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 照明企业整体趋势利弊分析

提要:清华同方斥资9亿收购真明丽逾50%股份;飞乐音响18.5亿并购申安集团布局LED照明;珈伟股份1.225亿元并购品上照明…… 今年以来,“并购”成为照明行业最火爆的关键词。可见,并购作为竞争的手段之一,已然在中国照明企业同仁的视野中持续发酵,暗流涌动。

  清华同方斥资9亿收购真明丽逾50%股份;飞乐音响18.5亿并购申安集团布局LED照明;珈伟股份1.225亿元并购品上照明…… 今年以来,“并购”成为照明行业最火爆的关键词。

  近年来,随着中国照明电器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照明业的格局也正逐渐发生着新的变化。在国外企业争先恐后地进驻、国内其他行业企业巨头积极参与下,中国照明行业第一轮“洗牌”目前已基本完成。

  据有关行业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已有50家,年销售额6亿元以上的则有十余家,还有不少企业正在快速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迈进。有关专家分析,中国照明业的“鲸吞”时代已经来临。 ——编者

  并购不是绝对的 1+1>2

  伴随着产业的快速扩张和迎来的替换浪潮,整个LED照明行业从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逐渐冷静下来。

  2014年LED照明被披上“爆发”的外衣,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已初见端倪,LED的龙头企业在积极扩张,备战这个被行业企业家看好的一年。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里,照明灯饰行业的“并购”成了热门词:5月20日凌晨,深圳珈伟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出资1.225亿人民币并购中山品上照明,声明一经发布,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事实上,此次收购金额并不算大,在行业也屡见不鲜。

  在此前后,三星电子超过2亿美元收购德国OLED厂商Novaled、德豪润达以约13.4亿元联姻雷士照明、三安光电全资子公司Lightera Corporation以2200万美元收购美国流明100%股权、飞乐音响18.5亿并购申安集团布局LED照明、清华同方斥资9亿收购真明丽逾50%股份、中京电子2.8亿收购方正达等一系列并购案相机发生,这已经不能简单看成是个案。

  纵观这些并购案,看看那些收购和被收购的LED企业,不难发现,既有照明“门外汉”伺机而动,又有照明大佬吞食小鱼,当然,更多的并购存在于照明不同领域企业间的“联合作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收购对象都是业内的领头企业,中国照明企业的并购潮无疑将影响中国照明行业乃至整个世界照明产业的格局。

  可见,并购作为竞争的手段之一,已然在中国照明企业同仁的视野中持续发酵,暗流涌动。

  众所周知,照明灯饰行业的并购案数量相当多,也有较为成功的典型例子,如2007年,飞利浦以5.92亿欧元的收购总价收购一家位于美国波士顿的专业LED制造商Color Kinetics;2009年,飞利浦宣布与欧洲最大的LED照明厂——意大利Luce公司达成收购协议;2010年12月6日飞利浦又宣布收购LED、传统娱乐照明和照明控制解决方案的设计、制造和经销商——嘉力时(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3月12日,CREE公司以2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华刚光电集团属下名称内含“华刚”字样的华刚光电零件有限公司,包括华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惠州华刚光电有限公司、华刚光电(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华刚日本有限公司。

  2007年到2010年这个时间段,称得上“LED业界的第一次并购浪潮”的时期,

  随着LED产业快速发展,从2011年开始,并购的第二次浪潮风起云涌:2011年CREE公司宣布以5.83亿美元的现金加上换股方式,成功收购传统照明制造商Ruud Lighting Incorporated。同年9月,GE照明宣布正式完成对照明技术行业的翘楚——Lightech公司的收购,当年,GE照明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yroseSylvester就表示:“完成对全球LED电子驱动器领导者Lightech的收购为我们吸纳了其顶尖专业人才。该公司驱动器满足高效性能电力供应需求,是进一步优化GE照明LED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难看出,这些行业巨头作为开路先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那并购之后是否就一定会一帆风顺?这让业界众说纷纭。

  毕竟,近年来纷纷发起的并购大战又以失败告终的企业也并不少见,如企业并购后,出现了中层团队大规模流失,销售业绩下滑的“消化不良症”等,这些事件都为中国照明企业并购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珈伟并购案能持续发酵,并被外界所看好,也算是行业已经很好地意识到,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过程,而是一连串的整合,不能再像以前那般盲目。正如珈伟股份总裁李雳所言,“并购是趋势,有效整合更加重要。”

