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雾霾天气启示: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刚入12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持续低能见度的雾霾天气,据统计,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据了解,本轮雾霾天气的“惰性”较强,基本在华北至江南一带活动,几日来位置变化不大。其中,苏皖等地的霾最为严重,而大雾的“重灾区”则位于西南及江淮地区。其中,部分城市重度污染持续时间长达6天以上,致使公众健康及交通、电网安全等受到影响。

张宏伟

张宏伟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

  刚入12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持续低能见度的雾霾天气,据统计,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据了解,本轮雾霾天气的“惰性”较强,基本在华北至江南一带活动,几日来位置变化不大。其中,苏皖等地的霾最为严重,而大雾的“重灾区”则位于西南及江淮地区。其中,部分城市重度污染持续时间长达6天以上,致使公众健康及交通、电网安全等受到影响。

  造成持续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虽然和近期冷空气活动较弱,风速小且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有利于大雾的形成,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之前依靠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污染物大量排放,在近地面大气中逐渐积聚,成为近期持续雾霾天气的最根本的原因。

  此外,2011年以来,对于PX(对二甲苯)项目的争议不断,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PX已被贴上了“剧毒”与“致癌”的标签。之前自2007年以来,成都、南京、青岛,福建,大连各地陆续传出抗议PX(对二甲苯)项目的声音。

  各地之所以传出抗议PX(对二甲苯)项目的声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存在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健康。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博客)认为,持续雾霾天气、各地抗议PX(对二甲苯)项目的声音等这些现象的出现,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继续大幅降低土地、资源、环境等的消耗强度。

  对此,早在2012年1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并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从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农业体系、服务业体系以及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四大方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家涉足废旧回收利用、水资源处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领域的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在2013年11月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这对于“生态园区”来讲,无疑,是一个政策方面的利好。

  当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持续低能见度的雾霾天气,以及各地抗议PX(对二甲苯)项目的声音背后,其实是这样的企业没有通过现代技术与企业合作,在园区内形成一个物质、能量多层循环利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共生体系,而只是单独一个企业生产实体,由于环保设备未达标,反而成了“污染集中排放地”,只懂得排放,没有做到清洁产生。这就促使我们思考“生态文明”与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要性与循环经济必要性,以及持续雾霾天气、抗议PX项目背后的“生态园区”发展机会。

  众所周知,生态工业园区(Eeo―Industrial Parks,简称EIPs)是继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指以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是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在十八大报告开篇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中就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整个报告全文共提及“生态文明”15次之多。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的总体思路指引下,很清楚,未来生态工业园区将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

  从国家层面来讲,为了推进“生态文明”,为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同时制定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宏观政策;组织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继续推动气候变化的务实合作;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等。

  那么,在“十八大”报告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政策面角度来讲,生态工业园区将将面临哪些发展机会?如何看待看待这样的发展机会?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

  首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就对于生态经济的载体生态工业园区来讲,就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发展机会。

  生态工业园一度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利产品”。而实际上,国内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合理规划和运作生态工业园,可以有效避免污染同步转移,因此国内生态工业园的需求更为强烈。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生态工业园区也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

  其次,生态产业综合体项目越来越会受到具有综合开发能力的产业地产开发商的关注。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环保”被屡屡被提及。因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简单是房地产市场开发过程,而是伴随着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产业与新城建设一体化的过程,甚至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的城市新形态,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城市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生态文明”。这对于具有综合开发能力的产业地产开发商来讲,这样的生态产业综合体项目不仅仅是比较好的“拿地模式”,在未来,生态产业园区一旦培育成熟,也将是这个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和盈利模式。

  第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科学技术,关键技术特别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处理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将面临发展机会。

  从社会效益角度来讲,生态工业园之所以备受推崇,在于其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企业合作,在园区内形成一个物质、能量多层循环利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共生体系,有利于提高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合理规划全球工业产能良性转移。

  第四、国家在获取和应用生态技术这方面的政策有可能会更加支持生态工业园区,最终促成工业与环境双赢局面。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实现生态工业园的良性循环。除了环保技术方面的障碍,生态工业园还存在政策上的难题。按照生态工业园的标准,对于入园企业要求非常严格,污染企业都被拒之门外的。但是从生态工业园企业间形成的“食物链”来分析,有些企业虽然在固体废物排放上属污染企业,但一旦这些“废料”被其他企业吸收并成为生产所需的“养分”,那么对环境的污染也就变得少之又少,甚至是不存在的。另外,对于“废料”循环利用的费用由谁承担,这也是一个问题。除非有利可图,否则企业是不会主动去将“废料”转化为“养分”的。因此,生态工业园区还需要国家为企业在获取和应用生态技术这方面予以政策扶持,最终促成工业与环境双赢局面。在未来,在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的总体思路指引下,国家在获取和应用生态技术这方面的政策有会更加支持生态工业园区,最终促成工业与环境双赢局面。

  反过来讲,只有促成工业与环境双赢局面,我们才能尽大可能的避免我国再次出现持续低能见度的雾霾天气,以及各地抗议PX(对二甲苯)项目的不和谐的声音。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