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电梯使用单位的要求
引言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数量迅猛增长,安全保障压力不断增大,人民群众对安全保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近年来几个大城市相继发生多起电梯和自动扶梯事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在此背景下,《特种设备安全法》应运而生。这几年,使用环节是发生事故的主要环节,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缺乏责任感、法律意识淡薄、资金紧张和管理不善,导致电梯带病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和强化了电梯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具体分析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了电梯使用单位办理使用登记、建立设备使用档案、做好曰常维护保养、进行定期检验、消除事故隐患和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相关要求,下面针对具体的条款并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加以分析。
1 一般规定
1.1电梯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使用的电梯安全负责。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1)电梯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指在本单位使用电梯的活动中具有决策权的领导人员,包括法人代表以及其他主要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它强调了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电梯的安全全面负责, 既赋予主要负责人在电梯安全方面的法定指挥决策权,同时也规定了主要负责人在电梯安全方面的法定义务。
(2)电梯使用单位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电梯安全事故。电梯的安全管理,包括明确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员,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制订日常检查的程序和要求,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安排定期检验计划及其发生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等等。电梯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相关制度,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执业水平,以提高电梯的安全运行。
1.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并且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1)由于电梯本身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点,电梯的安全性能不但与电梯本身质量有关,而且与其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关。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性能,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安全管理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以使电梯运行安全。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从统计的电梯检验案例和事故表明,因管理不善、人员无证上岗、不具备安全运行知识和技能而引起电梯损坏或者事故的约占检验案例和事故的40%。
(1) (2)《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就是对特种设备的生产、试验、改造、检验检测等技术性的强制性规定,是对特种设备安全的最基本要求。电梯管理制度是电梯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所制定的有关安全的具体制度。由于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是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的,针对性较强,对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电梯安全管理人员除应严格遵守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外,还应当遵守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从电梯检验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来看,使用单位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不完善、照搬电梯维保公司的模板。甚至还有使用单位名称、人员签字、公章、相关内容以及记录表格空白的现象等。
1.3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应当进行自行检测和维护保养,并且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经常性地自行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状况。定期做好自行检验检测工作,可使一些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这既是电梯使用单位的义务,也是提高电梯使用年限的一项重要手段。
2具体规定
2.1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1)岗位责任制一般包括岗位职责、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 制度等,定岗到人,明确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应承担的责任等,以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2)电梯使用单位应加强对事故隐患的预防和管理,以防止、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的安全管理制度。
2.2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电梯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2)电梯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3)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 电梯的维护保养记录;(5)电梯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电梯使用单位建立电梯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管理的一种重要内容。由于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产生缺陷,需要不断地维护、修理和定期检验,这些都要依据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始文件资料和使用过程中的历次改造、修理、自行检验检测、检验等过程文件资料作为依据。
档案包括设备本身技术文件和使用管理、检查有关记录等2 个方面。
China Elevator Vol.25, No.20 Oct.15, 2014
(1)证明电梯本身质量的文件资料,包括设计、制造和安装单位提供的设计、制造、安装文件、有设计文件资料、制造质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电梯使用说明书、安装质量证明书等。电梯在使用中,因需要进行改变性能的改造,应当按照设计、制造、安装文件的有关规定,做好改造的设计和施工的各项检查等,需要设计、施工单位出具设计文件和施工质量证明等资料。电梯在运行中发生问题或者在自行检验检测、检验中发现缺陷,需要进行修理,一般修理只要求做好记录;对一些重大修理,如电梯的重要部件的修理应该由负责修理的单位出具证明,并需要由检验单位出具监督检验报告。这些文件是反映电梯基本状况的原始文件,证明了电梯本身的安全性能,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出示的一种安全性能保证。
