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2015清华同衡学术周——群英会(城市创新)
4月13日,“2015年清华同衡第三届学术周”活动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隆重举行,本届学术周以“人居、常态、创新”为主题,齐聚院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对于城镇化和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理解和思考展开。本届学术周活动也是希望促进我国人居环境产业的发展,集合“家国天下”共同理想及专业认同的热点话题,搭建美好人居建设的共同平台。出席2015清华同衡学术周开幕仪式的嘉宾: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李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导尹稚、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石楠、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昕等,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副院长袁牧作为特邀嘉宾主持开幕仪式。
主持人(袁牧):下面我们进行以“城市创新”为主题的群英会。首先请卢宁先生、林达先生、天津市规划局的副局长沈磊先生、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余颖先生、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叶一剑先生。大家看得出来,其实这四位先生代表四个城市,分别是刚才已经谈到的苏州市、深圳市、天津市、重庆市、凤凰市。凤凰也可以说是北京,它是独立于北京的另一个城市。我们今天下午对比了两个重要城市,一个深圳,一个苏州。后半场我们群英会虽然来自于这么多城市,但是我们下半场主要谈论的城市是重庆、天津。
高端对话:“城市创新”群英会
(左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副院长袁牧、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余颖先生、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叶一剑先生、天津市规划局的副局长沈磊先生、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卢宁先生、山寨城市香港有限公司创始人林达先生)
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请苏州的代表来谈一谈对重庆的印象。
卢宁:我对重庆最多的印象是我关于宏观经济的了解,重庆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直辖市,最大的,人口差不多3000万,面积也非常大,我印象可能有八万平方公里样子,区县特别多。重庆这几年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这个当中涉及到很多因素,首先第一点,重庆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成渝城市群,在国家规划的支持力度上面,国家的战略和规划方面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刚才讲的一带一路上,它也是交汇点。
第二点,重庆地理环境的文化氛围,它的开放程度,它不是所处地域那么简单,另外它历史上曾经做过陪都,它有很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又有大三线的企业,重庆的地理环境也形成重庆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重庆的城市性格叫火辣,这体现了重庆人敢闯敢干的精神,著名的一个印象就是挑扁担的棒棒军吃苦耐劳。重庆这几年的发展不是偶然的,有文化基因,地理因素起作用。
第三,重庆确实抓住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在我们这个改革开放进程当中,深圳讲到有两拨,第一拨,第二拨。细分下去第一拨又有两拨。最早的时候吸引外资是登陆在沿海地区,前一段时间他们纷纷向内陆登陆,重庆就是代表。我非常关注重庆的笔记本产业,这个几乎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这个产业原来最大的苏州,苏州最高峰到9000多万台产量。今重庆的规划目标要超过苏州了,但是有没有超过我不知道,我们从9000万台往下降到6000万台,他们差不多现在也要6000万台。这代表的是重庆一个新的产业,笔记本电脑作为新产业的崛起。加上重庆的人口基础,加上重庆的基本建设的需求量那么大,重庆是最近一段时间GDP超过了成都,从这个方面来讲,重庆非常有潜力、有前景。在西部地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城市。这是我对重庆比较好的印象。
