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未来经济的强劲动力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能源战略转型成为世界经济新格局调整的关键因素。
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冲击,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在电力发展方式面临着新的转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恢复经济、提振信心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也成为全球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发展绿色能源是一个将我们自己的美丽梦想转变成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最紧迫的现实。”英利绿色能源公司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曾表示。而“绿色能源”也是我国包括电力行业在内的能源产业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
不仅是振兴 更需要培育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它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 target="_blank">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目前,许多国家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常规能源,新能源的价格普遍比较高,发展比较慢。但是,新能源在缓解常规能源的供给不足,保证能源可持续性供应以及能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却有常规能源无法比拟的优势。发展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新能源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使我国能源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过度。同时,控制碳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证明,风电产业和太阳能发电可以解决我国偏远地区的用电用能问题,对于消灭无电县和基本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有重大的作用。同时,秸秆发电、沼气燃料等生物质能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电气化" target="_blank">农村电气化目标,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及城镇生产、生活用能的条件。
由此可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了能够增加和改善能源,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外,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
然而,新能源对有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能源紧缺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在短期内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效果。“不要夸大新能源的短期作用,短期内它不是主流,但是长期来看会有大的发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说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王金照也表示,与之前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不同,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振兴,更需要培育。新能源产业不像传统的工业,经过一轮短期的规划调整之后,就能很快地收到效果,但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
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逐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促进常规能源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上国家战略发展的日程,同时不断推出政策予以支持。
节能减排 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但我们也认识到以往持续多年的高增长率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为改善这种畸形的发展方式,使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而作为能源的生产消费大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实现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平衡将是未来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发展。2005年颁布《中国新能源法》、2007年发布《中国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出台《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并明确了新能源的战略定位,202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15%左右。
随着新能源规划的不断推出,新能源产业骤然升温。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不仅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风能实际发电的电量已经超过了核能的发电量,预计今年我国新增的太阳能产能将超过10GW,排名世界第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到2008年底,中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超过9%,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跃过1300万千瓦大关、达到1324.22万千瓦,风力发电能力排名世界第四。
“风电在我国新能源发展中一直起着排头兵的作用。”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如果坚持和完善积极的风电扶持政策、稳步增强风电设备生产能力和技术质量水平,在2020年之后,我国风电可能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2050年甚至可能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届时,风力发电未来可能成为我国的主要战略能源之一。
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水电、核电及风电装机容量合计为3223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28.15%,较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共消纳清洁能源电量106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5%,占全部上网电量的21.4%,较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到15%.为此,“十二五”期间首要任务是要发展新兴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一部分。
其实,早在5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种刺激政策以抵御危机带来的冲击,稳定本国金融市场时,中国出台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投资方案就向新能源倾斜。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在分两批的新增投资2300亿元中,安排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230亿元,占比10%。
可以看到,在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中,加强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而资金的支持对新能源的高速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国家政策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风电和光伏都有各自的标准。国家按风区会有新能源的补贴。”张家口能源储续二期工程调研主管朱斯对记者说道,这是作为一线工作者的切身体会。
规模效益 向技术效益转变
从党和国家的政策可以看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离不开新能源,新能源产业也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很显然,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着力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新能源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势在必行。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牵动着未来能源产业格局的神经,也牵动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大势,直接关系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全局影响和战略意义。
而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新能源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未来要实现怎样的“新能源产业梦”也必将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发展新能源业必须面对成本高的问题,如何解决对新能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对此,林柏强认为,新能源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通过创新可以从技术上把质量做得更好,成本降得更低。同时,政府必须补贴,提供相关的优惠条件,新能源确实贵,政府不提供补贴和优惠条件新能源肯定做不起来。
“‘做大做好’是新能源产业的梦,做大使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加大,新能源做大了,传统能源的比例就小了,能源结构就改变了。而做好是指新能源的质量要好,质量好了成本才会低,这样可以解决它的不稳定问题。”林柏强对记者表示。
而在孟宪看来,可再生资源具有互补作用,未来世界新能源的发展将是多元化的发展。而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还是规模化的发展,是规模效益,靠的是价格优势。未来新能源发展应该是不断地从规模效益向技术效益转变,靠技术和创新来赢得发展。
“我国新能源未来发展很好,一个方面是国家支持低碳发展,而改变能源结构新能源是很重要的一点。另一方面是新能源风险小,风险小意味着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只需要解决一些并网的问题。未来新能源是国家支持的并具有广泛发展前景。”林柏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