(2)使用过程的记录文件,包括定期检验、改造和维修证明、自行检查记录、设备日常运行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定期检验记录主要是将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定期检验的情况进行记载,检验报告也应该存档。为及时发现电梯运行中的各种隐患,并对电梯安全使用状况进行分析,电梯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对使用过程中的电梯进行年度检查和定期巡回检查。一般情况下,自行检查和巡回检查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的,电梯在当时的安全运行状况下的反映,都需要记录下来。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都要进行一定的维护保养,以便保持正常可靠的运行状况,维护保养情况也必须记录。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发生的事故及其处理情况也要如实进行纪录。对电梯使用过程进行纪录,是强化责任的一种手段,是确保安全运行的一种措施,是使出现的问题有据可查,便于分析,以提出处理意见。
(3)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并保持完整也反映了电梯使用单位的管理水平。目前,电梯档案的管理和保存仍然相对薄弱,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档案流失情况相当严重。
2.3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电梯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电梯的使用安全负责,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1)电梯是供乘客乘坐的,发生事故会直接造成人员伤害,因此社会影响较大。电梯的运营使用单位是保障安全使用的责任主体,必须强化安全管理,而配置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是做好安全运行的必要保证。
(2)由于使用单位的规模不同,具有一定规模的电梯使用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如一些单位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并在其内配备专门负责电梯的安全管理人员等;规模较小的单位,可以在其单位内的一些类似职能的管理机构,如设备管理机构、后勤部门等赋予电梯安全管理职能和责任,并在其内配置专门负责电梯的安全管理人员,也可以配置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兼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无论是专职或兼职的,其职能和责任都是一样的,必须具备电梯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按照规定取得相应资格。
2.4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电梯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电梯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好记录。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在原因和外界的因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经常性地维护保养,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定期做好检查工作,可使一些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电梯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时间和检查的项目。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和电梯使用说明进行。检查情况应当加以记录。在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也必须做好记录。
2.5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电梯的显著位置。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1)定期检验是指定期检查验证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做好在用电梯的定期检验工作.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确保电梯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电梯在运行中存在的腐蚀、疲劳、磨损问题都会随着使用的时间变长,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或原来允许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产 生事故隐患.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消除事故隐患.是电梯在具备规定安全性能的状态下,能够在规定周期内,将发生事故的几率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内。
(2)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使用登记标记结合检验合格标记,是证明该设备合法使用的证明.置于显著位置,提示使用者(乘坐者)该电梯在有效期内可以安全使用。这种做法对使用者是一种提示,也有利于乘客举报过期未经检验的电梯;同时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一种了解情况的告示,告知该设备使用是否合法。
(3)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规定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强化了电梯使用单位的责任,促使定期检验工作顺利开展。
2.6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电梯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电梯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电梯运行不正常时,电梯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
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给予单位内的安全管理人员必要的责任和权利。必须要求安全管理人员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 并且赋予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电梯的权力,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何人不应该予以阻扰。单位有关负责人必须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对安全管理人员提出的问题和采取的必要措施,必须及时处理。安全管理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7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会因各种情况发生故障和异常,不及时消除,可能就会引发事故。使用单位对此必须进行认真的处理,应该停止运行的必须停止运行,不能带病运行冒险作业,并且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必要时安排检验、检测,待故障、异常现象消除后,方可投入运行。现实中,电梯使用单位为了节省开支或不愿出钱,能省就省,能用就用,只要不是电梯动不了,电梯就继续运行的现象时有发生。
2.8电梯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被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由于电梯乘客一般都不了解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因此必须将必要的注意事项,如电梯的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和自我保护的措施告知乘客。电梯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一般放置在电梯轿厢或扶梯入口处。
2.9电梯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方可继续使用。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如进行了改造或修理,导致其在使用登记中的信息发生变化,如设备型号、技术参数、施工单位等,使用单位应及时提供相关材料向原设备登记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变更后设备方可继续使用。
总结
在我国,电梯是全过程监管,没有监管遗漏的环节,电梯使用单位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一旦违反相应的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单位负责人以及安全管理人员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或处分。电梯使用单位处罚的金额从1万到200万不等,增大的处罚力度增加了电梯使用单位违法的成本,促使电梯使用单位强化责任意 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电梯安全责任体系,使安全制度落到实处,更好地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作者:李祥刚,安徽特种设备检测院