当然,负面的角度来讲,我对重庆主要的担忧还是来自于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和谐方面。重庆的资源必定还是受到了一定限制,它的地形地貌,水资源,还有对我们整个长江流域有一个水土的问题,各方面的担心。担心是否能够和谐的处理好?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步,重庆也将会面临着沿海地区面临的转型升级的问题,他们如何更好的处理好转型升级问题,我觉得这个也是需要考虑的。
主持人(袁牧):谢谢卢先生。余院长,您对卢先生的意见有反对意见吗?没有。
余颖:没有,这个认知非常准确。我本身是武汉人,到重庆学习、安家,这样留下来了,所以我现在是重庆人。非常感谢清华同衡给中西部的城市唯一机会与广大的东部发达地区对话,今天来的都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我为了介绍一下重庆,准备了自己理解的重庆。应该说,对卢主任的话有很多的回应。他是八十年代去了重庆,说明重庆跟发达地区的距离很远,或者重庆本身大跨步的追赶这些发达城市还不够快,这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余颖先生
大家看到这两个字是重庆在五十年代初作为中国的直辖市,1952年的时候邓小平是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题的字,我看到这两个字我心里非常欢喜,因为它是双喜重庆,一定会加倍欢喜。我到重庆来,2002年的时候获得博士学位,那一年生了两个小孩,所以说重庆是我的福地,这是我个人的感受。每当看到繁体字庆,可以看出重庆是很复杂的,刚才说山水相融,地形条件非常复杂。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国有56个民族,重庆有49个民族。特别是最后这一点,是邓小平题的是画龙点睛。大家不要忘了,今年是反法西斯70周年,胜利七十周年,也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张照片是1945年毛主席在重庆和蒋介石唯一的一张合影,重庆作为陪都时期到这儿签订双十协定,这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毛主席把他1936年的《沁园春·雪》发表出去的,和柳亚子进行的贺,让国民党政府掀起你怎么能够让这些文人跟毛主席比一比,看看你写的词有没有好?结果没有一个人比得过去。所以重庆是远东抗战时期指挥中心,今年应该是对重庆有特殊的意义。
现在谈到重庆的区位,刚才卢主任说得非常准确,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属于丝绸之路的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的一个交汇点,也叫支撑点,也是我们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经济枢纽,这是我们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我们重庆是整个西部的出海口,因为它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我们加大力度和广东、广西、云南这些往印度洋到太平洋方向通道的建设和海上丝绸之路能够紧密结合起来。
重庆的特色大家谈到,一想到重庆就是火锅,火锅确实能够体现重庆的江湖味道,它是一个移民城市,那么这里面造成一种很大的包容 ,火锅就非常能够强烈的体现这一点。所有的东西都能在一个锅里面煮,加上重庆生鲜的调料让它变得非常有味道。重庆的城市文化里面就有一种江湖味道。这个大家到城市里面体会,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这里面概括一下重庆的特点,这是我的理解。我觉得重庆就是一座迷城,它的空间非常的复杂,而且雾气很重,整个处于四川盆地,四周山脉把重庆分成三个谷地,两江在里面交汇,次级河流200多条。所以整个的是一个沿着长江、嘉陵江展开的城市。武汉在底下,我认为如果武汉是一个站在咽喉的浩荡男人,重庆就是火辣妹子。火爆的这种性格和直爽的性格,在重庆的女孩身上非常多的体现出来。所以有一个俗语叫少不入川,你进到四川,进到重庆基本就出不来了,因为要在那儿结婚,就这个意思。所以有重庆的这种印象、影像。
