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刺激京住宅成交涨2.2倍 房价二季度涨逾15%
“新政叠加效应已经显现。”亚豪机构称,“3.30”新政颁布后首周,北京楼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开始小幅反弹,现已连续上涨4周。
值得注意的是,清明节一直是楼市营销的传统“淡季”,开发商对这个节点的销售兴致并不浓,但《证券日报》记者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获悉,在清明节三天中,“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成交了1492套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上涨43.46%,其中,除上海成交量同比下滑外,其他三大城市均全线上涨,北京更是同比暴涨222%。
对此,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向记者表示,借助利好政策的释放,开发商前期已推货量的消化速度加快。而对于购房者来说,新政刺激了房价上涨预期以及楼市“抄底”情绪的扩张,刚需、刚改性需求积极入市,成为在清明节三天中北京楼市销量创新高的重要因素。
此外,据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判断,今年二季度,一线城市住宅市场房价将在一季度基础上上升15%-20%。
北京清明节楼市成交暴涨
据亚豪机构数据统计显示,清明小长假期间(4月4日—4月6日),北京全市商品住宅累计成交661套,成交总面积达6.3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222%、167%;成交均价达2579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
值得一提的是,从供应方面来看,清明期间北京楼市并无纯新盘入市,供应“小阳春”并未出现。不过,清明节期间的“零供应”并未影响市场成交量的爆棚。
对此,郭毅认为,清明节期间,开发商并未急于推新项目入市,反而借助政策利好加速消化了前期已经推向市场的货量。而随着“3.30”楼市新政落地实行,在政策叠加效应刺激下,部分购房需求正加速入市。
从“330”新政颁布后首周(3月30日—4月5日)的市场成交状况来看,已经出现小幅反弹。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3月30日—4月5日)北京共成交商品住宅2359套,成交面积22.06万平方米,与前一周相比,成交套数、面积分别小幅上涨了22.5%和24.1%。至此,北京楼市成交量已经连续上涨4周。
郭毅表示,上周市场成交量上扬主要是受到改善性需求的拉动。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北京成交均价在2万元-3万元/平方米之间的改善性住宅,其在市场总销量中的占比高达43.2%,与前一周相比,上涨了11个百分点。
“随着二套购房的首付比例由六成降至四成,降低了改善性购房者的首付门槛,其手中的资金足以支付新房的首付款,不再需要卖掉旧房子才能买新房。”郭毅认为,这加速了改善型住宅的成交。
亚豪机构也认为,首次置业的刚需和二次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买房热情正在复苏,随着政策红利的兑现,预计未来几周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仍将保持阶梯状放大的趋势。
一线城市住宅成交大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波政策红利袭来之际,除了北京楼市反映比较迅速外,从一线城市整体来看,要比二、三、四线城市受政策影响更为明显。
《证券日报》记者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获悉,在清明节三天中,“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成交了1492套新建商品住宅,同比涨43.46%;从成交面积来看,一线城市三天卖了近15万平方米住宅,同比上涨29.38%。
对此,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向本报记者表示,总体上看,除了上海市场没有一个明显提振外,其他三大城市均全线上涨。由此可见,在看涨预期的驱动下,购房者入市动机持续强化。
无疑,新政给楼市注入了活力。正如世邦魏理仕所示,此次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政策对于资产价格较高、对信贷依赖较重的一、二线市场更为敏感,购房者支付能力和市场情绪有望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据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向《证券日报》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新政颁布后的首周(3月30日-4月5日),四大一线城市成交量全线上涨,总计为8613套,同比上涨48.81%。具体来看,“北上广深”成交量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157.25%、14.33%、56.21%和51.02%。不过,环比来看,上海和深圳有所下滑。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认为,“3.30”新政落地后,楼市出现量价均上涨的趋势,多少与购房者恐慌性入市有关,但这种恐慌会慢慢消失。同时,在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预计未来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库存压力下降后开发商更具涨价动力。而对于库存压力较大的三、四线城市,目前去库存仍然是首要任务,成交量难以在短时间内逆转,因此房企还需以低价走量政策为主。
不过,对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而言,目前来看,开发商尚未全面恢复推盘,明确表示是否涨价者占少数,大部分楼盘会根据蓄客的情况以及客户对价格的反应来定价,但不排除有利用减少优惠这种动作来暗中涨价。
据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判断,“我们预计住宅市场二季度的成交量,将在一季度的基础上上升15%-20%,价格也将迎来2015年的第一波上涨期”。
在国税总局一位官员看来,“5改2”不仅是楼市调控的手段,更是当前税制结构调整的重点,“将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费进行归类、清理和整合,将之平移到房地产税,对开发、交易环节实行轻税,提高保有环节税负,部分税收合并和调整是确定的,这是税制改革的方向之一,目前房地产税立法(草案)已进入研讨阶段,力争2017年上会审议。”
下一步
围绕“3·30新政”,最大的变数在于各大商业银行的态度。
中国农业银行信贷处一位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2014年“9·30新政”未得到各大银行的有力支持,原因在于按照基准利率是5.35%打7折做业务,利率只有3.7%,银行的利润空间得不到保障。
“为缓和息差收入的降低,2015年房地产抵押目标任务提高了好几个点,下调二套房首付是银行完成任务的业务补充,这就是银行为什么会愿意支持‘3·30新政’的原因。”上述农行人士说。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银行最优质的核心资产,不良率是最低的,银行的议价能力也很高,任何银行都是这样。”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经济观察报获悉,为进一步落实“3·30新政”的效果,央行可能通过窗口指导形式利用票据贴现、降准等形式继续释放流动性。
经济观察报同时获知,若“330新政”未达到预期目标,第二阶段调整供应政策有望从以下手段来调整:首先是利率市场化走向,取消“房贷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1.1倍限制”会成定向,但房贷利率折扣并不会呈现大幅度波动。其次是调整差额税收制度,即取消“不满5年非唯一住房要征收高达20%的个人所得税”。
再次,可能会进一步取消限购,目前实行限购的30多个城市中,只有上海、深圳、广州仍保留了限购,因此,部分市场人士对在极端情况下,这些城市取消限购仍抱有期望。最后,面对通货紧缩压力,央行通过贴现票据和社会资本等工具释放流动性已是必然趋势。
民生证券分析师管清友表示,本轮楼市调整是短期因素和中长期因素共振的结果,既有信贷偏紧的政策因素,也有库存偏大、人口结构调整、房地产去投资化属性增强等市场自身因素;因此,房贷新政只解决了信贷偏紧的短期影响因素,只能短期缓解楼市压力,却无法扭转楼市进入下行通道的中长期趋势。
李克强在当选总理后的第一次楼市调控表态就是“加快建立楼市长效机制”,房地产税已作为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纳入日常改革议题。
经济观察报获悉,要构建楼市长效调控机制,需对房地产税立法,首先要搭建房地合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启动纳税人识别号、起草房地产税立调整税负进行减税,目前这些具备串联逻辑的事项已在实践中并联执行。
此外,经济观察报获悉,各个地方政府正在悄然筹建“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这些地方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摸底当地人口数量、不动产数据、产业分布、城镇化率等,这次摸底的目的也是为建立“十三五”期间多元化、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