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滥奖的废话

提要:9月11日,国务院决定,再取消梁思成建筑奖等一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共计76项。评论称:近年来,一些泛滥的评比表彰不仅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加重基层、企业和群众的负担,也影响了评比达标表彰评估工作的公正性与可信度。本应是激励先进、鼓舞士气、加强管理、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评比达标表彰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却过多过滥。

  9月11日,国务院决定,再取消梁思成建筑奖等一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共计76项。评论称:近年来,一些泛滥的评比表彰不仅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加重基层、企业和群众的负担,也影响了评比达标表彰评估工作的公正性与可信度。本应是激励先进、鼓舞士气、加强管理、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评比达标表彰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却过多过滥。

  媒体朋友约稿点评此事,笔者觉得无论同行还是公众,对此类评比颁奖早已有公论,再评有废话之嫌。既然领导点名发言,只好正襟危坐冠冕堂皇再被人当枪使一把。

  此次取消的多是评优表彰,与建筑规划设计专业联系不大。需特别说明的是梁思成建筑奖并非取消,而是改由建筑学会举办。获奖的都是德高望重的前辈,笔者敬仰。

  评价某类活动,无非是审视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目的,方式,结果。

  首先探究一下目标,无论在哪个行业,颁发奖项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表彰先进,推动行业进步。所以目标不是问题根源,正如其它社会乱象一样,手段的异化可能导致结果与目标的严重偏差。所以决定成效的是方式,前面所列举的评优弊端完全来自中国式的操作。

  评奖的方式最为重要,因为要有所谓的程序正义。对于评选,公正性,专业性是根本。

  公正性来自评审方身份独立性,特别是利益的回避。而国内的评优游戏中,往往是什么人在评奖?多来自同一个行业圈,生意圈,学术圈,师生圈,朋友圈,当然也就是利益相关圈。如果利益无法回避,必然成为自我授勋,相互授勋,轮番授勋,成为排他的游戏,圈子里人人有份的福利。核心问题是身份缺乏独立性。

  此外,由于从业企业或个人对于荣誉的渴求,与主办机构对于财务汇报的目标很容易结合,达成颁奖形式的交易。逐利的官方或准官方身份必然失去公正性和公信力。对社会与行业风气影响最大的是此类卖奖。过去十年准官方机构与媒体把颁奖当作重要的生存与公关手段。

  专业性在于评奖的标准如何?标准是否能与国际接轨?如果标准过低,就成为福利。考虑到国内行业水准,就必然降低标准,滥奖与滥情同样有害。如果是高标准,是否应该有奖项空缺?是否会连年奖项空缺?就像奥斯卡大奖,诺贝尔奖与中国无缘一样,其实很正常,是真实行业水平的反映。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行业里不设奖又怎样?以设计行业为例,没有获奖的设计师或者设计机构是否就没有成就?行业进步是缓慢,却是坚定的必然,与没有强制性的权威或非权威认证无关,没有鸡叫,天也会亮。

  那么结论是什么?不是应不应该评优颁奖,而是是否滥奖。行业需要奖项,标注出前行者,提醒从业者关注。奖项是提醒,而不是动力,就像鸡叫,有鸡叫方便,没鸡叫也行,鸡乱叫则会搞乱世界。行业需要名副其实的奖项,错在一个“滥”字,也就是不负责任的评奖颁奖,这样的模式循环下去,必然使得行业学术水准功利化,商业化,媚俗化,短视化,终将遗祸长远。

  而如何产生名副其实的奖项,国内最需要更公正、更专业、更独立的评选机制。当然在当今国情下,能否独立?如何独立?这问题已经达到天问级别。总之,即便缺少理想的评奖颁奖机制,既然明了问题所在,取消过度的滥奖也是一大进步,支持国务院此举!

  其实前面都是废话,大家早有结论,只是没人费神表达,更不愿得罪同行。既然自认废话为何还要讲?一是被媒体绑架,揽了这么个专栏,每月都得凑点字数交差;二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免得别人对自己没获奖有鄙视,也提防万一自己获了个什么滥发的奖项别人有非议。先给自己颁发个清高奖呗。

关键词: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关于滥奖的废话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