这个就是我们从山上看下来的重庆的印象。大家看到我们重庆是不是给大家一种浮城的印象?重庆刚才卢主任谈到重庆的地形,确实非常糟糕,它是一个省,所以它跟苏州来比都非常不好意思,这个是不可比的。这个省的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重庆不仅仅刚才看到的那张图片那个样子,我们还有渝中北,三峡库区陆地基干周围核心的,渝东南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是武陵山区,这个大家看这个地区,非常陡峭,大山大河非常纵横。平地非常少,平道只占整个8.24万平方公里的2.4%,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个是我们最重要的核心城市重庆,重庆的主城区,是大江之城,这里面有一些数据,两江环保,青山纵隔,有非常独特的江城的风貌。红色是城市里面的用地空间布局,实际是把整个的四个潮谷地带铺满了。所以这个按照国务院的标准,已经是超大城市的规模了,这个超大城市的规模应该说整个总人口超过千万人口。重庆还有很多其他的特点,这个是北温泉,是温泉之城。重庆还有很多的电影在这个地方拍摄,大家都知道重庆到底适合拍什么样的电影。我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一个是《疯狂的石头》,可能只有在重庆这种多变的空间城市里头,在缆车上掉下一个可乐瓶才能引发的故事,是非常荒诞的故事。《周渔的火车》体现了迷城的印象。这个我专门搜集了一下,这个是下面一个区,那个地方有数百里的非常茂密的竹林,被张艺谋用来拍《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有一个场景,和《变形金刚》在一个地方,是世界自然遗产拍摄的,这不是苏式生活,是非常世俗化的,这是武汉的作家写的小说改编的,但是在重庆拍的。重庆高高低低的小巷老板娘的爱情复杂多变的情感展现出来。这是《日照重庆》,这些都表现了重庆的江湖气和神秘感。希望大家多去了解一下重庆的现在和过去。
这是陪都时期的朝天门,这个时候是多么的漂亮,这个也是重庆的万隆门,这是1945年左右陪都时期的印象。这个是抗战胜利以后,我们党政府在现代的解放碑树立叫做精神堡垒,重庆作为陪都,作为远东的指挥中心遭受了日寇非常多的狂轰乱炸,死了很多人,重庆人在那里写的是越炸越强。所以它最后带领大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的话,这个精神堡垒彰显中国的精神。这个改成人民解放纪念碑。共产党执政以后把它精神堡垒改造成这样一个现在的样子,也是现在重庆最重要的商业区和。这是五十年代的解放碑,这个是现在的解放碑,这个是在中间非常小的地方。周围都是高楼林立,迅速跟上发达地区,迅速穿上西服。
这个是在解放碑的地方做一个照片,重庆的三峡故区。我展示了很多重庆不同的地方,大家要知道,这都是重庆。这就是刚才说的《变形金刚》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地方,那地方是世界地质遗产。还有《三峡好人》等等,描写我们三峡普通人的生活。
孙书记到重庆来以后,提出了五大功能区战略,8.24万平方公里主题功能区这样一种定位进行了划分。比如说分成五个功能区,被渝东北就是生态涵养区,渝东南是生态保育发展区。我们的人口城镇化战略是希望这两个地区的人口要总量下降,比如渝东北地区从现在的1000万人要降到800万人,渝东南地区要从280万人降到200万人,这些人口希望向中西部一小时经济圈,这个2.8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集聚,这个区域从1700万人要增涨到2000万人,8.24万平方公里把它看作一个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扩展区和发展新区,核心部分就是我们要存量要调整要提升水平的,加大第三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其他区域都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这我觉得是重庆的一个创新。这个对五大功能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重庆的人口比较多,户籍人口是3000万,常住人口有2800万,是人口流出地。我们2007年统计已经从人口流出地变成人口流如地了,现在每年能够增加一二十万人,这个是基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量的吸引人口回流。同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能够吸引周边的一些贵州、四川等等这些地区的流入。
我们结合一带一路谋划这么多交通体系,渝新欧,从新疆出去到欧洲,这个是比较好的,这条交通线是我们主要打造的,和北京之间的京、郑、渝、昆我们要打通出境的这条通道往印度洋,和深圳之间我们更是希望通过这个能够和长江经济带,面临太平洋的战略通道。我们这个和西藏、内蒙古等等区域,和广西这些国家内部的通道加大从水陆空这些方面加强衔接。
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应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整个的重庆保税区有三个,像一类核(音)也有三个,有很多大平台,两江新区,也是现在谋划的自贸区,这些内部开放的政策,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转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整个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内陆开放高低这一点在中西部地区可以做得比较好的。
