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防水年会:数字背后的力量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2013防水年会:数字背后的力量

提要:12月7日8点20分,离2013年防水年会正式开始还有10分钟,厦门宾馆明宵厅会议室内几乎座无虚席,却不断有人往里走。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行业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防水材料产品质量有所提升,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市场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点击进入

  防水年会一座难求

  12月7日8点20分,离2013年防水年会正式开始还有10分钟,厦门宾馆明宵厅会议室内几乎座无虚席,却不断有人往里走。记者见到天津奇才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猛来回走了几圈,好不容易在一个角度里找到了一个座位,赶忙坐下,长舒了一口气……

  8点30分,大大的会场里已没有了空座,会场后排的空地上还站了几十个人。记者在掩蔽的大门边听见工作人员在善意地劝告还没有进来的人:“已经没空座了。”“没事,我们站着听一会就行。”

  会后,记者得知,会议主办方摆了530张座位,却涌进来600多人,创下了参会人数历年之最。

  谁也没有预料到2013年的防水年会如此火爆,一座难求。仔细一想,防水年会的人气爆棚又在情理之中。2013年,防水行业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为了紧紧抓住最新的市场动向,国内外防水材料生产企业、研发单位以及相关的机械制造、原材料生产企业的代表汇聚一堂,大家研讨行业走势,了解最新技术进展,商讨企业间合作。

  那么,今年防水企业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市场又出现了哪些最新动向?随着采访逐渐走向深入,记者发现,2013年防水行业出现大变样,行业企业正紧紧抓住这变化中的机遇,谋求打响转型升级这场硬仗。

  行业两位数增长

  早在2011年年底,针对当时出现的“房地产调控持续加码,全国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增速高位回落”现象,有人曾满怀疑虑,“防水行业2012年可能进入冬天,但是真正的严寒可能出现在2013年。”

  然而,2013年很快就要过去了,曾经的怀疑没有变成现实,防水行业依旧高速成长。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465家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进行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9月份,防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利润总额增长10%。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其他建材行业的年均增长率。

  而据记者了解,行业排名前五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业绩增长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在30%左右。

  连续3年,防水行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大幅增长,连创历史新高,行业总产值已超过1500亿元。

  三大变化推高行业增长

  高增长的数字背后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防水产业需求势头不减,防水行业仍是朝阳产业。

  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他有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筑材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桥梁、隧道、国防军工、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也都对防水材料有巨大的需求。正是由于多方的需求,防水行业在房地产调控严厉的2013年仍然表现不俗。

  另一方面,近年来防水行业开始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防水地位提升了、企业质量意识提高了、行业生态环境改善了。这三大变化推动防水行业企业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助推了行业的增长。

  防水地位提升了

  因为房屋渗漏问题频繁和集群性地发生,已经使防水这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演变成一个关于民生和安全的大问题。

  近年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在不同的领域和场合呼吁,建筑防水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功能材料,关乎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关乎百姓民生和安康,关乎建筑节能和环保安全,使社会大众对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今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联合一些防水企业开展了14场的“走进社区,诊治渗漏”大型公益活动。通过举办防治建筑渗漏公益活动、介绍房屋渗漏与建筑安全的关系、提供房屋渗漏诊断及治理方面的咨询、发放防水知识手册和渗漏治理宣传光碟,从而普及防水知识,提高社会大众对建筑防水重要性的认识,扩大了防水行业影响力,营造出人人关心防水质量的良好社会环境。

  防水行业已经不像原来一样是一个冷门而弱小的行业,在终端消费者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防水重视起来。朱冬青理事长欣喜地对记者表示:“社会对建筑防水产品质量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防水市场正朝着建立以消费者品牌意识为主导的方向迈进。”

  防水行业的重要性和社会认知度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开始加强,折射到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企业更加注重房屋质量,更加重视防水工程,加大了与品牌防水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对防水材料的战略采购规模加大。

  据记者了解,万科、恒 大、保利、龙湖等大型房地产企业在防水材料的采购上均已实现战略合作。远洋、华夏幸福基业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规模企业也加入集团采购的行列中来。东方雨虹、宏源、科顺、卓宝、宇虹、德生等品牌防水企业都将与房企战略合作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

  企业质量意识提高了

  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预计,2013年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总产量将达到15.42亿平方米。数量发展已不是行业的主要矛盾,如何提高防水产品的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因为居高不下的渗漏率已经严重毁损了防水行业的声誉,降低行业价值,加剧行业卑微,增加行业的风险。朱冬青理事长在各种场合屡次强调,防水行业要发展,产品质量提升刻不容缓。

  如果说以前大多数防水企业还停留在如何“吃饱饭“的基础上的话,现在一些防水企业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成为百年企业“?

