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保温材料难以突出重围

提要:在中国建筑保温材料市场中,聚氨酯保温材料的份额与其本身优异的性能严重不匹配,占比还不到1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百分之四五十的占比相去甚远。”日前,在中国(天津)聚氨酯外墙保温应用技术研讨会间隙,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说道。

  产能过剩

  “我国建筑保温材料行业更大程度是受政策主导,而非市场主导,所以行业比较乱,除了低价恶性竞争外,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也日益凸显。”李建波如是说。

  据悉,自2013年12月3日公安部取消史上最严厉的建筑保温材料标准“65号文”后,聚氨酯迎来再次发展契机。

  特别是,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领域前景广阔。《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要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在利益的驱动下,加之我国商业环境使然,诸多企业开始一窝蜂转战聚氨酯产品。李建波介绍说:“板材企业一下子上马了很多,不仅有此前做EPS、XPS等企业,还有很多酚醛生产线直接转成聚氨酯生产线了,因为设备是通用的。”

  朱长春指出,目前行业产能确实面临过剩的情况,国内上马聚氨酯生产线的约250条,但大型企业的开工率不足50%。

  然而,韦华对行业产能过剩不以为然,他表示,产能过剩是指行业装备投资水平比较低,不能完全满足生产B1级产品的要求。真正高水平的装备线比较少,所有产能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但他认为,从整个外保温市场来看,产品参差不齐,市场极其不规范,亟待规范和引导。

  朱长春坦言,目前协会正在积极推动企业自律。今年2月28日,由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发起了“中国聚氨酯保温材料行业自律倡议书”,旨在防止假冒伪劣产品,促进聚氨酯产业的健康发展。

  李建波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协会除了联合企业自律外,还要开展推优工作,如在250家企业中挑选出25家或者再多几家规范的、具有良好信誉的大企业,推荐给政府部门,希望政府部门和市场采信。针对企业做筛选时,在硬件和软件实力上做量化,如必须通过大型模型火试验、耐候性试验、发泡剂检测等。一旦进入推优名单,就要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发现不良行径就除名,且登报公示,还将建立抽检、举报等机制,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他认为,回归到技术本身,从整个行业来说,聚氨酯在建筑保温材料行业要占到四五成,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正常发展,有四五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现在不少开发商已经开始重视保温性能优异的聚氨酯材料,开发商想用但不知道怎样用,所以必须要给出相应指导和规范。

新浪地产
关键词:建筑保温材料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