这些都是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家在图上是不是都有生产摩托车、长安车这种传统的制造业,现在整个的重庆可以推动产业发展要素驱动向传信驱动的转变,就是向高端职能装备,新能源、液燃气等战略性的发展产业作为支撑点了。
从现在发展的速度加快,GDP因为基数比较少,GDP增长水平最近这几年和天津并列全国的前一二名,对城市底线性控制,比如我们正在谋划,美丽山水城市,把山系、水系、绿系全部保护起来,我们要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城市建设之间有一种融合,互相促进的过程。要不然看到的这种迷城的感觉就没有了。
当然对历史文化,刚才说的重庆号称有3000年的历史,现在一个个都像盆景一样在保护着,大家看到的苏州,还有深圳的景象,也都差不多了,到了大厦林立。对于这些我们历史传承下来的东西,我们现在也正在画一些保护的线,把它保护起来,希望把它串起来。
比如母城的记忆,就是我们云龙半岛这一个地区,下半层是我们重庆历史文化最集中的地区,我们希望能够把它保护起来。大家明年去的时候,应该说城墙,加上历史遗迹都能够彰显出来
我们对重庆的发展是这么几个字——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世界的未来。
主持人(袁牧):非常全面的一个对于重庆市的印象。我下面这个问题也是问您的,我想游离你刚才介绍的问题之外问两个问题。第一,您觉得在未来重庆市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国内的城市您能举出三个城市会对你们重庆产生最大的影响?影响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余颖:一个是北京。重庆作为后发地区,从1997年到现在为止,当然我说得非常热闹,确实绝对值在不断上升,但是我们在全国排名还是23名,没什么动作,我们是后发地区、后进地区,国家对我们重庆的重视,一些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刚才谈到很多政策性的支持,重庆才能够发展得起来。所以北京我认为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上海,刚才说了长江经济带,重庆叫做长江头,上海叫长江尾,这一条巨龙把中国的腹地,中间力量联系起来,上海、武汉和重庆是上中下游三个非常重要的结点城市,如何把这个首尾相连,互相支撑,形成一个刚才说的能够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走向一个世界大格局值得思考。
第三个是成都,我们和成都、四川之间有讲不清道不明的非常复杂的感情,重庆不认为自己是四川人,对重庆来说,很多宣传方面的问题,重庆和成都之间,应该是一个整体发展、融合创新的一个区域,但是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正因为有这种竞争,我觉得重庆才可以走得更好,才能在自己的中西部地区走出自己的特色出来。作为一个直辖市,我们成立直辖市的时候,把四川最贫穷的地方划过来了,渝东北地区是年年的国家贫困县,。渝东南更是这样,这些地方都是教育小孩的,说你要不努力学习就让你到那边走一圈。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又是多民族地区,很复杂。作为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淡水资源库,长江三峡水库也绝对不能被污染,这也是一个国家战略。在这个里头,我们和成都之间定位是特别相似的,都是中心城市,都是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都是制造业基地,成都原来是传统的消费城市,重庆也在提倡。最重要的是加强合作,但是更重要的是有四区的竞争。我们有两江新区,成都也成立新浦新区,都比我们晚一步,我们也在思考能不能能否携手共进,成为西部发展重要一级。
主持人(袁牧):谢谢,我们先把重庆暂时放在一边。下面想请深圳的代表,让您做一个小的比较,天津跟重庆这两个城市一样的地方在哪儿,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儿?
林达:我只代表我个人的意见,不代表机构的意见。我认识重庆在两三年前,我那个时候做一些调研,对天津也是这样,我从一个很表面和个人感受的层面讲这个问题。
我先从不一样的地方说起,天津是一个典型的以港口为主要产业源头的城市,而重庆,它很多的层次上是港口,但是它那种港口的概念和天津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本地,因为本来就有很多工业在重庆本身,所以其实更多的是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在两个地方来讲,可以从一个内陆城市和一个沿海城市的方法来去想不同的地方。两个地方来说的话,天津人是一种火辣的状态,两个城市的共同点,这个是一个批判性的东西,两个城市都是在寻找所谓的一线末端或者二线前端这样的层次和阶段。
