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玉:让照明产业在阳光下“成长”

提要:一方面,LED照明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人人看好的朝阳产业;另一方面,行业出现猫腻现象使得朝阳产业变得举步维艰。973.92万元  德豪润达:珠海市公共绿色照明3万盏LED路灯改造采购及安装项目(一标段);

  其四,揽到碗里都市菜,中标以后再变卦。这类猫腻的手法有风险,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是仍不失为一种LED工程招标类的一种猫腻方式。

  由此可见,就是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被一些不良的灯饰照明企业加以利用,官商勾结牟取暴利,成了LED工程招标项目下的“硕鼠”,铸就了“政企双收民生苦”的结局。

  补贴与科研经费的联姻

  在近期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手握的审计报告是往年的“加长版”。加长的篇幅就有一部分用在批评“违规补贴”上,刘家义在报告中就直陈要害,“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种类多,项目杂,参与分配部门多,由基层逐级审核上报,信息沟通不畅,加之审核监管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比较严重”,可见政府也重视了财政补贴乱象这一类的事实。

  根据中国科协的调查估算,我国每年科研经费流失的金额可能达到数千亿元。科研经费管理上的漏洞导致科技部门成为寻租、腐败的“高发地”。据相关帮助企业申请高薪项目的相关人士说,科研经费种类繁多,首先光级别就分区、市、省、国家级,一般来说级别越高,经费额度就越大,申请的难度也随之增大。但为了申请高新技术项目的政府补贴,没有专门研发部门的企业都会临时成立起研发部。加之科研经费申请工作量很大,几乎每家企业都会设立专人负责研发资料的归档和科技项目的申报,通过刷各大政府部门比如发改委、科技局、经信委的官方网站,寻找和自己相关的项目进行经费申请。

  以广东为例,“十二五”期间,省财政每年投入4.5亿元设立LED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无疑对LED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为了争夺这笔专项资金,灯饰照明企业家们没少采取“各种手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能拿到政府补助或项目,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要具备,但二者相比,软实力更为重要。“这是考验人脉关系和政府资源的关键时候”。这位人士表示。

  根据国家审计署最近公布的“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中央财政2011年和2012年共安排本级和转移支付给18个省在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类三个款级科目上的资金818.83亿元。其中,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获18.76亿元。一些业内人士担心,如果政府一味对LED扶持补贴,那么这些“潜规则”何时休?面对这些猫腻,政府、厂商家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认证”等于“认钱”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灯饰照明产业的产品认证本意是传递信任,增加价值,权威的认证还可以减少因重复认证带来的交易成本。然而,事实上由于目前灯饰照明行业认证市场上的种种“潜规则”,不但没能给认证者贴上“诚信”的标签,反而增加了成本。“乱认证”“假认证”近年来屡禁不止,让消费者对于这项提供诚信保证的行为的诚信度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据了解,认证主要是用在企业质量管理认证、玩具业产品认证和农产品有机认证三大领域,但认证变“认钱”的“潜规则”盛行当下,弄虚作假走过场的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在国内的一些认证机构,为了谋取不当利益,选择和灯饰照明企业进行“灰色合作”,“乱认证”的现象肆意横行。某认证检测中介代理公司的负责人还坦言“现在的ISO9000认证基本上是‘给钱就能做’的认证”。

  同时3C认证更是出现了“国内认,国际不认”的尴尬局面,据介绍其主要原因,一是在国际上这一行业检测主要由欧美机构垄断,检测标准有差异;二是公信力不够。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认证是获得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是增强客户信心的定心丸,而认证行业的“潜规则”所造成的消费者信任危机,不仅对认证机构和认证灯饰照明企业信誉极为不利,而且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所以相关部门和厂商之间应该对于这个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反思。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