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竞逐银行业 行业洗牌或促使房价下行
万科30亿港元入股徽商银行、恒大42亿港元入股华夏银行、越秀116亿收购创兴银行。截至目前,包括绿地集团、华润置地、新湖中宝、新华联、合生创展等超过30家房企纷纷“涉银”,“房企联姻银行”的趋势越演越烈。
地产行业利润不断下降 房企盯上金融业
有人说开发商资金运转困难,入股银行如鱼得水,彻底打通其融资渠道。而事实并非如此,不少房企高管纷纷表态,房企通过入股银行来打通融资渠道是面临严格的政策障碍,开发商把所持股份的银行作为旗下融资平台并不现实。
那么开发商到底为何要花费巨资入股银行?从各家开发商答案或许可以看出些端倪。
万科入股徽商银行,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给出的说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公司客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尤其是社区金融服务上的需求,提升公司在全面居住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冠城大通入股富滇银行,冠城大通证券部人士对外表示:“公司拟通过投资入股银行,积极尝试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产业结构风险。”
世茂入股申银万国,世茂方面表示:“为进一步完善公司发展战略,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构建协同发展的业务框架的举措。”
各家的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公司发展。在地产行业利润不断下降的今天,房企转型似乎迫在眉睫。万科总经理郁亮说过:“房地产行业确实已经走到了下半场。谁能在这里面存活下来、发展得好我不知道,包括万科在内都没有准备好这张‘船票’。”
在成本上涨与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利润率终会下降,房企面临转型的困惑。而此时的金融市场对开发商来说极具吸引力。调查显示,金融行业利润丰厚,去年前三季度,“招保万金”四大房企巨头的合计总利润,还不及光大银行一家。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便已有房企瞄上了金融市场,并且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2009年4月,华润收购珠海市商业银行,并更名为珠海华润银行。至2012年末,该行总资产达到1030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5.48%,而2010年该数据仅为165.6亿元,增速高达521.98%,连续多年净利润翻倍。
2011年9月,绿地集团与辽宁省盘锦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成为盘锦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绿地集团表示会使该银行走出辽宁、走向全国,力争在三至五年时间内将其打造成为全国经营、在辽宁省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
被媒体预测即将超越万科,成为地产老大哥的绿地集团,其实是首家控股银行的房企。绿地董事长张玉良在公开场合表示,绿地将推动金融产业多地经营,加快形成“产融结合、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明确指出,“金融产业很快将成为绿地的一重要增长极”。
房企转型行业洗牌 高房价或难以持续
早在2009年,房地产金融化就进入萌芽时期。当时,相继有泛海控股、鲁能、复地、华润置地、星河集团、莱蒙集团等进入银行业。而此次万科、恒大等大批大牌房企“联姻”银行,又将带来怎样的后果?对中国的房价又是否会有影响?
一家地产研究机构报告指出,在纯房企控股银行后,将至少对企业发展形成多方面的有力支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能在房地产业务外形成多元化经营,形成另一高利润增长极。
对大型房企而言,联手商业银行,既能带来稳定投资利润,又能增强品牌效应。而对中小型房企而言,它们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最后不得不出售股权、债权或其他资产。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表示:“房企进入银行之后,不仅在资本市场上占有主动力,特别是现金流与资金成本及融资渠道上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这无疑会加剧地产圈的洗牌效应,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同时给没有联姻银行的房企带来前所未有的资金与市场及生存发展的心理压力。”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很少有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连续十多年持续上涨而不调整的。已有太多的迹象显示,我国房地产市场自2003年以来的黄金发展期即将结束。而如今,龙头房企和银行的强强联合,是房地产行业的优胜劣汰和版图重构,这实际上是一个去泡沫化的过程,既是调控来之不易的成果,又符合楼市稳健发展的趋势。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房地产行业长期高位运行的风险日益显现,整个行业面临调整,中国房价过高的局面将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