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壳与保壳 剥离金丰能否做大中华企业?

http://news.dichan.sina.com.cn观点地产网作者:见习编辑 鲁鹏2013/7/3 11:57:56 新浪地产
见习编辑 鲁鹏 金丰投资突然发出的停牌公告,将坊间一直传言的绿地将收购金丰投资作为其A股上市平台一事曝光。事实上,金丰投资并非上海地产集团手中唯一A股壳资源,上海地产集团除控股金丰投资38.96%外,同时控股另一地产上市平台中华企业36.17%。

  金丰投资突然发出的停牌公告,将坊间一直传言的绿地将收购金丰投资作为其A股上市平台一事曝光。

  6月30日晚,金丰投资刊发公告,6月28日晚接到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通知,称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将研究有关涉金丰投资的重大事项,为防止股价异常波动,维护投资者利益,从7月1日起暂时停牌。

  随后有上海媒体称,此“重大事项”可能就是“卖壳”给上海本地未上市企业。7月2日上午最新消息显示,金丰投资停牌原因是绿地集团将借壳以实现国内A股上市。

  不过,热闹中也见一家欢喜,一家神伤。作为金丰投资的控股38.96%股权大股东的上海地产集团,此次放弃旗下地产壳资源亦显无奈。

  弃壳金丰投资

  历史资料显示,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地产集团通过收购原“上海嘉丰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经跨行业资产重组并变更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于1998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公司简称金丰投资,注册资本5.18亿元。

  目前,金丰投资在业务方面分为房地产流通服务、金融服务、代建管理和投资开发四个部分,其曾试图构建房地产领域综合服务产业链,成为房地产领域综合服务商

  然而近几年金丰投资的发展却不尽人意,据熟悉金丰投资的上海业内人士介绍,“最近几年(金丰投资)遇到了一些发展上的瓶颈,在业务方面不管是哪一块都没有取得长足的进展。”

  该业内人士认为,金丰投资目前也就是个壳在那里,里面没有有价值的东西。“未来发展空间有限,目前来看也是找不到方向。”

  事实上,自2010年到2012年三年间,金丰投资的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都在逐步下滑。2010年其营业收入为13.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亿元;2011年其营业收入为9.1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亿元。

  而到2012年末,金丰投资全年营业收入为4.4亿元,同比下滑52.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滑48.14%。

  2012年其房地产投资开发业务受到较大影响,金丰投资称是受到限购、限贷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在房地产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持续低迷情况下,金丰投资在售项目去化未达预期目标,使得其业绩受到较大影响。

  但亦有业内人士分析,金丰投资发展萎缩另外还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在资金方面面临困境,想发展扩张而不得;二则是在业态部署方面稍显累赘,拖累了其发展。

  该业内人士分析,上海地产集团此次将金丰这个壳转给绿地,尽管现在还没有确定到底受让方会是怎样的买法。不过这里面或许会有一些新的合作达成,双方除了在买壳方面的合作外,其他业务方面的合作也是有可能的。

  “金丰投资目前缺乏的就是一个可以预期的成长点,前途不是特别明朗。”,该人士如是补充。

  保壳中华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地产集团此番出手金丰投资,也不仅仅是对金丰投资壳资源剥离,更多的也是对将其自身地产业务整合集中。

  事实上,金丰投资并非上海地产集团手中唯一A股壳资源,上海地产集团除控股金丰投资38.96%外,同时控股另一地产上市平台中华企业36.17%。

  据称,过往上海地产集团曾对中华企业与金丰投资的问题有过思考与设想,“有意解决一直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分析人士就认为,此次绿地借壳金丰投资更多是上海国资委的主导,这凸显了上海国资地产的加速资产重组与整合。

  翻查历史资料,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华企业公司改制,采取社会募集方式设立而成的地产上市公司,1993年9月24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简称中华企业。

  早期中华企业的地产项目主要分布在上海,代表作品有中华企业大厦、淮海中华大厦、静安中华大厦、东方中华园、虹桥中华园等。

  据最新财务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华企业总资产为285.53亿元,同比上年增加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5亿元,同比上年减少25.03%。

  显然,与金丰投资对比,中华企业略显优势。据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介绍,中华企业在地产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其早年获取的项目在收益方面还是比较可观。

  实际上,上海房地产集团此次出手金丰投资就意味着中华企业未来将作为其唯一的上市平台。事实上,就在不久前上海地产集团就将其持有的上海房地资产注入中华企业并通过系列资本动作,上海房地产集团厘清了对中华企业的控股权。

  5月16日晚,中华企业发布公告,拟以12.75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持有的上海房地(集团)有限公司60%股权。

  6月17日,上海地产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以每股5.29元的价格,收购上海房地(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华企业股份2.951.652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数的0.19%,上房集团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6月18日,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增持公司股份。目前共持有股份565.678.520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数的36.36% 

  而对于这一系列的资本动作,上海业内有评论称,该动作能使(对中华企业的)决策上会更独立一点,更能做出一些成效出来。“ 

  发展做大的问号

  不过今后,寄望做大做强中华企业这个唯一的地产上市平台对于上海地产集团来说未来也并非易事。

  日前,有报道称中华企业近几年资金渠道上极度依赖信托融资。数据显示,2010年末、2011年末和2012年末中华企业负债结构中银行借款占比分别为46.13%、44.93%和30.92%,同期信托融资占比则分别为20.63%、23.62%和27.02%。

  而信托规模的持续增长使得中华企业财务杠杆过高,财务压力不断增加。截至2012年末,中华企业的净资产负债率已高达158.34%。同时,除了较高的净资产负债率,中华企业还面临2013年内到期高达22.3亿元的信托压力。

  早前,中华企业5月亦发布《2009年公司债券跟踪评级报告》。该报告总结,随着传统的银行借款渠道有所收紧,近年来中华企业对信托产品的依赖程度有所增加。

  报告披露,2010年末、2011年末和2012年末中华企业信托产品数量分别为5只、13只和15只,其中2012年末信托产品的期限主要集中在1~2年,收益率为10.5%~13.75%不等。    

  显然,在庞大的资金压力下,若要改善发展状况,清除资金包袱是中华企业的首要任务。有上海业内人士就指出,中华企业现在应该要把相对来说非主流的一些项目清理掉,去做一做减法,做出自己的特色。

  “除开资金问题,中华企业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依然是管理基因的问题。之前为什么做不好,现在的做法是否又能做好。管理是有延续性的,执行风格、决策思维都会有所延续。”,该名人士同样也认为现在中华企业的发展不太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需要调整思路。

  “(中华企业)现在不是靠优化就能解决(发展问题)的,现在需要的是变革!”上述业内人士如是总结。

  (审校:刘满桃)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