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学区房升温 警惕有房无“学位”
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从古代孟母三迁的史实就可以看出,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希望孩子们自幼就与“良师”为伴,与“名校”为邻。自从达州推行“就近入学”政策之后,达州的家长们更是把拥有名校资源的房子当成了香饽饽。于是“学区房”迅速走红,而且大有逐年升温之势。
选择学区房,大多是冲着学校来
上个月24日开盘的香榭国际,创下了达城开盘成交率高达90%的纪录。售楼小姐告诉记者,买房的些客户中,绝大部分都是冲着这个项目周边的达州一中和通川区第一小学而来的。
记者在走访香榭国际时,购房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一年前就托亲戚在达州南外看好了一套房子,定金都交了,结果最后还是把房子退了,在西外买了一套120个平米的房子。“儿子今年上高中,本来打算就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但最后还是改变了想法,干脆勒紧裤腰带买个小户型算了。”张先生告诉记者,前两年也看到邻居为了女儿上学,好不容易在学校附近找到房子,定金都交了,结果到了开学的时候,房东又把房子租给别人了。“遇到这种事,你怎么来说嘛,一边娃儿开学等到要住,一边被人放鸽子,急死几个人。为了少找麻烦,而且我觉得买套学区房,即使将来不住,卖了也应该不会亏的。”于是张先生狠下心买了一套50多平的小户型。
投资理财,学区房赚了不少
谈起学区房的投资,前来中介公司登记房屋出租的邓女士,一点也不含糊,她说:“小户型的学区房升值快,而且是最好转手的。往往户型面积越小、总价越低,就越好卖。”今天前来登记的就是自己一套在通川区七小附近的房子。5年多的时间里,她先后买了四套小户型学区房。
第一次买学区房,是08年,郑女士的孩子还在上中学。她说,那时买房首先是想让孩子上学方便,但没想到花16万多元在达州一中新校区旁买的一套60平方米的老房子,住了3年后居然还卖了25万元。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郑女士的投资理念开了窍。2011年,郑女士把这套学区房卖了之后,又在通川区七小附近和达一中按揭了两个70多平的小户型,“当时买的总价不到35万元,后来有人想出四十多万我都没卖。”郑女士说,她决定留着品相比较好的房子出租,“现在学区房,品相稍微好点,家电齐全,租金每个月少说都有两千,两套房子光收租每月都有四五千元。”
自从开始限购后,郑女士也开始关注学区附近不限购的商业性用房,但却一直没有出手。“主要是房价太贵,成本太高,从租金回报率来看不划算,感觉升值空间不大。”郑女士说,投资学区房,不要跟风,还是要理性的计算回报,打听房子周围的出租率和租金水平。另外购买的户型不要太大,转手更好卖。小户型租金不愁易转手。
学区房升温,警惕有房无“学位”
“买房就能送名校小学学籍,这靠谱吗?”记者通过在各大房产网站搜索发现,随着80后生育大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楼盘开始打起学区房的号子,“买房送学籍”、“买房即读名校”、“买房解决孩子所有上学问题”等等各类广告层出不穷。然而,此前已有不少新闻报道指出,许多家长“一掷千金”购买的所谓“学区房”,虽与学校仅一墙之隔、孩子却依然无法入学。
家住达州石桥镇的王先生,四年前,他也花了20多万元在通川区一小附近买了一套小房,想给孩子上学用。“谁知心太急了,提前买了房,等孩子上学的时候,教育部门对学区划分做了一些调整,我的房子不再属于那个学校的范围了。一墙之隔,我的娃儿就是不能上那个学校。”
据了解,每年,各个学校片区适龄入学人数会出现变化,特别是名校周边很容易“扎堆”。因此,各地主管教育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就近入学”进行微调,调整学区划分。因此,要购买学区房的家长,一定要注意片区的调整。另外,就是一定要弄清楚学区对户口转入时间的要求。有些名校因为资源紧张,对学生的户口转入时间有限制或是对入住的时间进行硬性规定,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不要盲目购买。
学区房是块香馍馍,是投资的热土,但是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弄清楚相关政策,警惕有些开发商虽然标注的是学区房,其实并非在学校附近就是学区房,尤其是购房主要为孩子上学的家长,一定别被学区房的位置蒙蔽,要多方查证是否真属学区房之后再下手。
华西城市读本见习记者 邹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