引言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数量迅猛增长,安全保障压力不断增大,人民群众对安全保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近年来几个大城市相继发生多起电梯和自动扶梯事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在此背景下,《特种设备安全法》应运而生。这几年,使用环节是发生事故的主要环节,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缺乏责任感、法律意识淡薄、资金紧张和管理不善,导致电梯带病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和强化了电梯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具体分析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了电梯使用单位办理使用登记、建立设备使用档案、做好曰常维护保养、进行定期检验、消除事故隐患和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相关要求,下面针对具体的条款并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加以分析。
1 一般规定
1.1电梯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使用的电梯安全负责。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1)电梯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指在本单位使用电梯的活动中具有决策权的领导人员,包括法人代表以及其他主要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它强调了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电梯的安全全面负责, 既赋予主要负责人在电梯安全方面的法定指挥决策权,同时也规定了主要负责人在电梯安全方面的法定义务。
(2)电梯使用单位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电梯安全事故。电梯的安全管理,包括明确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员,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制订日常检查的程序和要求,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安排定期检验计划及其发生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等等。电梯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相关制度,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执业水平,以提高电梯的安全运行。
1.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并且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1)由于电梯本身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点,电梯的安全性能不但与电梯本身质量有关,而且与其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关。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性能,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安全管理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以使电梯运行安全。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从统计的电梯检验案例和事故表明,因管理不善、人员无证上岗、不具备安全运行知识和技能而引起电梯损坏或者事故的约占检验案例和事故的40%。
(1) (2)《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就是对特种设备的生产、试验、改造、检验检测等技术性的强制性规定,是对特种设备安全的最基本要求。电梯管理制度是电梯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所制定的有关安全的具体制度。由于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是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的,针对性较强,对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电梯安全管理人员除应严格遵守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外,还应当遵守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从电梯检验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来看,使用单位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不完善、照搬电梯维保公司的模板。甚至还有使用单位名称、人员签字、公章、相关内容以及记录表格空白的现象等。
1.3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应当进行自行检测和维护保养,并且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经常性地自行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状况。定期做好自行检验检测工作,可使一些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这既是电梯使用单位的义务,也是提高电梯使用年限的一项重要手段。
2具体规定
2.1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1)岗位责任制一般包括岗位职责、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 制度等,定岗到人,明确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应承担的责任等,以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2)电梯使用单位应加强对事故隐患的预防和管理,以防止、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的安全管理制度。
2.2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电梯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2)电梯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3)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 电梯的维护保养记录;(5)电梯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电梯使用单位建立电梯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管理的一种重要内容。由于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产生缺陷,需要不断地维护、修理和定期检验,这些都要依据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始文件资料和使用过程中的历次改造、修理、自行检验检测、检验等过程文件资料作为依据。
档案包括设备本身技术文件和使用管理、检查有关记录等2 个方面。
China Elevator Vol.25, No.20 Oct.15, 2014
(1)证明电梯本身质量的文件资料,包括设计、制造和安装单位提供的设计、制造、安装文件、有设计文件资料、制造质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电梯使用说明书、安装质量证明书等。电梯在使用中,因需要进行改变性能的改造,应当按照设计、制造、安装文件的有关规定,做好改造的设计和施工的各项检查等,需要设计、施工单位出具设计文件和施工质量证明等资料。电梯在运行中发生问题或者在自行检验检测、检验中发现缺陷,需要进行修理,一般修理只要求做好记录;对一些重大修理,如电梯的重要部件的修理应该由负责修理的单位出具证明,并需要由检验单位出具监督检验报告。这些文件是反映电梯基本状况的原始文件,证明了电梯本身的安全性能,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出示的一种安全性能保证。
(2)使用过程的记录文件,包括定期检验、改造和维修证明、自行检查记录、设备日常运行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定期检验记录主要是将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定期检验的情况进行记载,检验报告也应该存档。为及时发现电梯运行中的各种隐患,并对电梯安全使用状况进行分析,电梯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对使用过程中的电梯进行年度检查和定期巡回检查。一般情况下,自行检查和巡回检查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的,电梯在当时的安全运行状况下的反映,都需要记录下来。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都要进行一定的维护保养,以便保持正常可靠的运行状况,维护保养情况也必须记录。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发生的事故及其处理情况也要如实进行纪录。对电梯使用过程进行纪录,是强化责任的一种手段,是确保安全运行的一种措施,是使出现的问题有据可查,便于分析,以提出处理意见。
