于避免公租房空置浪费,还是从吸引年轻人才的角度,接下来的公租房“扩面”都有必要将新入职大学毕业生纳入其中,使公租房既是解困房也是“人才房”,这才是良策。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