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砖产品认知错误
来源:《陶瓷信息》
长期以来,在终端销售过程中,普通消费者往往会被终端导购灌输一些诸如白坯、厚砖、亮光、佛山砖、低吸水率、大规格等绝对“好瓷砖”的概念,可见,“瓷砖界”也并不是“天下太平”。
其实建筑瓷砖产品不管是物理性能还是装饰性能,都有着合理的范围,对此国家也颁布了相关标准来进行界定。然而在终端实际销售过程中,部分经销商往往会夸大自身产品的性能,贬低同行的部分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的“不足”,将一些错误或片面的陶瓷砖产品的误区传达给消费者。
红坯不如白坯
在消费者群中普遍流传的一种说法,红坯是陶,白坯是瓷,红坯质量不如白坯。而在陶瓷界业内人士眼中却并不是这样。
决定坯体颜色的是构成坯体原料中铁、钛氧化物的含量,铁、钛氧化物在原料中的含量越高,焙烧后坯体呈现的颜色越深,因此,它仅仅决定了坯体的颜色。陶瓷墙地砖在釉和坯之间加了一层白度较高的底釉做遮盖,红色不易透色到釉面,而墙地砖的釉面装饰更是丰富多彩,因此红坯决不会影响陶瓷砖的质量。
影响陶瓷砖内在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其烧结程度。质量好的砖是真正“烧透了”的砖。组成坯体的各种原料在焙烧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了稳定的相结构,这种砖的吸水率较小,机械强度高,抗冻性好,吸湿膨胀小。一般来讲红坯砖所使用的原料比白坯砖的原料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烧透(低约30~50℃)。因此,陶瓷墙地砖质量的优劣,必须靠各种检测手段进行测试,不能单从坯体颜色下结论。
从能耗角度上讲,红坯砖比白坯砖节能,从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在优质白粘土原料储量并不丰富的我国,陶瓷墙地砖更应提倡使用红坯。陶瓷墙地砖生产先进国家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利用含铁、钛氧化物较高的红色原料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建筑陶瓷作为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不管是其耐磨、防滑、吸污、清洁性能还是装饰性能,都是由坯体表面的花色和釉面决定的,砖坯只是瓷砖大部分性能承载的载体,对于釉面砖来说,使用生产成本更低、环境破坏更小的红坯作为砖坯根本不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对抛光砖这种通体砖来说,采用表层一半白坯底层一半红坯的生产方式,同样对产品使用及物理性能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红坯的好,企业家们都懂,但由于白坯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高贵印象,使企业家对待红坯始终保持“想爱却不敢爱”的态度。
砖坯越厚越好
“瓷砖坯体越厚越好”,这是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瓷砖的质量与厚薄没有直接的关系,瓷砖品质的好坏,最终决定的是瓷砖的密度、尺寸误差、翘曲度等指标,密度越高,其品质越好。一般民用瓷砖只要达到基本的使用厚度即可,没有必要做的非常厚,除非有特殊的要求,如厂房工业用砖以及广场用砖等。
然而现实却是,在终端流行着“瓷砖减薄就是偷工减料”的说法。事实上,瓷砖减薄对瓷砖耐磨、防滑、吸污等大部分物理性能毫无影响,对消费者的空间装饰效果也毫无影响。
同时,瓷砖减薄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陶瓷行业协会测算,瓷砖减薄2毫米,其生产的综合成本就可减少10%,每平方米瓷砖可节约成本1.8元。目前高安建陶基地有120余条生产线投产,年产瓷砖4.5亿平方米,一年就可减少生产成本8.1亿元,并可减少相当数量的碳排放量。也正因此,近年来薄板大行其道。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就曾表示,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测算,陶瓷砖减薄一年将节省煤炭至少500万吨~600万吨,节省原料2000万吨。近几年,被淘汰的陶瓷企业90%以上都是因为节能减排问题而被关停。节能减排关系到陶瓷行业的兴衰和企业的存亡。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将有很多陶瓷生产企业因节能减排不过关而被淘汰。陶瓷行业通过标准修订等方式,将于2015年实现全行业减薄。将来市场上将不允许销售厚砖,先占领薄砖市场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优势。
