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深层次矛盾亟待化解 产业链条关系重塑

提要:伴随着农地确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展开,农村土地流转呈加速推进态势。

  伴随着农地确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展开,农村土地流转呈加速推进态势。记者在东方、琼海、海口等市调研了解到,新一轮土地流转正在推动品牌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之前部分地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富企不富农”怪圈正在被打破。

  土地流转与以往相比明显规范,但诸多深层次矛盾仍待破解。面临流转方式尚待进一步规范避免时间成本过高,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多以及农村过剩劳动力如何转移等难题。

  规范化流转激活农业产业化

  “我们村里的人现在很少种田了,都出去打工了。”东方市小岭合作社职工高昌艳说,种田成本很高,如防治病虫害、化肥、雇机械插秧和收割等开支都不小,这样一来自己种就不划算。而在外打工,一天能挣两三百元,所以农户都把土地外租了。去年,村里已经给农地确权了,宅基地也发了本,农民不担心土地收不回。土地租金的价格一直是向上的趋势,今年好的水田一亩可以租到500元∕年,最差的坡地也要300元。小岭村的农民家里一般都有二三十亩土地,租地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另一方面,土地出租后形成规模化种植,效益比农户自己种要好得多。高昌艳说,小岭合作社种植出口花卉,租用了村民的几百亩土地。前年销售收入1870万元,去年增长到了2263万元,利润超过了600万元。同时,合作社还有30多名正式职工,到了农忙季节,还雇用临时的“农业工人”150多名,每天工资也涨到了150多元。由于合作社不断引进优良的花卉品种,吸引周边农户也搞起了花卉种植,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东方市是农业大市,合作社目前租用了本地农民3000多亩土地,做订单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和瓜菜,去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每亩生产成本2700元。扣除各项开支后,利润还不错。”海南东方惠农合作社负责人王仕明告诉记者,出租土地的农民平时进城打工,忙时当“农业工人”,再加上土地租金,农户就有了三份收入。

  “土地流转才能引导企业的项目、资金注入农村,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创造条件,也是帮助农民进城的重要支撑力。”东方市农业局局长卞小燕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海口、三亚等海南中心城市,城市周边的农地出租效益更好,部分农村实现了农户与经营者双赢。海口琼山区云龙镇美丹村、云阁村等村庄,村里年轻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大量外出打工,数百亩土地长期撂荒。此后两村的村委会号召村民种植橡胶林,但是去年一场超强台风过后,橡胶林大半被毁。今年初,农业龙头企业大昭圣典公司租用了两个村庄500多亩土地搞规模化种植,还培训留守村民当“农业工人”。美丹村村民吴淑和开心地告诉记者,土地租金一亩800元∕年,如果到大昭圣典公司去种菜,月工资有2500元,一家农户的年收入至少可以增加两三万元。

  云龙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职工曾蕊介绍,目前全镇累计土地流转面积6781亩。其中,金德丰莲雾基地、金棕榈花卉苗木实用性人才培训基地、美丹现代农业产业园、云美路花卉苗木生产交易示范基地等一批示范项目,打造出“云龙淮山”、“中国红”莲雾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014年云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54元,较上年增长20%。

  创新规范是下一步流转的主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土地确权的全面铺开以及农村产权市场的出现,目前的土地流转比以往得到了明显规范。但是仍面临着流转方式不规范、时间成本过高、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多以及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等难点。

  “现在租农民的地越来越难了,主要是市场不规范。”东方惠农合作社负责人王仕明说,合作社原本规划要租用土地1.2万亩,建成现代化的水稻育种基地,但是努力了几年,现在的规模也只有3000多亩。困难在于农户出租土地随意性太大。老百姓都不愿意长租,因为租金每隔几年都要涨一涨,有的农户甚至要求一年一签合同。少数农户不愿意出租,所以想要集中连片也很难。现在通过村委会的帮助,找农户一家一户去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不一定能租下来。

  其次是历史遗留问题多,土地细碎化严重。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安华介绍,由于历史原因,海南省农村集体留用地过多;而第一轮和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时,由于技术手段限制,导致土地面积不清、四至不清,以及未将坡地纳入确权范围,不少坡地权属不清,造成了大量的土地纠纷。由于过去长期存在的土地基础设施落后,农田肥瘦不一,海南省不少地方农民承包地有细碎化特点。

  此外,过去土地流转存在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的现象,不少土地出租面积过大、租期过长、租金过低等“三过”现象,并滋生农村腐败等严重问题。东方市就曾经出现一位村委会主任,用家人名义租用村集体土地4500亩,而租金却平均每亩不足0.5元/年;他将其中745亩地以每亩450元的价格转租,仅此一项,每年就获利30万元。这些问题,都需要加以解决。

  第三是海南的基本省情决定了土地流转无法大规模快速推进。海南省农业厅信息处张海龙介绍,与北方平原省份相比,海南农村户均耕地面积不到10亩,每亩耕地“承载”的农民明显偏多;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海南农业技术含量低、农民知识水平偏低,每亩土地产生的效益偏低;与中部省份相比,海南并未出现大量农村空心化和土地抛荒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土地流转、引进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必须考虑到规模的“适度”与农民的自愿,不能出现富企不富农、企业进入农民失业现象。这就需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和农民与企业合作方式,特别是要考虑农民、企业与政府三者,在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产业链条中的分工与合作。

  农企融合破解

  “富企不富农”怪圈

  据海南省农业厅最新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三亚、东方、海口、琼海等14个市县全面开展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省已测量农村土地面积466.5万亩,占国土“二调”农村耕地面积的49%,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77459本,建立档案222119卷。今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确权土地测量及核查公示工作,2016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

  “土地确权是进一步稳定农民土地承包权、明确农民财产权,是放活经营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农村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江华安说,去年以来,海南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土地腐败问题、“三过”问题,要让农村土地租得出去、收得回来。

  江华安介绍,为推进工作,海南省制定工作指南和技术规程,出台检验验收标准,建立工作进展通报制度,建立覆盖省、市县、乡镇三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平台。同时,针对试点工作中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逐条研究可行性方案,下发《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关问题处理意见》。

  此外,海南省还将建设全省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中心,包括1个省级流转服务中心,22个市县区级服务中心。同时,将推动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制,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探索“基准地价、公开招租竞标”的流转制度。同时,争取年内制定出台《海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条例》,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证金制度,严禁农用地非农化。

  与此同时,为了打破土地流转“富企不富农”的怪圈,海南省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点要探索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两者之间的互利融合。今年,省农业厅与省农信社合作重点培养500家示范社。同时,制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标准,推广好的合作社经验,对空壳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合作社进行清理和整顿。

  “我们还计划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改变每年几十万人次的培训模式,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依托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整合资源,重点培训一批致富带头人,建立档案和跟踪服务机制,争取培训一个就成才一个。”江华安表示。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