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中国正处于转折点 房地产地位将被基建取代
“中国正处于转折点,推行改革显然更具重要意义。人民币的发展是关键。”近日,瑞士宝盛与中国银行联合发布的《财富报告亚洲》(以下简称《报告》)如是称。
市场不时忧虑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部分原因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市场占有率在过去几十年大幅飙升,现在增长却停滞不前。但决策层已灵活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微调经济动力,且已初见成效。《报告》预计2030年,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区贸易将涵盖全球贸易超过16%。
基础设施将取代房地产地位
9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5.3%,延续自3月以来的强劲增势。进口数据意外反弹,同比增长7.0%,完全抵消了过去两个月低迷态势的影响。贸易顺差从8月份的498亿美元收窄至309亿美元。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虽然国内需求的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国外市场需求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支撑贸易发展,全球经济仍处于加速增长的轨道上,而未来几个月内中国经济发展可能会企稳,但不太可能会出现大幅反弹。
但不可忽视的是,国内需求仍不确定,8月份经济活动数据弱于预期即可说明。经济转型的努力致使传统行业经济活动显著放缓,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和产能过剩行业中。
《报告》认为,随着住房兴建大幅增加,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政府重新聚焦于基础设施,中国基础设施开支上升,将取代房地产的地位。根据野村、中国银行及瑞士宝盛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今,房地产开支已从近45%降至20%以下;制造业从近80%降至20%以下;而基础设施开支则超过20%。
虽然央行、银监会等机构于9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住房成交量的提升。但中国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投资策略分析师蔡喜洋向经济观察网表示,此轮周期的力量可能会超过决策层在房地产政策上的力度。近日有消息称,万科关于当前市场的判断:新政刺激带来了成交回暖,但价格难涨,预计四季度会有更多降价出现。
人民币发展是关键
《报告》认为,中国现时正处于转折点,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均与人民币担当的角色息息相关,人民币的发展是关键。人民币持续国际化,最终可望在中期实现全面可兑换和储备货币地位。
近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迈入快车道,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显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自2011年12月以来已提升一倍,跨境人民币指数已从100跃升至2014年7月的232。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消息更能彰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速度。自今年9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斯里兰卡中央银行、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分别签署100亿元人民币、1500亿元人民币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9月2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政府已委派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汇丰银行(HSBC)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为该国管理首次以中国人民币结算的主权债券的发行工作。英国打算将这次债券销售的收益存储在英国央行的储备金库。目前,这个金库里只有美元、欧元、日元和加拿大元。
“这届政府的改革力度之大、之快超乎预期,对市场而言是利好。现在中国正处于转折点,而政策与市场的结合将有助于中国的改革,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转变步伐会加快,并为创造财富和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中国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张炜向经济观察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