在根本上面,这两个城市在沿用一些大城市当年发展的一些模式,。从现在来说,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延续自己这种所谓的跟随模式,希望能够有一些创新模式,希望能够自己找道路,自己也能够自立,两个城市都在寻找,而到现在为止,我觉得一线末、二线头的城市其实都是在寻找,而且大家也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一个答案。在现在一个媒体和人文审美疲劳的时代,这两个城市其实在寻找的关键点上都没有找到。而且,在整个中国大的一个框架里面是扮演中转角色。或者是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边,可能会有部分类型的叫“后发城市”,是能够创立出品牌。但是到现在为止,在不同层面上来说,其实很难判断到底哪个城市能跳出来。
主持人(袁牧):正好轮到沈磊先生,您是天津规划局的总规划师。其实您待过很多城市,我们昨天了解到您是从县级市、地级市、计划单位市,以及到省会城市,再到直辖市这么一级级过来的。其实我想问的与您个人经历关系不大。这里,我不想让您谈重庆的差异,更想了解在第一轮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怎么理解在北京、河北、天津“三位一体”当中天津的位置和角色。
沈磊:这个是国家的大问题。今天让我谈这样的大事,可以稍做讨论。
天津一直有一个笑话或者一种说法,天津是北京灯下的黑影,因为有北京看不到天津。但是近几年,天津的确处于一百年都不能够遇到的机会背景下,为什么说一百年?在参加其它会的时候,还不是天津当地会议,说时代的天津就是100年前的深圳。因为一百年前的天津是非常开放的,因为有好多、上百个可以历数的中国第一。比如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包括第一个路灯等等之类的。那个时候天津非常洋气。中国第一批到美国留学的,像以詹天佑为代表的,这些留学生大部分都在天津。所以,一百年前的天津是非常辉煌的。这个构成了天津的历史。
天津市规划局的副局长沈磊先生
但是这个一百年,特别是1949年以后,近乎被埋没了,被计划经济埋没了。但是到2006年,天津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机会,它被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心。一直到现在为止,天津又面临新的机会,包括袁院长说到,天津现在作为京津冀协调的战略,包括天津自贸区,自主创意园区,一带一路,这五个国家的战略都跟天津有关系。当然现在最主要的是京津冀。
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中心,创新也在里面。对天津的定位提到是“生态城市”,当时应该是2008年,就是把天津作为全国大城市当中,唯一称为是生态城市。因为生态条件跟南方根本是无法比的,跟苏州、重庆都不能比,这个地方怎么是生态城市?我到滨海新区一看,滨海新区树长到18米,一定要把那个头去掉,否则根就会扎下去,一扎下去就会死。而把生态城市的试点放在天津,目的显而易见。因为它是中国城市的支架,如果像天津这样的生态条件恶劣,比较差的,都能够做成生态城市,那么中国绝大部分都是生态城市了
天津这段时间也极力、努力去做,是有一点成效的。因为南方第一大港——宁波港,条件非常优越,这个港口直立可以达到25米,所以这种潜艇可以直接通过港口过来。而天津港,是北方第一大港,去年是四万吨的吞吐量,但是这个跟宁波港完全不一样,它是靠挖,每一个月要挖一次。所以,一开始日本在这里挖,到现在每月还在继续挖。因为它是渤海湾当中的,当时八国联军如何来接近北京城,英国人船只直接开到天津港,然后进入北京,所以它的港口非常特殊,因为它靠近北京。作为经济中心这个角度来说,当然前一段时间,国家对天津市非常厚望,滨海新区土地面积是2200万,到上海浦东是1100平方米,现在是2270平方米,这个主要是天津的滩土地,但是这些土地对天津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基础。天津当中近八年跟重庆一样,GDP一直都是12%。
直面回答我们卢总说到的天津的发展对它的定义。这个要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家的层面,还有一个是城市层面。如果作为国家层面的话,天津在京津冀当中,我相信天津主要是跟北京的环境相互支撑。作为城市的层面角度来说,天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也希望北方经济中心能够在天津更有序。
主持人(袁牧):谢谢。前面四位都是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角度来谈这两个城市,下面我们想请一个不是专业角度的,从旁观的角度看这两个城市。
这个问题我又有一点变化,我们提个前置条件,实际上我们需要城市之间的比对,今天上午我说了,我们别去比对,但是逃脱不了比对。假设现在有非常大的企业,需要有一个总部落地,而这个企业不是国企,国企首先考虑政府的要求,企业自主抉择我要放在哪个城市。现在在北方考虑三个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西部三个城市,武汉、成都、天津。从您的角度,这六个城市可比吗?这个企业放在哪儿合适?
