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通地产败走重组局:深陷业绩下行泥潭

提要:随着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优质地块获取难度和成本的不断攀升,对于万通地产而言,破局之路无疑十分艰辛。伴随着政策利好,今年上半年的地产股形势一片大好,房企纷纷借机扩股融资,万通地产却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黑夜是黎明的前奏。对于北京万通地产(60024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600246.SH,以下简称“万通地产”)而言,这“黑夜”却显得格外“黑暗”,也格外的“漫长”。

  与大名鼎鼎的“地产思想家”的冯仑相比,如今的万通地产已不复“往日荣光”,“资历”虽老却早已掉队。与动辄百亿级增长的同行相比,万通地产近年一直在30亿-50亿元之间徘徊的营业额还在不断“缩水”。去年,万通地产营收为19.11亿元,同比下降42.06%,而截至今年一季度,其一年内的非流动负债为19.75亿元,而短期借款也达到了13.32亿元。换句话讲,万通一年的收入,尚不足以还债,而其现金流几乎都处于负数状态。

  错过“房地产风口”的万通地产,希望通过重组赶上“互联网+”风口。伴随着互联网浪潮,万通地产今年年初曾以改善公司盈利、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为由停牌,并将重组的目标资产定位为互联网的娱乐、文化业务。

  但历时半年的重组筹划最终以失败告终,日前,万通地产发布公告称,因与多家互联网公司谈判存在较大分歧,决定终止本次资产重组,其还表示在6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业绩大降,负债压顶,又错失机遇的万通地产将如何面对经营压力?时代周报记者就上述问题试图采访万通地产方面,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复。

  没落的“君子”

  从万通地产起家的冯仑、潘石屹、易小迪等6位创始人,如今已是地产界教父级的人物。提到万通地产,“万通六君子”无疑是不得不提到的时代。

  1990年代初创立于海南的万通地产,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诞生的象征之一,从海南开发中刨出“第一桶金”,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万通地产早早地便步入了疯狂生长的阶段。

  1995年,万通地产的触角已伸进房地产、通信、服装、商业、信息咨询、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领域,地盘广及北京、海南、西安、沈阳、武汉,两年后,万通地产摇身一变成为股份制公司。

  那时万通地产的资产已然接近百亿,昔日的“招保万金”甚至亦被其掩盖锋芒,然而一场内部“地震”,却给万通地产带来了巨大变化。

  法人代表潘石屹黯然离开,易小迪、王功权相继出走,三年后刘军选择离开,王功权也在2003年选择离开,至此,万通完成了从六到一的转变,“六君子”几乎名存实亡。

  万通地产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放缓,时有文章评价:“1995年以来,万通一直在吃老本,尽管有一系列项目热销,但万通的每股盈利却并不高。”

  2004年,万通与天津泰达“牵手”,有了天津泰达这样一个大地主的支持,冯仑一直渴望的土地、资金资源就有了着落,冯仑将两者合作戏称为“导演+制片”模式。

  昔日思考万通地产的出路之时,冯仑认为:“传统房地产拖了万通的后腿,若要轻装前进,非终结传统房地产不可。”如果冯仑的眼睛没有盯在资本市场上,冯仑对传统房地产纵有千种烦恼也只能是徒唤奈何,问题是他看到了资本市场。

  一直以来,冯仑有着“思想家”的美誉,在他带领下的万通地产也几乎是创意和行动最为猛烈的。自2006年登陆资本市场,万通地产便提出了“戴绿帽、吃软饭、挣硬钱”的发展模式,业务重心也由住宅开发向商业开发倾斜,完善不动产投资模式,将收入结构调整为投资收益、资产交易和管理费三部分。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无论是万通提出商业地产转型、还是与之相关的2009年之后提出的立体城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并不顺利,并未达到冯仑所希望的结果。

  本报曾在《万通身陷商业地产泥淖 2%回报率不如存银行》一文中提及,转型主攻商业地产的万通地产,2012年物业出租收入占比仅2.2%,并不得不靠连续两次出售旗下商业地产公司股份回笼资金。

  “摊子”铺得太大,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近乎无底洞一般,据本报记者此前统计,其立体城计划在成都、西安、温州三地的整体投资额,已达1010亿元。彼时,万通地产2012年营业收入仅为40.7亿元。

  时至今日,被冯仑投入大量心血的立体城市却并没有看到应有的回报,反之关于其多地立体城市项目搁浅的报告和新闻却是不少。

新浪地产
关键词:万通  基本每股收益  业绩  败走  六君子  黑夜  思想家  地震  牵手  面粉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