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围城火了热泵供暖
随着近阶段雾霾天气频繁现身,人们对高能耗、强污染、加剧雾霾天气的供暖设备及燃料也开始有所要求。除了监督市政部门对供热所需煤炭燃料的质量严格把关之外,像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新型环保供暖系统也开始推广并大面积的使用。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集中供暖系统有两种方式,分别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以北京为例,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是北京市热力集团管理的城市热网,部分小区、大院的独立集中供热系统采用的是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
之前,由于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太阳光照资源丰富,曾有不少专家和行业企业把寻求绿色供暖方式的目光转向太阳能,提出可利用太阳能供热,不过高甫生认为,从目前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虽然使用太阳能绿色无污染,但受目前技术的限制,单独靠太阳能解决采暖问题并不可行,经常需要采用太阳能电锅炉辅助系统,而且通常还是以耗电为主,在大面积推广上与燃煤或燃气相比并没有太大的经济优势。
在燃气和太阳能之外,近年来,日渐成熟的热泵技术开始受到暖通行业的推崇。在热源问题上,热泵技术供暖可采用水、空气等能源。以石家庄为例,石家庄供热部门自去年供暖季就开始尝试新型的工业废水余热热泵供暖,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工业余热热泵供热项目——石家庄循环化工基地周边工业余热热泵供热项目。
空气源热泵使用1份电能可以同时从室外空气中获取2份以上免费的空气能,能产生3份以上的热能,与燃煤燃气相比,更加低碳环保。根据今年住建部在北京开展的一项关于空气源热泵技术的课题研究,北京郊区的多个测试项目中采用热泵技术的建筑,室内平均温度能达到燃煤取暖的水平,而居民冬季取暖加生活热水所用电费却要低于北京市燃气锅炉采暖费。
在热泵技术的基础性能上,此前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的供暖方式一直受制于室外极限温度,一旦室外温度超过工况温度范围,热泵的制热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天津大学教授马一太表示,目前国内暖通空调企业在这一问题已经实现技术突破,比如格力电器的“双级压缩变频热泵技术”已经把热泵技术的极限工况温度扩展到了零下30℃,基本可以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暖需求。
此外,据了解,我国地源热泵技术的建筑应用面积已超过1.4亿平方米,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预计将完成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面积3.5亿平方米左右。但相关专家也表达了忧思:地源热泵集中供暖还存在机器“水土不服”、设备损坏严重、项目运行成本高、缺乏技术维修等问题,项目运行成本高,导致开发商对地源热泵集中供暖也不热心。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徐伟院长就曾指出,水地源热泵因快速和大规模的发展引发一些问题,地源热泵特别强调因地制宜,采用什么样的系统设计,必须将不同地区、不同建筑、不同运行模式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而在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工程没有经过科学合理论证的情况,盲目性较大。
而今年7月份,南京市“城区不提倡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声音也引发了业内关注,有关地下水源资源的利用,以及有关地热能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再次引发业内人的思考。理智地应用这种有可能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节能技术,目前成为一种呼声。
各省市政府也下文大力推广地源热泵,“雾霾”的肆虐、“南方供暖”的呼声以及国家大力提倡的推广可再生能源政策等因素成为地源热泵发展的助推器。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热泵技术已经为改进传统燃煤供暖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当然我国各地的采暖需求和消费水平等实际情况十分复杂,雾霾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在无污染供暖方式上,无论是燃气、太阳能、工业余热还是新型的空气源热泵技术,任何一种解决方案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的,各个城市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热泵基础上,组合运用多种供暖方式,实现供暖与节能环保效果的最优化。
链接
改热泵供暖
北京政府出资50%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北京市进一步促进地热能开发及热泵系统利用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决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推动北京市地热能的开发和热泵系统利用。
《意见》明确提出,2013年~2017年北京市鼓励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和居民住宅楼使用热泵供暖系统,支持燃煤、燃油供暖锅炉利用热泵系统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对北京市范围内使用热泵系统的用户给予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其中,对深层地热和燃煤燃油锅炉改用热泵给予50%的资金支持,新建余热、再生水和土壤源热泵给予30%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地热能是一种分布广泛、利用前景广阔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深层地热、浅层地温等。热泵是能够实现地热、余热等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节能环保新技术,系统效率比电锅炉采暖高50%以上。
2013年8月,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市热泵系统供暖面积将达到70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