叶一剑:不可比,总部的选择其实跟城市的关系是非常大的。其实有分几块,第一是什么产业,未来的战略部署的重点在哪个区域?另外员工对文化认同的倾向性在什么地方,还有一系列的因素,然后这个企业本身才决定选择哪里,非说今天你给我六个城市,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企业,比如您说金融行业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天津也说京津冀之间的定位问题,在这个定位之间的争论或者讨论之间有一个产业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就是金融业。因为大家知道,天津滨海新区有一个中央商务区,现在纳入自贸区的范围。当时的定位是一个金融区的概念非常清楚,而且它的面积规划时候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区,比伦敦金融城还要大。当时想得很清楚,希望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讲,希望金融产业的积聚,当然希望民生银行的总部落在这儿,这是从规划、主观意愿,甚至国务院出台的31号文里面对整个天津滨海新区叫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中有一个综合配套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金融。
新的领导人上任后,马上提出一个概念——第二金融街,显然随着北京金融街做的,最后依然希望能够在金融领域有所突破。对于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资源的积聚和可能性以及正当性,我们原来做过分析的,当时我们定义于家堡不仅仅是滨海新区的,也不仅仅是天津的,也不仅仅是京津冀的,甚至不仅仅是北方经济的于家堡,还是一个面向全球的金融资源的积聚。
但是这个希望是希望,积聚的现实很残酷,民生银行不可能把总部放在滨海新区的,民生银行的总部一定在北京。这个具体为什么?这块我觉得大家心知肚明,第二,如果民生银行在西部选,试图提供一个成功途径,应该去分析它的一个区域到一个城市,到这个区域和城市与外部的对话,中间的可能性和道路以及逻辑性上的区别。
在目前来看,武汉和重庆在国家的战略部署上,目前最大的一个战略红利就是长江经济带,所有长江沿线都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一个重要地方,都希望得到优点的表述。成都可能这几年一直提“西三角”,从成渝经济带到后来的西三角,到现在也在提长江经济带,就是从西安到成都,到重庆,这个好像是一个板块。但是它概念提出来了,但是发展的结局大家依然可以看到,竞争大于合作。这些地方有没有转变,是下一阶段非常值得看的事情。在这三个城市进行比较,如果我们抛开金融业,从整个未来发展空间来看,成都在整个西南地区,这个中心价值,或者说周边辐射的价值目前来看,我认为大于重庆的,有些劣势刚才余院长材料里面可以看到。
另外再从大的区域来看,重庆和武汉,武汉是得中部的省,我们有一个中部崛起的战略,其实是有一个中部的概念。
前一段时间在中国客运高铁,中国货运铁路的枢纽其实是郑州,后来的客运枢纽有意识布局到武汉。但是现在又开始在第二拨布局当中发现位移。新的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出来以后,走向西部的时候,那么郑州到目前来看应该是走在了武汉的前面,武汉这个城市在中部地区它和郑州之间的双城记的天平再一次发生了一个很微妙的变化。我想接下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
我们今天对于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来讲,这里边得长江经济带经济之便的重庆和武汉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在将来我们从目前的战略的本身来看,应该说重庆的意义可能会得到战略红利的意义会更大一些。当然我们也看到,从上一个时代到这一次的孙书记的时代,我个人感觉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摇摆的幅度太大了。这个地区会有一定影响,有的刻意发展改变。一会儿袁院长可以有回应。
从此角度看,让我选,完全从这样只说是民生银行的概念的话,我想这三者之间其实可比性依然是非常弱的。我们看未来的时候,如果我作为民生银行的领导者,决策者,我觉得信息含量除了区域战略的分析,显然还需要更多的信息。
主持人(袁牧):我心里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同衡院将来在全国发展战略布局的时候,我们也在选择城市包括中西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我们都会有战略布局的考量,这种考量跟刚才提出民生银行一样,为什么提民生银行,天津说我们要成为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我们可以在北方和南方作一个这样的角色,中国银行不具有代表性。我们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实际上我们想探究一下,你刚才提的有一个词挺好,就是城市的战略红利。在整个大的国家战略的布局当中,或者在你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发展当中都要谋区自己城市的红利。好,我们想问一下重庆和天津这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在整个区域发展当中的战略红利的诉求点到底在哪儿?
