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保障房明目张胆沦为特供房道具
广东河源市新建的文昌经适房小区有583套房,在当地政府的宣传中,被称为“民生大事”,结果却专供市直单位的职工,当地民众大呼不公。(7月7日《南方都市报》)
这批所谓经适房的“特供”性质,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在《河源市文昌经济适用住房分配方案》中可谓一目了然——分配对象为市直单位的所谓住房困难职工。
而这批特供房,本身也有别于普通的经适房,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多为三室一厅,远超过《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到的“60平方米”。更重要的是价格——分配方案中明确,这批房60平方米之内的售价,只是同等商品房的一半。
事实上,虽然福利分房已经停止多年,但类似的权力特供房,已经在不少地方出现过。所不同的是,此前一些地方出现的权力特供房,都是偷偷摸摸的,此次广东河源市却以分配方案的形式特供,可谓大张旗鼓了。
权力特供房之所以热衷于戴上“经适房”“自建房”“保障房”的帽子,一方面是在拿地和税费上可享受特殊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掩人耳目,尽量淡化特权房的色彩。但不管戴上什么帽子,都掩盖不了权力集体自肥的本质。
权力特供房屡屡以“保障房”的名义出现,严重伤害了社会公平,要说保障,有太多的住房困难群体比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更需要保障。惟有堵住一些地方允许“单位自建房”的政策漏洞,让保障房与机关事业单位的“福利”彻底绝缘,才能让保障房的本质回归,不沦为权力自肥的道具。
□赵勇
关键词: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