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限购令攻防战:做假资料避限购成潜规则
“我是外地户口,从未在武汉缴纳过社保或缴税,但现在已经是绿地的准业主,”李凯日前对本报透露,为解决限购问题,近日其还通过售楼人员缴纳了近万元手续费。
本报记者多方调查还获悉,通过做假资料避开限购令,在武汉地产界已是潜规则。随着“金九银十”再次到来,围绕限购令的“攻防战”逐渐升级。
“今年9月初,(限购)监管又开始放松了。”9月中旬,武汉一房地产行业机构人士说。他介绍,武汉市场上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时松时紧,在这种局面下,还滋生了专业的代办限购“过关”的专业机构。
根据本报调查了解,这些机构绕开限购令的神通背后,都与当地税务 、住建等部门履行职能的情况有关。武汉地产界一负责购房合同备案人士说,“监管部门管理不算严,公司或购房者个人通过一次性缴纳12个月纳税证明,或补开社保证明等假资料后,大部分情况下都很容易通过审核。此前,公司的外地客户中,通过假资料方式购房的业主不在少数。”
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武汉房管局”)开发市场处副处长陈浩对本报介绍,针对少数工作人员在审验过程中把关不严、弄虚作假的情况,该局已责成市、区房产合同备案部门开展自查,并成立了工作专班,对全市各区局备案部门限购审核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售楼员带来“本市户籍”
2011年,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布通知,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1年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 )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向其出售住房。
这对于李凯这样在武汉已拥有3套房的人,并不是好消息。不过2012年年底,李凯还是想试试。彼时他来到绿地集团一楼盘现场,看中了一套大户型房源。
“最初,我打算用孩子的身份购买,”李凯介绍。售楼员告诉他,还可用父母名义购买,即使他们是外地人。
李凯提供的身份证明文件显示,其母亲的户籍地址位于湖北省内一地级市,为农村户口,“我妈常年住在老家,在武汉市内从未缴纳过个税、社保”李凯说,但售楼员称只需要缴纳一万元左右的手续费,后面的事情由他来办理。
随后不久,在收取手续费后,李凯以其母亲的名义签合同购房。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备案的购房合同的最后一页,是《住房购买资格核查结果通知单》,其中,其母亲已悄然被注明“本市户籍”,并且有母亲“本人”签字盖了手印。
在购房者签订的购房合同首页,主管部门还加盖一条“购房者身份真实性由开发商自行负责”字样。
“我母亲都没来过武汉,怎么会签字呢?” 李凯纳闷。有售楼员解释称,公司相关负责人将购房者资料转交给当地主管部门后,对方在审查资格上放行。
李介绍,还有绿地武汉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他说,购房者缴纳的手续费,由房管局和相关中介机构收取。即使达不到购房条件,缴纳手续费后都可过关,“在地产圈内,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不过,记者致电绿地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方表示,“我们一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执行,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但上述“潜规则”的做法,被业内证实。上述地产公司备案人士坦言,基本上大多数楼盘都会有类似案例出现。在业内,一般通过一次性缴纳12个月,或者直接开具假税票,做假证明。
通过假合同购房者到底有多少?上述地产人士称,不在少数。对于武汉当地售楼员来说,一度他们最喜欢服务的客户就是外地客户,“没有社保也无纳税,且大都是一次性付款,流程简单,售楼员返点还比其他客户多得多。”
另一位经常到各个楼盘踩盘的地产业内人士了解到,外地户口购房,开具假税票的,还需要按照开税款总额的1.5-1.8个点,缴纳相关费用。
“过关”利益金字塔
假证明如何在监管部门处过关?按照购房资格审核流程,楼盘所在的各区房管局负责资料初审,市局再复审,即便如此,需求仍然可以设法通关。
“在武汉,已滋生了一批专业的为无资格购房客户规避限购的中介机构,”一楼盘售楼员透露。
李林是这批中介机构的人员之一,“我们是金字塔结构,我手下有团队到各个新楼盘售楼部发名片,联络客户,他们整理成名册后交给我,而我负责对房管局或其他监管部门的上级关系”。
其透露,自武汉市限购起到去年年底为止,武汉市场上基本上以开完税证明为主,“我在税务系统打通关系后,对方可以在内部缴税系统上,一次性补缴12个月纳税,并出具证明,”李林说。但他介绍,自去年年底开始,税务系统的内部系统被锁定,无法再人为修改。
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市场上陆续现补缴社保的方式,“我们先将个人信息挂靠到一家公司,然后以该公司名义补缴一年社保。”另一地产人士也指出,与税务系统一样,社保一次性补缴,由内部人士在系统上修改即可。
还有一种方式被业内称为“硬过”,“我们开一张假社保证明,逐层递交后,最终审核权归属于房管局的产权科,只要打通后者关系,基本上难度也不大”。
有地产策划人士介绍,硬过的方式中,还更改户口,中介机构通过自己的内部关系,将购房者户口信息迁入某个集体户口中,让其具备武汉市户籍资格。
李凯也表示,他曾通过武汉市房管局系统查询相关备案资料后发现,母亲的户口离奇地挂靠在一个并不认识的人名下,而登记地址疑似一个公共地址。
“基本上所有方法中,都需要打通关系,而关系是否过硬,无非也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李林指出。
对于费用,李林介绍,“我们不按购买面积收费,主要看当时行情,金额从几千元到一万多元不等”。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李林服务的客户范围很广,“包括绿地、金地、万科等大企业的被限购客户都是我接的,”比如,万科金色城市、绿地中央公馆等项目,就是目前还在合作的客户。
周期性监管松紧?
当地地产界人士介绍,去年政策基本上比较松,但今年5月后,房产系统对相关违规现象监管较为严格。“现在我们公司已经退回了几乎所有外地客户的订金,”上述地产人士介绍。
“但到8月底9月初的时候,政策又稍微放松了。”李林指出,目前全市通过补缴社保,估计每月只能出100张左右,且能做包括江岸区,东西湖、江夏区等部分区局,其他的基本做不了。
李林说,目前管理变严格后,市内大多数售楼部积压客户有30-50个以上。前段时间诸多楼盘的积压客户因而开始闹事。近期,武汉本地媒体也报道称,在武汉另一楼盘,购房者被明确表示以前缴纳社保的方式行不通了。其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录音资料中,售楼员称现在只能以硬过方式,让客户顺利“过关”。
对于相关违规行为,武汉市房管局市场管理处副处长陈浩回应称,目前,房管部门通过各区政务中心税务窗口信息平台,来查验个人纳税信息。
社保信息的查验,中心城区房管部门主要通过“武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网”,新城区则在今年5月9日后,通过与人社部门进行电话人工查询,改为传真方式查验。
对于登记部门配合人为“硬过”行为,陈表示,目前尚未接到相关投诉。但如果发现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收取贿赂,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本报记者向武汉市地税局、湖北省地税局、武汉市社保局提出采访,至截稿前其尚未回应。
武汉地产业研究人士解释称,诸如上述绿地涉嫌违规的合同案例,有了备案合同上的“购房人资格由开发商负责”的字样,房管局可将皮球踢给开发商;另一方面,开发商和房管局方面可以称,他们只是根据购房者提供的资料来审查。
不过,“这种现象并非只在武汉出现,基本上全国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