玻化砖防滑性能差
玻化砖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都比较好,所以很多人都会认为它的防滑性能很差,这是对玻化砖认识的一个误区,也是大家普遍对光滑表面的一种刻板印象。
其实,玻化砖的表面都是经过防滑处理的,尽管看起来很光亮,但其表面经过抛光、平整,加大了与鞋底部的接触面积,产生的磨擦力也较大,就是增强了抛光砖对鞋的吸附力。玻化砖的防滑性能是比较好的,越有水,会越感觉涩脚,由于鞋面和砖面都比较平整,砖上的水分能使两者紧密接触,起到很好的止滑效果。这就好比两块玻璃中间加水之后,很难把它们分开。现在很多的公共空间使用玻化砖也是对其防滑性能的肯定。
吸水率低才好
瓷砖的吸水率一直是衡量瓷砖质量的标准之一,因为吸水率低的瓷砖不易吸收污垢,打理起来也比较方便。但随技术的进步,瓷砖从以前的百分之几的吸水率降低到千分之几。瓷砖吸水率高,容易渗入液体,有的甚至在贴砖的时候,就会将湿水泥砂浆中的水从背面吸进来,进入釉面产生印迹,而受温度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还容易导致瓷砖釉面和坯体之间开裂。
而施工普遍使用的还是从前的水泥,这就导致瓷砖产品贴不住,尤其是直接上墙的产品。所以,在每片瓷砖的吸水率都基本达到标准的情况下,用吸水率来衡量瓷砖好坏的标准的说法应该退居二线了。
在消费者购买瓷砖的时候,很多导购都会以自家产品的吸水率低为优势,向客户介绍。但更多消费者不知道瓷砖脱落不仅与瓷砖吸水率有关,也与水泥质量有关。假如被大多数人认为低吸水率的瓷砖遇到普通的水泥铺贴,那么极其容易出现瓷砖脱落的现象,造成消费者损失。如果不用任何瓷砖黏合剂,只用水泥砂浆的话,建议选择这种吸水率在10%左右的陶砖,其背面一般比较粗糙,有利于贴上墙,黏合牢固度也更好。
规格越大越好
一直以来,产品始终是陶瓷品牌差距最直接的体现,行业内的企业也一直以产品花色数量多、规格大来标榜自身的实力,同时这些优势也能够让终端经销商在渠道覆盖上具有更多的优势。
记者从几届陶博会场上发现,大规格砖逐渐出现在各大企业的展架上。在采访中,终端导购这样说道:“大砖铺起来显得大气,所以现在选择的人也越来越多。”大砖铺出大气效果,不可置否。但经消费者反映,将大砖镶嵌到家里后,始终感觉有点别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空间的大小。
究竟选选择多大的规格的产品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呢?
首先,要判断瓷砖使用的空间,是用在厨房、卫生间还是客厅。确定了这个最基础的条件后再进行选择,尤其是用于客厅的瓷砖,要先确定是购买何种规格尺寸的。房间面积越大,砖的规格可选择越大的,一般20平方米以上的房间方可选用800×800mm的砖。使用大块地砖不仅可以减少地面上的缝隙,而且美观耐用,从总体上看也很经济实惠。
厨房:一般厨房比较小,有窗有门还有橱柜,净面积比较小。为了避免浪费和保持空间的协调性,应当选择规格小的瓷砖,这样铺贴的浪费很少,避免了大规格瓷砖切割等施工带来的诸多不便。
客厅:根据家居摆放确定客厅地砖的规格大小。如果客厅被家具遮挡的地方多,也就是地面使用时,人的实际可视的大小,如果可视面积小的话,也应考虑用小一点规格的。就效果而言,以能全部整片铺贴为好,所以购买前要考虑客厅的长宽大小,就是指到边尽量不裁砖或少裁砖,尽量的减少浪费,一般而言,瓷砖规格越大,浪费也越大。
无缝砖解决藏污纳垢
过去瓷砖消费者家庭装修的瓷砖缝隙往往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且影响美观。如今,消费者对于装修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慢慢从价格因素向美观因素转变。现在的无缝砖就是一个趋势。
无缝砖指的是瓷砖铺贴完毕后两砖之间的缝隙比较小的砖,这种砖不象过去那种边沿带圆弧的砖,它的砖边沿几乎切成90度,因此拼贴的缝隙紧凑,贴完后整体感较好。
