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2015清华同衡学术周—双城记(苏州VS深圳)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直播:2015清华同衡学术周—双城记(苏州VS深圳)

提要:4月13日,“2015年清华同衡第三届学术周”活动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隆重举行,本届学术周以“人居、常态、创新”为主题,齐聚院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对于城镇化和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理解和思考展开。本届学术周活动也是希望促进我国人居环境产业的发展,集合“家国天下”共同理想及专业认同的热点话题,搭建美好人居建设的共同平台。

  4月13日,“2015年清华同衡第三届学术周”活动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隆重举行,本届学术周以“人居、常态、创新”为主题,齐聚院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对于城镇化和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理解和思考展开。本届学术周活动也是希望促进我国人居环境产业的发展,集合“家国天下”共同理想及专业认同的热点话题,搭建美好人居建设的共同平台。出席2015清华同衡学术周开幕仪式的嘉宾: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李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导尹稚、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石楠、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昕等,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副院长袁牧作为特邀嘉宾主持开幕仪式。

  主持人(袁牧):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下午论坛现场。上午我们举办了巅峰论坛,邀请了各界的专家学者以“人居·常态·创新”为主线,探讨了建设新型的人居观,确立常态化和城镇化进程,创新和创造性发展解决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高端对话:“双城记”苏州VS深圳

(左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副院长袁牧、山寨城市香港有限公司创始人林达先生、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和城市促进中心主任黄伟文先生、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卢宁先生、苏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相秉军先生)

  今天下午我们进行学术周的第二场活动——双城记。接下来还有群英会。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今天下午——双城记邀请到的几位对话嘉宾。苏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相秉军先生//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卢宁先生、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和城市促进中心主任黄伟文先生、山寨城市香港有限公司创始人林达先生。现在有请上半场对话的四位嘉宾上台。刚才其实在中午的暖场过程中,我们给大家放了两个城市的介绍短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其实两部片子都下了很大的工夫。苏州的这部片子是苏州申报李光耀世界城市奖而制作的一个片子,深圳这个是一个城市的宣传片,这个片子曾经在美国的时代广场上循环播放,大家在我们的大屏幕上看到也非常恢弘。其实我们也只看到片子,下面第一个环节我们请两个城市代表,看看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这两座城市?

  卢宁:苏州我可以简单的用一个我们经常用的双面绣解释,苏州既有古又有今,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保存的最好的一个城市之一,也是目前全国经济总量排在前列的城市。具体来讲,去年的GDP是全国的第七位,其他有些指标在第三、四位。下面的活动当中我会继续加以介绍。

  黄伟文:深圳是什么样的城市,可能在座的应该都清楚,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甚至是我们在业务出差的时候去深圳也比较多,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讲点深圳的故事,自己比较独特的一些东西。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和城市促进中心主任黄伟文先生

  主持人(袁牧):其实大家的思路很容易像我一样,从规划的角度来看这个城市。作为规划师,职业本能就是从很高的角度,或者很宏观的视角看这个城市。

  我下面准备的第一个问题,其实我不要大家做特别深的讲述,就是站在一个非常高的视角,怎么看待今天提出来的城市。因为这两个城市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我们知道在十八大召开之后,创业、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题目,在2014年APEC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谋求持久发展中部亚太梦想的演讲中,至少有八次提到了创新驱动这个词。那么在2015年两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构要,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推动创业创新,就是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这种国家层面上呢,我们国家在去年实际上提出了三个大的重要的国家战略决策,那么包括京津冀一体化,包括沿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包括一路一带,实际上苏州和深圳直接就身处在这三大战略之中,比如苏州在长江经济发展带上,尽管不能叫航母,但至少是个主力军。那么深圳是中国最早开始改革历程的一个城市,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城市。地理位置处在我们国家一路一带的起始点上。所以这两个城市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我的第一个问题也简单,想请两个城市代表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谈谈这个城市在创新上思维是什么,或者你理解的思维是什么。

  卢宁:先讲一讲苏州的定位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第一个方面,谈到一带一路,很少有谈到苏州,但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据我对历史的了解,苏州是中国闻名遐尔的丝绸之府,历史上是中国的丝织业中心,说明丝绸之路跟苏州的渊源是非常深的。另外一点,苏州太仓有一个港口,刘家港,这个港口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大家都认同郑和下西洋是我们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最辉煌的时刻,从这点来讲,苏州和一带一路有非常深的渊源。

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卢宁先生

  

  事实上,我们现在目前苏州的港口实际上是长江的内口港,但是在2013年获得海港的地位。它是怎么样的地位呢?按照货物港口吞吐量,是全球第七大港口,但是集装箱运量不是那么大。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我们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战略交汇。这点我感觉到,公众在媒体上,在研究当中涉及不多。事实上我们在一带一路上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和中亚、西亚、南亚的贸易量100多亿美元,和东盟的贸易量接近300亿,就是我们的定位是一个战略角度。

