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华丽转身 申报馆改建项目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历史建筑华丽转身 申报馆改建项目

提要:建筑不但能为人们遮风避雨、成为工作休息的场所,更记录着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脚步,一直被认为是凝固的历史。然而在国内城镇化推进的脚步中,如何平衡新建筑与历史建筑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城市与社区规划中的难题。

  建筑不但能为人们遮风避雨、成为工作休息的场所,更记录着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脚步,一直被认为是凝固的历史。然而在国内城镇化推进的脚步中,如何平衡新建筑与历史建(博客)筑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城市与社区规划中的难题。

  人多地少 历史建筑保护成为难题

  上海作为最早开埠的港口之一,留下了许多能够成为文化坐标的历史建筑,星罗棋布与各个角落。作为一线城市,上海早就实现了城市化。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可使用土地面积变得极其珍贵。据统计,2014年上海土地市场共计成交土地(剔除工业用地)201幅,较去年下滑27.7%。其中,商品住宅用地(含普通商品房、商住办混合)土地成交90幅,商业用地(商业、办公及餐饮等)成交75幅,另外保障房用地(动迁安置房)成交36幅。2014年度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仅有700公顷,面积比去年大幅减少了30%。剔除掉商业用地部分,含住宅属性的商品房及保障房用地总成交面积达686.9万㎡,也大幅下降了30%。土地出让面积急剧下降,其中大部分为住宅用地,在如此寸土寸金的环境下,历史建筑的保留与改建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申报馆原有建筑面貌

申报馆原有建筑面貌

申报馆原有建筑面貌

  管中窥豹 从申报馆看历史建筑改建

  由于外滩的历史遗留建筑颇多,又是极具商业价值的地块,不少历史建筑的改建项目颇具借鉴意义,申报馆就是其中之一。申报馆始建于1918年,并搬迁申报出版社,申报是在最近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新闻出版,印刷停止在1949年。位于从上海外滩步行几步就能到达的地方,共有约5000平方米的面积,是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但是其翻新之前的破败场景,已经无法与周围的建筑与规划相协调了。

申报馆改建后格局由餐饮与高级办公楼为主

  申报馆改建项目由a_a&d设计工作室设计,现已被改造成一座综合体,较低的楼层为餐厅,较高的楼层为豪华办公室,面向所有围绕着中庭。建筑立面为典型的上海历史上风行过的新古典主义。内饰延续了这些主题;石膏角线排列的壁的顶部和弯曲阳台组成的心房形成房屋的核心。利用传统金属围栏和框架式塑钢门窗,还原保留了申报报社原有的风貌,同时又给每个办公室一个隔音良好、私密性极强的的空间。

申报馆改建项目中也同样注重能源和室内通风,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提高心房过去原来的高度,并使用窗户顶部打开,办公环境是改进及其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通过自然采光,通风的增加减少。每层形成心房的边缘已开辟了尽可能通过去除现有吊顶和固体护栏,最大化光在每层的渗透量。除此之外,电梯也同样提出了一个楼层,可通往一个新的屋顶露台。屋顶已被改造成装饰,长椅和一个绿化多层次的室外空间,开辟了壮观的全景跨越黄浦江浦东的标志性塔楼。

传统建材与新建材混合运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同时又满足新规划用途的需求

  对立面的修复特别注重展示和突出现存细部,而内部装修更注重创造未来一系列的空间当中,同时融入历史典故,如新艺术风格,使用颜色鲜艳的几何弯曲和现代材料。室内以现代方式重新呈现,弯曲阳台包围的中庭构成建筑物的核心。内部的现代活力并列外部的历史延续。

       本文为新浪地产(微博)独家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他手段侵犯本网权利。 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新浪地产”。其他合作事宜,请联系本网。

关键词:

设计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设计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