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创新引发陶瓷车间“绿色革命”
输出环保服务催生百亿环保设备市场
事实上,陶瓷粉料高效节能干法制备技术及成套设备的技术突破,在“灭掉”喷雾塔,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随着这项技术实现市场化的推广应用,还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这项技术的首批使用者之一,佛山市南海区某陶瓷企业负责人常瑞,在去年1月向溶洲二厂购进了350多吨用干法制粉打出来的陶瓷粉料,在使用过后,他表示利用该技术打造出来的陶瓷粉料,在生产使用时流动性很好,适合压机成形,强度与普通喷雾塔使用效果是一样的。
据林志江介绍,截止到现阶段,从技术及设备的使用效果看,使用该技术开发的示范生产线,除了存在产能规模较小的局限,产线的生产适应性非常强,易于调节各种陶瓷产品所需要的粉料,以及各种色料粉料。可作为小型企业的主要原料加工车间生产线,同时也可作为大型企业的色粉料加工车间。
这意味着,只要陶瓷粉料高效节能干法制备技术及成套设备能够适应不同产能规格的生产线系统,一旦把这套设备推向市场,以目前每套设备平均市场价2600万元,按照全国陶瓷企业1000条喷雾塔生产线计算,将产生一个260亿元的高端陶瓷环保设备市场。
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远不止于此。
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会长吴一岳认为,尽管对于陶瓷干法制粉技术的研究和突破,欧美国家目前走在国内的前面,但从自主创新的角度看,这项技术如果在中国全面推广,按照中国陶瓷大国的体量,产生的经济效益绝对是巨大的。
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陶瓷生产国、出口国以及消费国。根据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陶瓷砖产量96.9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超过2.1亿件;全国各类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78.7亿美元,年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60%。
对于陶瓷大国而言,一些专家认为,这项诞生于“建陶之乡”的技术及设备,也是国内陶瓷行业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事件。
早在2007年佛山陶瓷的产业转型升级中,佛山陶瓷加快走向全国,快速实现“跑马圈地”,包括新中源、新明珠、东鹏陶瓷等众多业内一线陶企大咖纷纷在全国布局生产基地。而陶瓷干法制粉技术与设备的攻破,事实上是让佛山陶瓷从上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对外输出生产线,再到现在实现了对外输出环保技术,让佛山陶瓷再一次引领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创新
提出不打湿制粉想法
着手研发,整合跨界技术
逐步提高设备吨位
打造示范生产线
■突破
环保价值:若按照一年300天的生产时间计算,一年可节约标煤约498万吨,节水9042.5万吨。全国每年因此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4.2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3.68万吨,减少大气粉尘7841吨。
经济价值:一旦把这套设备推向市场,以目前每套设备平均市场价2600万元,按照全国陶瓷企业1000条喷雾塔生产线计算,将产生一个260亿元的高端陶瓷环保设备市场。
■意义
佛山陶瓷从对外输出生产线变成对外输出环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