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行业衍生三种模式 再难也要自足造生态
来源:IT时报
有的人说智能家居是虚幻的,因为摸不准它到底可以智能到什么程度;有的人说智能家居是奢侈的,几千到几万不等的价格好像放在别墅里比较适合,如果要二次装修岂不要大出血?“把遥控器都放在手机里,就成了远程控制。把家电连上网,就成了智能家居。我是不太感冒的。”在点名时间上,很多用户都有类似的疑惑。
海尔、小米等巨头布局生态创业公司想“自己生孩子”
智能家居创业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一切都在萌芽阶段。“一般的智能家居团队,一年的出货量只有一两万。”
在初创阶段,他们会更在意培养用户习惯,还是拥抱大生态呢?
云是智能家居生态圈的必要组成部分,可以把云的角色想象成生物学中的培养液。基于云的依附方式不同,可以将智能家居领域分成三种生存模式:第一种是找“大家庭”,加入阿里、小米、京东等大生态,免费使用巨头的开放平台;第二种是找“伴侣”,从合适的智能家居云平台购买云端服务,实现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功能;第三种是“生孩子”,自己搭建云平台,接入自己的智能家居设备,不靠别人走自己的路。
海尔、小米们的“单品联盟”
海尔刚刚宣布和苹果合作,实现了用iPhone控制海尔家电的构想,小米就发布了全新路由器,想要把它打造成智能家居的核心,同时宣布小米智能家庭套装将于6月18日发售现货,售价199元。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可以嗅到巨头们的野心:你们快快来站队。
曾为小米开放平台架构云的李海磊,深谙智能家居的生态圈法则。他对记者说道,智能家居团队加入阿里、京东的生态圈后,可以免费使用云平台,获得渠道出货。但阿里、京东要的是用户数据。
就目前来说,智能家居团队与阿里、京东、小米等合作,这是一种“单品联盟”的模式。“你可以想象,这个系统里可能有很多家做灯控,而做插座的可能不会考虑灯控系统,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会造成系统稳定性不强。”
做智能硬件领域的AWS
现在还有一部分希望涉足智能硬件领域的想采用的是AWS(亚马逊云服务)。没有AWS,对创业者来说,架构云的成本就是灾难,就像你要造房子,却还要先去开工厂生产水泥一样的道理。
在有些投资者看来,阿里、京东云平台最大的问题是封闭。“京东云要用京东账号登录,阿里云要用阿里小智来操控,数据共享协议一签这个系统就封闭了,一旦接入阿里云后不可能再接京东云。如果哪天你不想与他们合作了,设备能不能出来还是个问题。”
解决的第一步就是设备联网,也就是实现手机和设备的连接,这样你就可以用手机远程开启空调。“雷军所说的22块就能打造智能家居,其实就是一个联网模块的价格,现在这个模块最低10多块就可以搞定。”
第二阶段是将数据上传云端,对厂商提供设备管理、OTA、设备管理等服务,也就是实现设备和设备的连接,这样在你打开门的时候玄关的灯就会亮起;第三阶段也正是李海磊和他团队努力的方向,家里的设备知道你18:00点下班回家,然后为你提前打开空调。“云端大脑会学习用户的习惯,然后判断用户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智能。”
“一年10万元使用云平台并不是个大数字,所以等智能硬件团队的用户形成规模后,阿里、京东的云免费策略自然打动不了他们了。”李海磊也道出了他的隐忧,“但大平台也会慢慢意识到,所以他们可能在未来一两年中实现开放,这对我们会是一个挑战。”
再难也要自给自足造生态
经过3年时间的沉淀,匡泰智能家居准备出货了。不同于做单品的团队,匡泰从一开始就做系统性的智能家居,他们的产品包括灯光控制、智能窗帘、背景音乐、空调控制器、地暖控制器、摄像头等,基本涵盖安防、娱乐、环境等智能控制。
为什么这么难还不投奔大生态?这是匡泰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一般平台都采取Wi-Fi进行设备连接,但是家里的Wi-Fi最多能承受20个左右的设备接入,不然就是经常断网,所以我们采取ZigBee,信号比较稳定。”曹西飞解释道。
在曹西飞看来,智能家居不是做一次性的产品,而是做服务。智能家居还涉及到线下的安装和维护,如果接入大的平台,这个步骤由谁来做?“大平台现在还没有参与现场安装,他们不了解用户需求,而且接入他们封闭的云平台后,我们发现用户新的需求也不能及时升级换代。”曹西飞补充道,匡泰通过家装代理商和物业直接进行硬件的5年质保。
海尔也在试图解决线下安装的问题,它旗下的有住网是一个互联网 家装公司,他们最近将推出百变加Plus,每平方米699元的标准价可以铺设一套智能家居。同时,像匡泰这样小生态,也想将自己的云平台开放,然后通过控制器等简单方式帮家电厂商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