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撩开面纱(图)
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点击进入< >
秉承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理念的世博会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今天终于撩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该建筑设计主题聚焦“世博记忆”与“城市生活”,是国际展览局唯一官方博物馆及官方文献中心。
世博会博物馆模型效果图
记者了解到,世博会博物馆建筑主体由代表历史、冥想和永恒的“历史河谷”和代表未来、开放和瞬间的“欢庆之云”意象叠合而成。建筑空间设计采用了外实内虚的处理手法,建筑外观以“岩石”体量表现世博会历史的厚重感,而由实体空间所围合的半室外内庭则引入了“历史河谷”的概念,表达着历经时光冲刷所积淀起来的丰厚的世博会多元文化。而飘浮在“历史河谷”之上的“欢庆之云”,作为世博馆的标志,体现了人类和谐共处的理想。
每一届世博会几乎都是一场世界新建筑的博览会,引领着建筑未来发展的潮流。世博会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因此也备受关注和期待。
2012年2月22日,世博馆新建工程建筑设计(国际)招标正式启动。国内外建筑设计业界反响热烈,共有来自中、法、英、日的9家单位竞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齐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院院长郑时龄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教授,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政府规划局负责人、国际展览局代表胡安·布斯盖兹等11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讨论,对世博馆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估标准和原则形成了共识。
专家们一致认为,世博会博物馆作为永久使用的文化设施,与世博会期间的临时性场馆不同,不能只考虑外观的标新立异,仅仅成为一个建筑里程碑,更要注重硬件、软件的同步发展,要考虑未来学术、展览、论坛、交流等多功能的拓展,为博物馆不断提升软实力预留空间。
根据专家意见,对世博馆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形成了通俗易懂的“四好”原则,即好用、好看、好管、好养。方案要以功能为先讲求实用,要融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重视后续长期的运营维护成本,要强调综合“性价比”。
在众多各具特色的竞标方案中,华东建筑设计院的方案因功能布局比较合理,以及相对全面地考虑了博物馆未来多功能拓展,而在最终评审中得以胜出。世博会博物馆新馆展陈设计思路和新馆设计概念息息相关,展陈总面积约16000平方米,以矩阵排列在建筑1至5层中,共分11个展厅和1个特效影厅。
华东设计院总建筑师汪孝安介绍设计理念 记者 王君武现场图片
华东设计院总建筑师汪孝安表示,世博会博物馆建筑设计体现了开放、多元、包容、欢聚和创新五大特点。他说,世博会博物馆是开放的,她的开放不仅仅在于她开放的建筑空间,还在于她开放的世博文化内涵;世博会博物馆是独特的,与一般的专题博物馆所不同的是因为她的多元,她的独特在于其文化的集聚。她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她还是一个城市客厅,一个学习场所,一个研究机构,一个交流沙龙,世博会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展示世博会发展史的国际性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以8个世博会常设展厅为功能主体,用以展示世博会160多年来推动人类文明、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世博会博物馆是包容的,她的包容不仅仅在于她自由舒展的建筑空间,更在于她放眼世界的办馆宗旨;世博会博物馆应当是人们欢聚的场所,一个世界各国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们欢聚庆典的文化圣地;世博会博物馆应当是人们欢聚的场所,一个世界各国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们欢聚庆典的文化圣地。博物馆展厅全部采用大空间灵活的布局方式,展厅最大跨度达到27米,以满足不断更新的世博展陈需求和临展厅的多功能使用。世博会博物馆的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低碳、高效、舒适、智能的文化社区,博物馆建筑设计充分考虑技术的合理性、建筑生态和节能环保,以被动式的适宜技术作为绿色设计的出发点,利用半室外的内庭空间,采用多维度的展陈成方式,不但丰富了建筑的空间表现力,也拓展了展成陈手段的多样性,并同时实现了节能的目的。屋顶花园不但是建筑绿色生态的手段之一,还充分利用了滨江景观资源,成为吸引游客休憩观光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