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至1999年 旧城改造 大连人住进小区

  “街里”是老大连人的一个常用词,虽然“街里”具体是什么地方,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20多年前,如果家就住在“街里”或是附近,那无疑证明你就住在大连中心,也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今天,人们提到“街里”的时候越来越少,星海湾、机场新区、华南、凌水湾、西山、东港、生态科技创新城……这些20多年前大连人认为很遥远的地方,现在反而成为很多人居住生活的乐园。一个个热点区域的崛起与成熟,见证了大连城市的发展,也见证了我们生活的改变。——编者

  25年前,很多大连人对于大连这座城市有自己的定义,比如说,过了黑石礁,就相当于走出了大连。就像当年上海人对于浦西和浦东那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想法一样,那时的大连人对于那些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也都是比较排斥的。

  尽管现在看来,这些地方已经属于热点区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大连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开始对旧城进行改造,这种改造既有在城市中心进行的,也有一部分是在城市的边缘,也就是当时所说的城乡接合部进行的。从此,“小区”的概念出现在大连。

  侯一、侯二、景山、白云……此小区非彼小区

  现在朋友之间经常会问,你住在哪个小区?回答一般都是住在哪个开发商开发的项目中。不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如果同样问这个问题,一些人也会回答你住在某某小区,但是当时所指的小区绝对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小区,而是某一个范围很大的区域。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在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政府开始对老旧城区进行大面积的集中改造。在改造之前,这些地方的居住条件都非常差,很多房子都是解放前修建的,历史达到了五六十年甚至更长,长期年久失修导致部分房屋成为危房。政府拿出很大一部分资金以及人力、物力,对这样的旧城区进行集中改造,是非常必要,也极受老百姓的欢迎。

  经过几年的集中改造,一大批平房或者二三层的老旧房子在大连消失,老百姓们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楼房。这些新楼房集中的地方,当时人们也就习惯地称其为某某小区。比如现在大连人常提到的侯一小区、侯二小区、景山小区、白云小区等,都是那个时候建成的。这些小区的房子几乎长得一个模样,为五六层的多层住宅,面积集中在50~70平方米之间。与以前的那些老房子相比,这批小区至少一下子进步了几十年。当然,与现在的小区相比,这样的小区既不封闭,更没有什么正规物业管理,但那时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就是一件足以让人羡慕的事情。

  现在看来,这些小区的产生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改善了很大一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二是也培养了一批大连本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像万达、新型、亿达、锦绣等企业,都是从旧城改造中获得了经验和资本原始积累。这些小区现在仍然是大连人生活的重要区域,只是不知道它们再度改头换面,需要多长时间。

  泡崖、锦绣……保障性住房也可以做得这么好

  提到保障性住房,其实大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只是当时的人们大多并没有认识到它的意义。当时,大连有两个小区可谓是大名鼎鼎,在国内也都是非常有名气的,一个是泡崖新区,一个是锦绣小区。

  泡崖新区是大连市国家安居工程示范小区,该工程由市政府1991年11月批准立项,总建筑面积约600万平方米。泡崖新区总体规划设计和环境建设追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荣获国家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泡崖新区,全国各省市先后有600余个党政考察团参观考察了泡崖新区。锦绣小区同样也是国家级安居工程,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的。锦绣小区先后建成了被国家建设部评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科技进步四项金奖的锦绣园试点小区、在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中喜获“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施工组织管理”、“住宅产业成套技术推广”四项金奖的锦华北园康居示范小区等项目,提供安居住宅近3万套。

  与同期市中心很多旧城改造项目相比,这两个小区无疑规划更完善,环境更优美。尽管这方面的优势很明显,但由于距离市中心远了一些,生活在这里的很多人不得不早上起得更早,多数人还难以接受。只不过随着大连城市人口的扩张,很多人发现在城市中心寻找一处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于是被动接受了像泡崖和锦绣这些新区。今天看来,泡崖和锦绣对于促使人们接受更大的生活半径方面,还真是功不可没。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