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青:中国防水业的变革韬略
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点击进入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 朱冬青
中国建筑防水行业与中国的建筑业一样,已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每年上千亿元的“蛋糕”,吸引了上百万人士在此掘金。然而,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防水却是整个建筑系统中质量低下最显性、被建筑使用者诟病最多的环节。建筑渗漏从“质量通病”到“建筑癌症”称呼上的升级,正是行业企业散小乱差、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对防水重要性的漠视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针对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从数年前开始分析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对策,并逐步实施。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成效。
近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先生在接受《中华建筑报·中国防水》记者专访时说,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从业人员执业素质、加强关联行业人员对建筑防水重要性的认识,是该协会近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他形象地把这些工作比喻为“行业生态修复”,这也是建筑防水行业要重新赢得人们信任的必须途径。
政策限制,助力行业整顿
朱冬青介绍,尽管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但我国防水行业至今仍处于一个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不规范的不成熟阶段。全行业上千亿元的产值,却有几千家企业争夺这块蛋糕,特别是主导材料防水卷材这类产品,各省份都有生产厂家。施工企业更是多如牛毛。而且以无生产许可证、无施工资质的居多。在这种分散的产业格局下,市场混乱竞争无序,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行业需求。因此,无论是从提高工程质量角度出发,还是从促进企业规模化经营这个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扶优汰劣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迫在眉睫。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这些年来全力搭建行业的沟通协调平台,发挥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协会相继起草了防水行业的“十一五”“十二五”产业政策,制定了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宏观上为防水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南。而无论是防水卷材生产许可制度的实施还是《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的推行,都凝聚着协会的心血。协会的建议被采纳,证明了政府认识到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协会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被政府认可。
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防水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将进入深水区,而随着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防水行业的综合效益会进一步提高,社会形象也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朱冬青强调,以政策限制手段提高行业门槛,是促进我国防水行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并不代表着符合产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可以高枕无忧,企业如果不在技术、观念、管理等方面苦练内功,也许就是下一个被淘汰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