(3)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并保持完整也反映了电梯使用单位的管理水平。目前,电梯档案的管理和保存仍然相对薄弱,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档案流失情况相当严重。
2.3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电梯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电梯的使用安全负责,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1)电梯是供乘客乘坐的,发生事故会直接造成人员伤害,因此社会影响较大。电梯的运营使用单位是保障安全使用的责任主体,必须强化安全管理,而配置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是做好安全运行的必要保证。
(2)由于使用单位的规模不同,具有一定规模的电梯使用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如一些单位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并在其内配备专门负责电梯的安全管理人员等;规模较小的单位,可以在其单位内的一些类似职能的管理机构,如设备管理机构、后勤部门等赋予电梯安全管理职能和责任,并在其内配置专门负责电梯的安全管理人员,也可以配置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兼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无论是专职或兼职的,其职能和责任都是一样的,必须具备电梯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按照规定取得相应资格。
2.4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电梯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电梯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好记录。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在原因和外界的因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经常性地维护保养,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定期做好检查工作,可使一些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电梯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时间和检查的项目。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和电梯使用说明进行。检查情况应当加以记录。在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也必须做好记录。
2.5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电梯的显著位置。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1)定期检验是指定期检查验证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做好在用电梯的定期检验工作.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确保电梯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电梯在运行中存在的腐蚀、疲劳、磨损问题都会随着使用的时间变长,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或原来允许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产 生事故隐患.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消除事故隐患.是电梯在具备规定安全性能的状态下,能够在规定周期内,将发生事故的几率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内。
(2)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使用登记标记结合检验合格标记,是证明该设备合法使用的证明.置于显著位置,提示使用者(乘坐者)该电梯在有效期内可以安全使用。这种做法对使用者是一种提示,也有利于乘客举报过期未经检验的电梯;同时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一种了解情况的告示,告知该设备使用是否合法。
(3)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规定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强化了电梯使用单位的责任,促使定期检验工作顺利开展。
2.6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电梯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电梯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电梯运行不正常时,电梯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
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给予单位内的安全管理人员必要的责任和权利。必须要求安全管理人员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 并且赋予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电梯的权力,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何人不应该予以阻扰。单位有关负责人必须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对安全管理人员提出的问题和采取的必要措施,必须及时处理。安全管理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7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会因各种情况发生故障和异常,不及时消除,可能就会引发事故。使用单位对此必须进行认真的处理,应该停止运行的必须停止运行,不能带病运行冒险作业,并且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必要时安排检验、检测,待故障、异常现象消除后,方可投入运行。现实中,电梯使用单位为了节省开支或不愿出钱,能省就省,能用就用,只要不是电梯动不了,电梯就继续运行的现象时有发生。
2.8电梯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被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由于电梯乘客一般都不了解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因此必须将必要的注意事项,如电梯的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和自我保护的措施告知乘客。电梯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一般放置在电梯轿厢或扶梯入口处。
2.9电梯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方可继续使用。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如进行了改造或修理,导致其在使用登记中的信息发生变化,如设备型号、技术参数、施工单位等,使用单位应及时提供相关材料向原设备登记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变更后设备方可继续使用。
总结
在我国,电梯是全过程监管,没有监管遗漏的环节,电梯使用单位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一旦违反相应的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单位负责人以及安全管理人员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或处分。电梯使用单位处罚的金额从1万到200万不等,增大的处罚力度增加了电梯使用单位违法的成本,促使电梯使用单位强化责任意 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电梯安全责任体系,使安全制度落到实处,更好地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作者:李祥刚,安徽特种设备检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