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广场结构封顶 319.5米高浦西第一高楼
上海又一座城市商业综合体--白玉兰广场日前实现结构封顶。其中主楼已超过世贸国际广场,成为浦西第一高楼。在白玉兰广场的建设过程中,上海建工运用了曾在上海中心建造时成功应用的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节约了钢材、实现装备的重复利用。 白玉兰广场,位于虹口区东大名路,国际客运中心对面。上海建工北外滩白玉兰广场承包部总工程师蒲洋介绍:白玉兰广场项目集大体量商业、办公、酒店等功能于一身,分主楼和副楼两栋,其中主楼共66层,高319.5米,大楼将在66层顶层设置直升机平台。是浦西第一高楼。
66层的办公塔楼,目前已经结构封顶,正在进行结构、机电还有精装修的施工。还有一栋39层,172米五星级酒店,现在基本定下来是W酒店,目前结构全部结束,幕墙全部结束,正在进行精装修的施工。
这座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隔江呼应的白玉兰广场,还有四层地下空间也已全部施工完毕,将分别与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和地铁12号线国际客运中心站相通。明年底,白玉兰广场将建成并具备开业条件。蒲洋说,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应用了此前在上海中心取得成功的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技术,不用脚手架,通过钢柱筒交替支撑液压爬升,提高了施工效率,原来8到9天造一层缩短到4到5天一层。
这个模架体系的优点,是往复往上上升的,是一个全自动化的液压提升的平台,有效节约时间,核心筒4.5天就能做一层,如果没有这种大型先进装备提供支持,很难做到。
在过去的2、30年里,传统的钢平台技术曾应用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高楼的建造,现在的钢平台,加了“装备”两个字,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改进提升,也是绿色节能的体现。上海建工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集团总工程师龚剑介绍:在工程前期,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等信息化技术设计、制造,整体钢平台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一改以往平台的支撑钢柱必须建在墙体中,造成钢材浪费的情况。目前,从白玉兰广场拆除的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已经运到其他的建设工地上,继续使用。
标准化的东西建立后,这个工程建完后,拆下来,进行一些维修,在另外的工程重复使用。模块化标准化的周转使用率在某些工程上达到了91%。这个重复利用率就非常高,成本也降低了,最大限度节约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