  毋庸置疑,并购品牌是照明企业不断扩张市场的一个必然选择,通过并购抢占市场也是一种立竿见影的选择,但并购之后的整合难度并不亚于开拓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因为并购并非简单的收购,而是一种合并,如果合并不能互相审视各自的利弊,提升对方的属性,不一定能造出“1+1>2”的结果,甚至会产生“1+1<2”的悲剧,削弱各自品牌的价值。珈伟也不例外,必须面对四面的难处,这就是并购后的前景“堪忧”,但是任何的改革和奋进,都会有血有泪有辛酸的,借用现在一时之间、大江南北、无人不识的“伊利体”说,“并购容易,整合难,且并且珍惜”。

  照明业竞争愈演愈烈 企业市场策略需多管齐下

  随着LED在照明领域的逐渐普及,很多域外企业看中这一点纷纷进入照明领域,让整个灯饰照明业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在残酷的行业竞争中,有企业在失败的发展策略的打击中倒下,但也有更多企业各出奇招稳住自身的市场地位。近两三年来,企业联盟在灯饰照明业界的出现让更多企业看到联手促发展的曙光,而今年企业并购潮的兴起更让照明领域企业各自为战的竞争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动。

  恶性竞争影响深远 把握行业趋势才是企业发展王道

  自2010年LED在照明领域爆发以来,各照明企业为了争吃LED这块肥美的蛋糕,不约而同地施展各种竞争策略。很多大企业通过自身的品牌、生产力、技术等优势,赢得商家与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心,迅速占领各个主要市场;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采取低价策略也能在低端消费市场获得丰厚利润。然而,低价策略的盛行必然导致价格战的出现,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部分大企业为了希望能在低价竞争中得益,纷纷走进价格战硝烟中。

  价格竞争必将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不足,产品品质下降,虽然低价竞争为一些灯饰照明企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随着消费者对低端劣质产品的抵触,不少企业因市场信誉度的降低而走向衰亡。目前,价格战虽然还在继续,但很多企业已认识到价格战的弊端,纷纷走上品牌与渠道建设之路。另一方面,随着灯饰照明行业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倒闭潮也成了近两三年来的一个常见现象,浩博光电、亿光、雄记灯饰厂等不同照明产业链上的大企业也躲不过这一劫。资金断裂、过度使用财务杠杆成为了这些企业倒闭的直接原因,但从更深入的角度看,自照明行业掀起LED替换传统照明热潮以来,很多踏足LED的灯饰照明企业没有在发展思路作出改变,制定不出一套适合LED照明的市场策略,这或许为倒闭潮的产生埋下伏笔。

  虽然恶性竞争给灯饰照明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无处不在,但在LED照明的不断普及推广中催生着技术创新潮不断净化着无序的行业环境。目前,模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已在企业的生产研发领域逐渐推广开。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让企业获得发展的新思路,有更多动力去挖掘与培养有实力的技术性人才,让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获益的同时,还能给行业的发展贡献着自身的一份正能量。随着新技术普及的深入,更多企业必定会摒弃价格竞争束缚,走上良性竞争的发展路。

  市场策略各出奇招 企业方能屹立不倒

  虽然灯饰照明行业环境随着新技术的推广让更多企业走出恶性竞争阴霾,但随波逐流必定让企业走向消亡,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发展所需的能量,必须要制定一套有效的良性竞争策略。

  对于单品为王的中小企业来说,细分市场可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企业通过不同类型与实用习惯的消费者,提供不同性能的同类产品,以自身产品设计与性能上的优异特点,取得消费者对自身产品的信心,逐步建立自身在当地市场的品牌形象。这种市场策略不仅能让中小企业避开大流通领域中大企业的强强竞争,还能凭借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拓宽自身的市场网络,尽情构建自身的发展美好蓝图。

  对于拥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来说,品牌战略可谓是保持自身优势的重要发展策略。通过质量过硬、性能优越的高性价比产品,在行业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能让有实力的大企业减少在市场拓展中的阻力,稳走发展之路上的每一步。而对于很多深陷价格战的中小企业而言,经过对价格竞争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自身定位和产品价值的反思后,也会通过品牌战略提升产品价值,重刷信誉企业形象。随着价格竞争硝烟的变淡,消费者对“一分钱,一分货”这种观念认识的加深,品牌战略将成为业界所有灯饰照明企业发展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市场竞争策略方向。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