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新常态:倒逼转型与自我谋变
玻璃行业正在经历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引发的恶性竞争等严重影响着这个传统行业的健康发展的行业阵痛。
2014年全国平板玻璃低端产品占70%以上,行业利润同比下滑56.8%,多数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即便如此,各企业的产能却依然在加大,玻璃行业主动减产很难,原因一是停产成本高,二是行业集中度低。
加大力度淘汰落后平板玻璃产能,是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业内人士提出相关部门应严格依据平板玻璃行业已有的环保、能耗、质量三个标准,进行一次“铁腕”整顿,让那些大气污染排放不达标、单位产品能耗超过限定值、产品质量标准不规范的企业,限期停产整顿,整改仍不合格的,坚决关停。
而面对经济低迷、政策调控、产能过剩等外部压力,玻璃企业开始实施倒逼机制,调整产品和营销结构,科技创新和成本控制同时进行。现在玻璃企业认识到发展的速度并不是追求,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才是公司的第一要务。公司自觉进行产品结构升级,不应再单纯追求规模,过去的发展模式和方式已经行不通。
随着未来国家对节能建筑的大力推广,玻璃行业转向生产节能玻璃是必经之路。全社会能耗的30%是被建筑耗掉的,建筑能耗的50%又是通过门窗流失的,而采用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及相配套的窗框,可以节约建筑采暖、制冷所需能源的70%,如果我国现有建筑都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及相配套的窗框,可降低全社会能耗的10.5%,相当于每年节约一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但节能玻璃的造价要高于普通玻璃,以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为例,每平方米价格增加50元左右。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房地产开发商往往更倾向于使用普通玻璃。单纯依靠玻璃行业进行节能玻璃市场推广无疑困难重重,必须依靠国家的政策来推动。现在欧美国家节能玻璃的应用率已平均达到90%,而我国目前还不到10%。建筑节能玻璃在我国前景广阔。
新常态、新经济引发的经营理念和商业规则颠覆,必将加速玻璃行业的大洗牌,倒逼企业更多依靠创新去自我调适、自我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