沈磊:天津的矿产资源和丰富,反映了这一个话题,从2006年到2014年,国家在京津投的将近两万亿,那么包括八大产业,大家所熟悉的轰客360,福建卫星、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因为这个是为国家在经济危机当中,作为国家战略产业,需要培育一些新地基,而这些新地基的话,作为国家资本被重视的。到2011年,包括在谈国情咨询的时候,谈到中国三件事,第一件是中国的高铁。第二件是中国的高速计算机。第三件是中国的新能源。那么当时这个门,这个一出来的时候,天津像类似于我们政治中心跟天津连在一起,包括高铁。第一条京津城际高铁,350公里。高速计算机,天河滨海新区。其中风电(音)核心也在滨海新区,所以从这种产业来说,天津可能是最大的领头,就是国家产业领头。
余颖:重庆我觉得中间经历了三线建设和计划三件事,重庆基于中国而言永远是最大的后方,永远是战略基地。我首先认为是这样。这是基于它的区位和非常雄厚的工业基础而言的。所以只要打起仗来,希望重庆起到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个是国家应该看到这一点。
第二,基于我刚才介绍的,重庆发展的基础底子确实比较薄,整个产业基础,最近这几年时间,五六年时间发生了非常大的结构性的转变。我们实际上有一个变化这么多,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的市场一直没变。它是金融市场。刚才说民生银行,我们金融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2%,贡献比较大。金融中心这几年发展比较快。
战略上的红利很大的程度上基于内部开发的建设是一以贯之的,从1997年直辖以后就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希望成为整个西部地区的出海口。在这个基础上,水陆空的区域,比如机场,我们不做第二机场,最近这一段时间,虽然我们自己规划部门在谋划运营,但是一直都没有投入实质,现在把机场做到四条跑道,做成6000万人次,结合内陆开放的综合保税区,机场结合,机场和铁路的联动,有的是要飞出去的,有的要通过渝新高架出去的,包括整车的一类口岸,所以这样的内部开放战略红利比较多。
第三,基础设施从重庆黄振东当书记的时候,重庆8.24万平方公里,我们到秀山县,渝东北最远的城口县,要花两天时间,中间还要一晚上,现在叫四小时重庆,是这个,半小时组成,那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的轨道交通在中西部地区也是最长的,400多公里长的。包括港口,港口是在西部地区没有能够跟重庆匹敌的,我们是内核上面的,我们就200多万标箱。现在这个港口我们通过这么多内陆开放的口岸高地,把周边的货物集聚在重庆,但是也遇到不和谐的竞争,我们甚至和庐州港还要竞争。武汉的市长到了成都当了市长以后,庐州和和武汉还要需要加强协调的。
但是重庆战略红利上人口也算是一个红利,重庆人口众多,现在比较多的在回流。3000万人口常住人口已经到了接近2900万了,这个也是一个红利。劳动力人口相对比较多。 但是重庆跟其他周边,比如贵阳,我们高速铁路发展特别落后,但是现在开始大力谋划高铁建设,希望能够更快的和省会城市、上海、北京加快联系,八小时能够到上海,最远的到上海,用高铁布局,向西南方向能够出境和湄公河流域联系起来,这就是重庆叫“一江两翼三洋”的战略,一江就是长江,两翼像新疆方向是一翼,像东南亚是一翼,三洋是三大洋。
主持人(袁牧):时间过得飞快,最后我想给在座的每一位大家一个共同的问题,天津与重庆遇到的竞争对手?。
林达:像重庆来说,不论是渊源还是整个发展来看,天津和重庆这两个城市是竞争对手,天津的竞争对手不可能会拿北京来说,因如果我们从一个京沪概念来想,北京到上海联绵不断的城市化,天津可能不仅面对北京,还有济南等等,所有沿线都是他的对手。在天津这个问题上,可能更多的是需要要划分好双方的角色,在高铁沿线上分工。现在高铁沿线都希望做某几件事情,所以这是一个强烈的竞争格局。
卢宁:重庆的竞合对手明显是成都,主要是在于两个地方网络口水比较多。事实上是成都和苏州有相像,这个生活比较舒适,有一定的吸引力,重庆的政策优势比较显著。所以两边有一些口水问题。天津其实没有明确的竞争对手,应该说地理位置尤其独特,北方经济中心定位已经确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北京。
沈磊:我觉得中国有很多城市都是关联着,在山东,可能是济南和青岛,重庆的话就是重庆和成都,对于天津可能就是北京和天津。但是北京和天津肯定不是对手,天津不可能成为北京的对手。但是从国家的角度,如果是在一个城市更好的起到1+1大于2这个角色,这样会更好。
叶一剑:首先有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包括天津、重庆、武汉、深圳、北京,在目前的阶段最大的竞争对手我认为一定是他自己。为什么这么讲呢,中国有太多的城市到目前为止决策者对战略的判断很多时候是处于一个“一是变化太快,二是错误的指导”下完成的,天津当年的战略的失误是影响这个城市发展重要的因素。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叶一剑先生
第二,目前很多地方在做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时候,自己内部的政府、市场、社会的边界都没有与之看齐。这个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地区的活力是很难被激发的。
