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各种物联网技术产品精彩纷呈,而现场展示的智能家居更是吸引眼球。外出时,按动手机,就能一次关闭家里所有的电器和电灯,快捷省事节能;轻轻点一下影院模式,客厅里吊灯关闭,壁灯开启,电视机自动播放画面,主人则可以端坐欣赏……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轻松搞定日常家居生活,让人们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智能家居曾因价格高企令人望而却步,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用成本降低,智能家居正在走入寻常百姓家。
“落不了地”的尴尬
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的“智能”是指它可以实现物联——产品通过预装的感应器和控制芯片来捕捉和处理信息,然后再将处理结果传送到用户的智能设备上,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空调控制、安防系统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并且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防盗报警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
智能家居进入中国已有10多年历史。其间,大多数国内消费者都感觉智能家居有“耍大牌”的倾向:身价高、定位高,并且不屑于出现在普通的消费场合。对此,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研发的宏软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刘念邱表示:“早期的智能家居确实有这种‘嫌疑’。纵观整个智能家居市场,大多数的品牌也都定位高端,针对中低端市场定制的产品几乎不存在,这也造成了智能家居高昂的价格。”
记者了解到,在国内市场发展10余年,智能家居市场也并非没有需求,为什么国内智能家居行业10年间却一直保持“不温不火”的状态?
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物联网智库高级顾问柏斯维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每次技术革新必然要经历较长的蛰伏期,智能家居酝酿10多年不足为怪;其次,智能技术属于高端智慧型科技,每一点进步所需要凝聚的智慧投入都相当大,因而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第三是市场接受度,消费者接受新事物都有一个过程。
还有专家认为,近几年来智能家居企业层出不穷,推出的产品各式各样,宣传的功能更是神乎其神。一些企业的创新精神值得肯定,但他们大多忽略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做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也不是用户真正所需要的。
采访中,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指出,产品质量问题也是制约这一市场发展的一个因素,“可以想象,消费者花几万元买了一整套产品回去,从产品刚安装那一刻起就问题不断,反复快递返修,最终也没有解决问题,以至于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完全丧失信心,最后只能变成一堆‘垃圾’。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未对产品做长期老化及较为全面的功能测试,对产品品质没有严格的把关,只是盲目追求出货量。”
过去的10余年间,从市场上零星出现的进口产品,到国内企业纷纷发力,从外资品牌抢滩登陆,到本土大鳄试水前行,从对市场井喷的无限憧憬,到回归现实的蹒跚而行……人们在期许中见证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与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