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全国土地收入创历史新高

提要: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上涨带来额外的增长动力,但其稳定性和结构分化值得关注;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短期内有利于到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偿还。

  1月底,财政部公布2013年财政收支情况称,1-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0174亿元,同比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8969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比增幅均进一步下降。房地产领域税种总计约2.4万亿,占公共财政收入的18%。

  公共财政收入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速继续下行,其中税收收入增速放缓至低位,但占比仍在85%以上,收入稳定性仍很强;央地收入结构持续调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比继续提升。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上涨带动全国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增长39.17%和40.30%;但土地出让收入占比很高导致政府性基金收入稳定性较差,未来增长空间值得进一步关注。

  特别是,土地出让收入上涨呈现明显结构性分化,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是上涨主要动力,而普通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收入涨幅相对较小。财政支出方面,公共财政支出增速放缓,政府性基金支出大幅上涨;公共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占比维持上升,刚性支出压力进一步增加;土地出让溢价率上涨提升政府性基金弹性。债务负担及偿债保障方面,政府债务负担有望略降,巨额的土地出让收入能为到期债务偿还提供一定保障,有利于降低政府性债务的系统性风险,但部分三、四线城市仍将面临债务周转风险。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对此表示,土地出让收入高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价格上升。地价通过招拍挂形式确定,取决于市场需求,地价上涨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潜质。地方政府应警惕过度依赖土地过日子,关键还应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扩大消费,为未来财政收入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税源保障。

  整体上,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上涨带来额外的增长动力,但其稳定性和结构分化值得关注;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短期内有利于到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偿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此分析,2013年总体情况是财政收入前低后高,今年宏观经济回暖的基础比较脆弱,财政收入情况和整个宏观经济走势比较吻合。今年的政策因素比较明显,“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应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一个原因;另外,进口增长状况低于预期,所对应的财政收入下降明显,由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占全部财收比重大,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从数据可以看出,土地交易比较活跃,土地供应增加可以对房价上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房地产业的税收贡献较大,这说明土地财政的问题比较突出,但土地财政不可持续,而且占税收比重较大,这会带来很多问题,应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要尽快将税制改革转换为制度红利,谋划长远的改革。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