  第二方面,还有港口的问题,如果上海港不算,苏州是长江第一大港。但是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和集装箱的运量不是太高,苏州周边是有宁波和舟山,周边还有上海,这两个也是世界第一大港和第二大港,苏州港口要发展,海运的发展是要需要一个窗口的。苏州探索的是叫区港联动,太仓港和开发区之间、海关特殊监管区之间成为一体。

  通过这些实验发现,运货周期等效率会有大幅度的提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陆路运输的问题。陆路运输我们在长三角来说还是没有问题,铁路有一些涉及到长三角内部城际交通的优化,还有我们正在探索增加与欧洲的连接,已经开始了五定货运班列。

  第三个方面,我们认识的盲区——空港问题,苏州没有空港,有很多问题。为什么没有空港?苏州做了什么事情呢?就是申请虚拟机场,叫SZV,这也是一个创新。但是我认为,毕竟长三角经济这么密集,苏州的需求也是那么旺盛,所以是否要建设机场这个问题,现在不需要谈,肯定是必须的,但是什么时候建,怎么建,这才是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最后一点,我还是要讲,我们怎么通过一带一路,在战略当中,做什么?怎么做?这里面有几点可以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个问题,与一带一路、长江沿线,开展经贸合作。贸易量已经不错了,但是事实上潜力还是非常大。我去年去土耳其很有感受,土耳其人均GDP刚刚超过一万美元,是连续很多年高速成长,属于起飞阶段。事实上我们和土耳其的经贸关系其实很弱,前年是在土耳其的丝绸之路国际大会上办了一个中国丝绸展,但是苏州在那里没有销售的。去年我们和他们的最大的商会接洽合作,这是一个值得深耕的事情,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亚欧的枢纽。除此之外有很多值得发现的地方,比如我们和东南亚很多地区有很多密切的联系,我们现在IT产业当中,原来就是长三角、珠三角,现在东南亚的分量越来越重,很多产业属于竞合的关系,既有关替代,但是也有配套、合作的关系,这里面是值得研究的。

  第二,我觉得是要扩展经贸关系。国家一带一路的规划已经出来了,比如说人员合作,能源合作对苏州是很有吸引力的。

  还有抛开欧洲不讲,去土耳其,以色列就发现了很多。以色列其实有专注于在中国投资的公司,而且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比如说在苏州有一个引进以色列创投和技术的企业,成长非常迅速,它在同行业市场占有率当中超过40%。并不是我们只做贸易,我们的潜力非常大。

  第三,建设工业园。苏州在埃塞俄比亚有东方工业园,苏州一共有12个国家开发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苏州在国家开发区方面的经验是非常好的,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当然,我说对外合作,在一带一路的沿线的地区,在长江经济带里面,苏州也有很多的和内地合作,和我们本省的合作,比如和南通、盐城、连云港都有合作,应该说苏州虽然本身来讲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一个城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制造业的优势,拓展我们的能力。

  主持人(袁牧):谢谢,今天上午我们发现,卢宁先生没有讲苏州作为一个城市我们自己怎么着,更多是说我跟国外的城市,跟国内的城市,跟国内的地区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恰恰也是因为早上我们讲座里面,中国城市更多形成这样一个网络,这样一个关系网络,城市之间依托这样一种关系来生存和发展的。我们看到苏州近几年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我们选取深圳和苏州两个城市做了很简单的比较,发现这个城市很多地方很像。

  第一,这两个城市都在全国当中非常重要的区域,一个是在长三角,一个在珠三角。另外这两个城市都不是这个区域里面最核心或者最主要的城市,因为当年包括现在,长三角最主要的城市是上海,包括我们认知当中的也是上海。珠三角最主要的是香港,包括广州。但是在近几十年来,香港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这两个城市再发展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都在超越过去的大哥城,深圳也有这样一个态势,苏州也有这样的态势,在很多方面,包括城市的发展,包括政策的创新,包括产业的发展,都在逐步的超过区域的大哥城市。深圳也一样,深圳在他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在历程上,虽然当初最早我们确立深圳发展成一个城市,成为中国的一个特殊区域的时候,是比照香港很多东西来做的。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其实不断在努力使自己能够超越香港。我们下面也请深圳的代表谈谈城市特点。

  林达:我个人对深圳这个城市还是蛮有感情的,深圳是一个很开放的城市,在我关注深圳的时候,我并没有关注所谓的龙头,像QQ、腾讯、华为这种公司,其实这种公司他们已经有一个可预测的发展规模,对于像我们这种人,这种阶段,正在创业的阶段的人来说,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大家可能对深圳的关注,我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往前去看,往后去看,看所谓长短的效益。其实深圳本身的创新和最大的能量未必是腾讯和华为,可能有千千万万在蛇口这种人组成的“东西”。刚才其实我挺赞同那一点,像深圳是一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城市,因为他在香港旁边,它把自己作为假想敌。但是到现在为止,深圳和香港不管在模式上也好,或者发展策略也好,关系不是很大。两个城市的交流除了在运奶粉之外没有什么更高层次的交流。所以呢,这样其实慢慢到这里,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现象,两个城市其实在很复古的这样一个错位的发展。而在深圳来说,更多的觉得是一个创业和创新,有这样一个环节的城市,因为起步很低,比如我在北京起步,我的起步点很高,一定要拿到什么什么钱,要怎么怎么样才能干一件事情。但是深圳这个地方来说,很多人的感觉是只要人在那儿,我只要有这个心就可以干一件事。但是成功与否,千千万万人在旁边绑着,失败也没人取消我,成功就突然会爆出来。其实深圳是投机性更强的城市,其实这个投机性是更多元的。

