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修频陷“质量门” 倒逼法规出台
当今精装修已成为商品房建设的的必然趋势,但精装修增加了装修工序和设备部品,出现质量缺陷的机率也大大提高,比如:门窗变形、地板起翘、瓷砖或粉刷层空鼓、墙壁污损等。问题的背后,是目前在精装修开发领域,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缺乏全面的验收程序和标准,甚至连交付标准也是模糊的。
精装修频陷“质量门” 倒逼法规出台
事件:
多城市万科楼盘陷“质量门”
以“国内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商”著称的万科,近年来却屡屡遭遇“小麻烦”。据报道,无锡“万科信成道”被指“精装修质量不过关”,宁波“万科金色水岸”出现“天花板结构性开裂”,烟台“万科假日风景”因“交房标准与样板间不符”引发业主不满……
调查发现,“万科之问”绝非个案,矛盾的表象是“质量通病”,问题的根子则通在“运作机制”—对具体操作层面的“末梢控制”已经成为房地产“品质线”无可回避的“最后一公里”。
宜兴万达精装房质量差返工
“本来今年3月底交房,但房子装修质量有问题,开发商正在整体翻修,最快也得8月入住。”江苏宜兴万达公馆多名业主27日向媒体反映,该项目5号楼号称“拎包入住”的精装房,因业主收房时发现存在电线裸露、墙面、地面和屋顶不平整等诸多质量问题,导致70多名业主集体拒绝收房,并要求开发商因翻修造成延期交房进行补偿。对此,宜兴万达承认此前的装修方有问题,目前正安排新的装修公司对问题房子进行翻修整改。
南京保利楼盘装修标准缩水一半
最近,南京保利中央公园楼盘在开放样板间后,被100多名业主维权。业主认为,合同当中3500元/平方米的装修标准在样板间看到的情况严重不符。地砖好像只有4-5元/片,远远低于普通精装修所用的地砖的价格;马桶虽然是知名品牌,但已经是淘汰多年的系列;门锁的牌子也换掉了。所以有业主讲,使用名牌当中的最低端、最廉价的产品现在成了开发商省钱的大招。
国内精装修住宅渐成趋势
环保节能的精装修房,在外国许多国家的成熟化市场运作下已渐成流行趋势。在美国、日本、我国香港等地的住宅市场中,精装修房的比例可以达到80%以上。相比之下,国内精装修房却因受质量与个性化问题困扰而难以普及。日前,住建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为规范精装修住宅市场,国家正在着手出台“强制性精装国家标准”。
在扩大精装修房供应的同时,精装修住宅推广范围的增大,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仅今年,国内就浮现出了多城市万科楼盘陷“质量门”、宜兴万达精装房质量差返工、南京保利楼盘装修标准缩水一半等一系列引起全行业关注的装修质量问题。大开发商接连在装修上出问题,让购房者对精装修住宅的信任度也大为降低。没有明确的相关法律规范,导致精装修商品住宅缺乏全面的验收程序和标准,甚至关于精装修房屋的交付标准也是模糊的,装修质量纠纷案件的司法裁判标准也不清晰。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行业标准,以规范和指导市场消费行为。
倒逼精装法规出台
精装修房,在商品房销售领域是一个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说法应该是全装修房。根据建设部《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的规定,所谓全装修商品住宅是指新建城镇商品住宅房屋在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
业内人士表示,精装修房的装修没有相关标准,而毛坯房交房标准是国家强制性的,这就给一些开发商留下了投机空白。龙瑞装饰策划总监沈澜涛指出:“精装房在装修时是相对封闭的,业主只能看到成品,看不到开发商使用哪些材料。同时,精装房在保修方面也存在问题,部分精装房在交付之初没有问题,时间一长就有问题暴露出来,这时消费者就不知道该找谁解决了;相反的,毛坯房在装修时,业主能实时检查装修公司的进度、质量,装修完之后也有一定的质保年限,相对来说不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也更容易解决。”
精装修楼盘的纠纷越来越多,亟需详细的政策性规范,重庆、河北、银川、上海、宁波等陆续有文件出台,虽然不能起到强制性作用,但是对于精装修纠纷能起到指导性规范。
精装修不仅在考验着消费者的眼力,同时也考验着开发商们的良心。说到标准,恒 大制定运行的七重标准化运营策略,则是遵循着降低公司运营风险和有效打造精品的思维。以项目选择标准化为例,恒 大在全国各地的项目均选址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区域,以宜居社区规模为标准,产品定位领先当地市场水准,这样就保证了其产品良好的升值潜力和品质,也保证了老百姓投资的不断升值。房地产企业如果做到真正的“精”装修,还需要更多的企业的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