但是无缝砖是不是可以在装修时不留缝隙呢?一位瓷砖销售人员说道:其实无缝砖与地板一样,安装时要留缝隙,在1~1.5毫米左右,或者以气钉大小为参照物。这一点主要是要考虑瓷砖的热胀冷缩。
然而即使是无缝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仍留有缝隙,而美缝剂产品则很好地解决了瓷砖缝脏黑的难题,让瓷砖缝光亮艳丽。美缝剂凝固后在瓷砖缝上会形成光滑如瓷的洁净面,耐磨、防水、 防油、不沾脏污、有优异的自洁性,不易藏污纳垢,易清洁、一擦就净,它的硬度,黏结强度,使用寿命等方面都优于填缝剂,从而可彻底解决普遍存在的瓷砖缝脏黑又难以清洁难题。无论是刚装修新铺装的瓷砖缝,还是已经使用多年的瓷砖缝都可使用。
深色才高端
在对瓷砖原料了解不多的消费者面前,“花色越深越有技术难度”的说法不难遇到。
其实,釉面瓷砖的原料大多来自天然矿物,主要是含钾矿物,如长石、云母、石英等,这些矿物中都含有一定的铀、钾等放射性物质。而这些放射性物质在经粉碎、高温、烧结等物理化学过程后仍有放射性。而对于瓷砖的釉面,室内环境检测相关专家介绍,为了使釉面砖表面光洁,易于清洗,厂家在釉面砖材料中加入了放射性较高的锆英砂,这却增加了釉面砖的放射性。
相对来讲,深色釉面砖放射性污染最严重。颜色越深的瓷砖,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越多,辐射性就相对越大。具体来讲,在所有的釉面砖中,红色又最严重,如将军红、杜鹃红等的瓷砖放射性相对其他颜色更高。
在生产上,不管是传统工艺还是喷墨技术,深色砖的成本相对都要高于浅色砖,因此深色砖在档次、价格上都较浅色砖要高,但对消费者来说,并非越贵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仿古砖、亚光砖难清理
仿古砖为什么被认为难清理呢?因为仿古砖的表面多为亚光,看起来似乎容易吸污。但你不知道的是,仿古砖大部分都是釉面砖。釉面砖瓷含量低,但表面喷了釉质,所以漂亮而且防污性好。
瓷砖的釉又可分为亮光和亚光的,两者只是对光的反应不一样,但同一品牌同材质的砖无论哑光和亮光,防污效果都是一样的,另外釉面本身是不会吸油的,所以油质不会渗透到砖体里。难清洗和是否哑光没关系,和表面是否有凹凸花纹有关。
佛山陶瓷才是最好的
一直以来,佛山陶瓷在国内建筑陶瓷业内的龙头地位毋庸置疑。20世纪80年代佛山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开始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阶段,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陶瓷已发展成为佛山主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基础雄厚,辐射力广,就业者众,在佛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佛山陶瓷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品牌优势明显、技术工艺与生产设备水平高、配套体系强大、市场占有率高等特点。
在中高端市场,佛山陶瓷是中国瓷砖市场的绝对领导者。然而,外产区在瓷砖生产上虽然与佛山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喷墨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这种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佛山陶瓷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了品牌化体系的建设上。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三四级及农村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让佛山及世界著名配套企业不断入住“外产区”,“外产区”在配套、工艺、设备上与佛山的差距也不断缩小,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外产区的许多产品也逐渐接近了佛山陶瓷的水平,许多企业的品牌意识正不断增强,加上佛山许多中小企业在产能扩张的大背景之下,只注重销量的增加,忽略了品质的提升,再考虑到佛山陶瓷的运输成本要高于部分外产区周边覆盖的市场,因此在山东、高安、四川、辽宁等产区周边的中低端市场上,佛山陶瓷中低端产品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