因为做政经记者做了十年,追踪天津追踪了十年,从滨海新区成立到今年,我一直在追踪这个地方。当然我现在比较看好它。但是到目前为止,决策的逻辑依然对于政治和政策的红利的期待是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影响了对内部市场,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外部的对话,包括自己核心资源的再发挥,尤其是港口资源,包括接下来自贸区的优势发挥没有形成,得到这个自贸区和不得到到底怎么使用。历史上有一种就是天津的内陆港,这个策略是天津港非常好的。包括后来的使得天津港作为北方第一大港的地位确定,而且在港口负载能力上基本上大局已定。北方的港口没有一个超过天津港。
我想,重庆也好以及其它城市也好,都是对自己的优势资源认识不清,都是往外看。我开玩笑讲,总是看往带有工业殖民特点的强势的世界500强看,内部的活力怎么办?尤其是今天这个阶段,我们有一个判断叫园区经济的黄昏,或者叫开发区的黄昏。这个可以争论,但是我觉得全球的产业转型已经发展了,中国的经济体量走到今天内升力已经提高。
一切因素怎么组合这个点,把这个点激活,这是很多地方必须要思考的,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盯在谁是我的竞争对手,我要从它那儿招商引资,除了给地还给补贴,完全定在这样的竞争策略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已经不符合今天这个时代的要求了。所以我说,大家的最大的竞争对手一定是自己,千万不要出现战略的偏失,同时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认识得很清楚,将得到的红利用到极致,把自己的缺点屏蔽掉,这是需要一个组合的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才能完成他的崛起。
最后一点是什么?就是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区域经济城市报道,我们几乎见证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空间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出台。你可以发现,这给我们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中国到目前为止,几乎每一片土地你去看的话,都有一个、两个,有的甚至说五个国家战略覆盖到。什么意思?大家后来我们都开玩笑说,就是批发帽子,使得每一个地方都有国家战略,你给这一轮发完,大家都在争,下一轮再发,直到每一个点有五六个国家战略,如果你用它作为竞争策略普世的时代,你用竞争的思维方式理解国家战略,一定是有问题的,一定要用自己的本地特色或者因地制宜的思维方式理解每一个落到你头上的帽子和国家战略,才能把你的地区给激活,这是最需要做的。
我这个不规范,但是我想提出一个根本性的思考。
余颖:你这个说得很好,我完全赞同。我们国家有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实际上全国是一盘棋,就是怎么抱团把我们这些强大发展的动能和产能沿着一带一路散发出去,这个是最终目的。
第二,重庆本身每个城市都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或者敌人,怎么战胜自己最重要。重庆确实有盆地意识、峡谷意识,这是我们自己批评自己的,很多方法和策略不如中部地区这么活,都是一些非正规的手段,或者是经济发展。重庆慢慢现在怎么得到国家的支持以后,能够尽快发展起来。实际上刚才我有点误导。我们和四川之间其实是叫成渝一家亲。四川跟我们提出川东地区,重庆腹地像广安、南充要融入重庆,这么提的,像川南地区,宜宾、庐州等等,要求融入重庆。重庆在做规划的时候也是环渝经济区。但是真正操作过程中,说起来好说,成渝经济区规划,什么都规定很好的,上下游生态要保护好。四川都是我们上游,我们下游弄坝上游肯定反对。怎么把自己做强,让别人能够觉得这个地方更有发展潜力,也是叫做竞争和合作,竞合这个观点怎么做强一点,有时候在过程中必须得经历这个过程,目标道理大家都明白。
主持人(袁牧):好,谢谢。其实我今天一下午都是在勾引话题,我也表达一下我自己的观点。我自己认为是个伪命题,我当正题提出来,近十几年二十年的发展,我们看到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而且尤其是相邻的城市之间这种竞争关系或者说这个索取资源的关系表现得更强烈一些。包括重庆、成都,包括天津、北京,包括苏州、上海,都有类似的这种关系。
但事实上,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我们认为你合作所获得的利益,现在就是竞争关系比较多。这种竞争,如果过去我们叫远交近攻,对于城市可能是近交远攻,可能是合纵连横,我把所能覆盖到的相同质区域的合作关系发展到极致,形成区域的合理,发展城市群也好,国家区域也好,才是力量最大化。所以实际上,包括重庆跟成都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我想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竞合的关系了。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天津和北京的关系,大家都在做京津冀一体化研究,但是研究里面第一眼看到的是一种竞争关系,是相互掘取资源和权力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在未来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当中会被逐渐抛弃,形成一种完全新型的关系。还有我们说的环渤海、华北也好,形成一个大的合力这样的可能性,不管是中央政府也好,我们自身也好,希望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