山寨城市香港有限公司创始人林达先生

  我之前看到一个报告挺有意思,中国各个不同层次城市的关于社会创新和创业的一个态度。一线城市来说,比如北京、上海,很多人创业想到下一个乔布斯,他想改变这个社会,改变这个世界。二线城市希望去给微软打工,给腾讯打工。三线城市的人很多人希望去当政府公务员。四线或者再往下的人,还是想创业,但是那种创业是开小店,或者做个小买卖那种创业。中国现在说到大众创业概念是社会流动力释放的这样一个点,可以让很多人摆脱以前的阶级。其实在深圳到底是几线城市呢?很难分,我更希望写深圳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在一个城市里面所具备的本质其实是一个混合,它有很高端的,可以跟北京上海比较的,比如它有证交所,还有一群人想当下一个乔布斯,还有人在穷农村里,想开个小店,卖点假的手机。也有人想帮腾讯、百度打工,它是这样的城市。深圳既然是非常混乱、无序,但又是百分之六七十建立民间制度上的创新制度上的这样一个城市,所以它很开放,很多不同的人可以到深圳干一件事实,这个是我个人对深圳五六年的一个感受。

  黄伟文:一带一路我突然觉得是非常好的国家战略,在经济,外交、各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战略,其实一路一带应该讲,是中国想在这个全球化的进程上开始起到一个主导,或者叫中国性的全球化。如果我们把前面的阶段全球化是一种西方的各种全球化,可能这一次中国想出来的全球化。而深圳呢,正是上一拨的全球化的结果,只要是全球这种空间生产,其实相当于这种制造业的迁移,先选择了香港,然后香港满了以后就开始往大陆蔓延,就是工业、投资、技术。所以深圳这个位置其实是必然要发展的这么一个过程。而且这个发展的过程,我觉得前面30年其实应该要讲创新,其实没有太多创新,只是恰好融汇到从全球历史来讲,应该是第二、三次的全球化,是邓小平的全球化,在全球分工里面,它利用这个香港的地缘优势,很好的通过香港实际是把全球的这种资本、技术引进到深圳,然后深圳拿什么交换?拿土地空间,拿全国便宜的劳动力做这个交换,然后发展起来了。

  所以这里头,相当于深圳只是搭了一个便车,这个便车从经济学上面的角度来讲,在战后实际上是东亚的发展,亚洲几小龙,有这个叫雁型的模式,深圳只是在雁型的队伍里面加了进去,所以它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拿来。甚至是山寨,它只是要做这些事情,它没有太多的试错,这个成本是很低,就是学习就好了。但是这个学习过程,实际上基本完成了。现在是如果说这个国家可以推动一带一路形成新的权力化,要把中国的技术、中国的做的行业能够输出出去,也包括我们的基础设施输出出去,实际深圳已经参与了这个过程。像华为的电信设备在全球已经在了,其实它也是通讯技术设施,包括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外国朋友,也在使用微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所以深圳的企业其实已经加入到这个过程,就是把中国的技术,中国的资本,中国的基础设施输出化。深圳已经加入这个过程。

  深圳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他这个加入实际上是一个民间的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自发的加入,中间还没有开始制定,它已经走出去了,企业通过市场已经提前走出去了,深圳是这样一个典型,它是前面三五年的发展是自上而下的,给它松了绑,让它有一个机会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所以它能够迅速的崛起。然后现在它要靠的是自己的创新能力,要把这种学习、山寨、拿来主义转化成一种新的创新去推动自己的发展,这个挑战难度更大。但是我觉得深圳刚才林达讲了,深圳比较好的就是它培育了强大的民间创新,社会创新的力量,我觉得这个是深圳和我们其他城市略有不同的地方。太多的人在深圳想创业,也在创业,尤其是这半年,李克强总理去看了深圳创客这个机构以后,这个创客在深圳火的不得了,而且这个深圳市政府都在推动创客运动,感觉创客不够用,不够分了。这说明深圳民间的创新力量非常强。

  我们三月份也组织一个创客解决城市问题的活动,这样两天48小时的马拉松,参加者居然有一个初三的学生,他就想亲手做一个无人直升飞机帮助社区安全,就是做这样的事情。而且他所有的技术、路线都是可行的,在48小时之内,他的团队不给力,所以他只做了一个简单的原形。这种小的事情说明真正民间的创新力量在发展、在培育,也许未来深圳这块的可能性是能够通过规划预测,做出判断的,我们说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关键词:清华  同衡学术周    

清华同衡学术周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清华同衡学术周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