  部分企业意识到,现在走的仍然是不可持续的外延式发展之路,依靠规模优势获取利润,一旦内部环境发生改变,外部竞争加剧,企业将难以为继。

  今年4月,在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共同推动下,由北京东方雨虹、广东科顺、深圳卓宝等13家建筑防水卷材骨干企业率先发起的建筑防水行业健康发展产业联盟创立。

  在这些企业的引领下,行业里的大中型企业逐步强化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注重树立品牌形象。他们通过技术改造、核心产品研发、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严格把关原材料、严控成品出厂检测等手段,使防水材料的产品品质保持始终稳定。

  此外,大型房地产集团对供应商的培育、材料的控制也促使防水材料生产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

  在年会上,一位防水企业负责人就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刚刚与恒 大集团签署了近3亿元的战略采购合同。销售的提升与企业注重产品质量、打造优质品牌是分不开的。

  行业生态环境改善了

  “行业大中型企业销售收入、销售量和主营业务利润明显上升,市场集中度明显向大中型企业倾斜,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企业开拓与创新的努力,也分享了深化质量提升、打击假冒伪劣等行业生态修复带来的红利。“朱冬青理事长强调道。

  作为1500亿元的“大蛋糕“,防水行业吸引了上百万的从业者来此掘金。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防水企业有三四千家,其中有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的就有1500余家,更多的是一些小作坊小工厂。尽管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但我国防水行业至今仍处于一个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不规范的不成熟阶段。

  为改变假冒伪劣猖獗、“非标”、”企标”横行的局面,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等政府主管部门也在政策把关、市场监督等方面持续发力。

  国家质检总局连续第二年把建筑防水卷材列为质量提升重点产品之一。相关部门进行了全国产品质量联动抽查、打击无证生产、打击有证企业生产无证产品逃避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行为,对建筑防水行业违法违规企业实施严查严管高压态势,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集中专项整治。今年7月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打击无证生产和假冒伪劣产品行动。

  同时,相关的政策法律规范也开始施行。工信部制定了新的《建筑防水行业准入条件》,并于今年5月开始实施,从建设条件、布局要求、生产规模、单位产品能耗、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提高行业从业门槛。

  此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进一步严格审批和管理生产许可证,颁布了新的《建筑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通过规范生产许可证制度对现有不合格企业的产能进行约束。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更是把质量提升作为推动结构调整、遏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抓手之一,通过政策引导、标准引领、加强行业自律、深化质量提升、推动技术进步、加强人才培养、进行扶优扶强等工作,加以推进。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行业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防水材料产品质量有所提升,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市场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数字背后四大隐忧

  今年防水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有增态势,但高企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一些隐忧,譬如产能过剩、集中度低、创新不足、安全环保压力增加等。

  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我国防水材料有五分之四的产能严重过剩。不该“生”的还在顽固地“生”,该“死”的不能正常地“死”,严重过剩的行业产能还在继续扩张。朱冬青强调,“产能过剩问题必须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行业集中度低。虽然近年来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鉴于防水行业呈严重的饱和状态,未来市场竞争会更为激烈残酷,区域整合、资本与市场的整合已经迫在眉睫。对此,有代表认为,行业企业应该从竞争走向竞合,例如可以从设立产品分销公司开始,再从技术、贸易、生产、市场,再进一步到资本和资产合作,最后打造出防水行业的航母。

  行业创新能力较弱。防水行业的小微企业众多,这虽然能够使得市场充分竞争,但是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还是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能被消费者认可并且熟知的名牌相对来说较少。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竞争的层次还比较低,量变何时引发质变,行业还缺乏一股真正的创新力量来推动这样一种层次上的跃升。

  安全环保压力较大。随着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提高,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社会对安全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安全环保工作面临更大压力。空气质量PM2.5指标已成为牵动亿万百姓的舆论焦点,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严格的政策。北京地区甚至把防水企业列入污染行业名单,拟清除出北京市场。约束性、制约性的政策与标准的提升,使建筑防水行业节能减排任务显得更加紧迫和艰难。

防水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防水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