釉层、熔块越厚越好
不管任何行业,消费者对于产品生产厂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减少原材料消耗往往会误解为“偷工减料”,尤其是对于瓷砖生产,在全抛釉的釉层、微晶石的熔块使用上,部分企业减薄釉层、熔块的厚度,总会被误解为损害消费者利益,导致产品硬度、耐磨度降低。
对全抛釉来说,釉面太厚容易在烧制时产生大量气泡,使产品抛后容易吸污纳垢,防污能力差,失去光泽。而釉层太簿,则釉面砖总有变形,抛光时易产生漏抛或局部露底现象。因此,大批量生产时,产品品质难保证,优等品难以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釉面工艺与抛釉设备都要有所突破。即要表层釉在烧制时不易产生气泡,烧制温度范围宽,膨胀系数与坯体接近,使之不易在烧制时或抛后产生变形。
而对微晶石来说,一定的微晶层厚度可以保证产品的光泽度,在视觉效果上比较厚重,但是微晶厚度并非越厚越好,其在烧成过程中也会产生气泡,如果企业技术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容易使产品形成针孔。
需要指出的是,时下较为流行的薄微晶,表层加入了30%的耐磨材料,70%的微晶熔块,通透性略微下降,但是耐磨度和硬度得到显著提高。经测试,薄微晶耐磨度高于传统微晶石、全抛釉,略次于抛光砖,其抗热震、抗龟裂的性能则大大优于传统微晶石。还有,薄微晶的莫氏硬度约在6.1~6.2之间,比莫氏硬度5~5.5的传统微晶石,莫氏硬度约6的全抛釉的数值都高,只比抛光砖略低。薄微晶的通透度接近传统微晶玻璃,比传统微晶石气泡与针孔明显减少,平整度略低于传统微晶石,而比全抛釉要高,解决了全抛釉水波纹的问题。
对微晶石来说,微晶层的厚与薄产品特点各有千秋,对于微晶石的选购,一定要考虑产品的档次与运用,如果对产品花色与视觉效果要求较高,可以选择传统微晶石甚至厚微晶;而对产品耐磨度与硬度要求较高,对产品的价格要求“物美价廉”则可以选择薄微晶。
OEM产品不行
一直以来,瓷砖行业中的品牌都是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相对于电子、服饰等研发、推广费用占据企业总费用绝对比重的行业来说,瓷砖行业几乎所有企业的生产费用都是企业所有开支中最高的。
作为经销商制为主要销售模式的行业,瓷砖行业的经销商一直以来对陶瓷企业的产品种类、花色数量、规格、货源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的满足就必须要求陶瓷生产企业必须要有稳定的生产线。作为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瓷砖行业中的企业均将生产硬件作为标榜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作为低门槛的行业,不断壮大的瓷砖消费市场不断吸引着一些没有能力投入资金自主建设生产线的企业也加入了终端市场的争夺,对这些企业来说,获得产品的最好方法就是与其他企业合作OEM生产。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OEM获得产品的企业很多时候并没有能力完全满足自己客户的产品需求,不管是产品品质控制、产品转产、货源等都无法得到完全的保证,这也让终端经销商在条件同等的前提下,往往会将OEM品牌拒之门外,这也使得在终端消费者心目中,OEM品牌低人一等。
随着产业的发展,国内瓷砖业巨头纷纷转变了发展模式,不再以追求生产线大而全的模式寻求新的突破,目前大量的瓷砖一线品牌纷纷停止了扩线的步伐,在一些非核心的产品上选择与其他生产厂家合作,自己掌握这些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而产品的生产则通过OEM的方式获得。
随着行业产能的相对过剩、产品供应与设备的不断成熟,对中小企业来说,以OEM的形式获得产品,已经不会或很难出现产品品质、货源不稳定的情况,而品牌自己则将产品研发、设计、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终端服务等环节做好,即使对外宣传自己是OEM品牌,依然能够获得经销商与市场的认可。
有业内资深人士指出,随着行业发展的继续深化,未来国内陶瓷行业相互分工合作将更加明显,企业的发展朝着提升品牌价值的趋势发展,而对于产品的生产,则可以通过相互OEM的形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