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反思空间 还会有下一个金陵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媒体和专家需要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匆匆结束话题结果无疑是逼虎跳墙。古人云:围师必阙,实在是至理名言。从这个角度看,金陵台连夜被强拆的“文化事故”迄今为止走向还是给了人以一息尚存的希望。

  南都的报道说,广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林隽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即时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越秀区诗书路民国建筑是在相关部门四次约谈开发商谈判未果情况下的“无证连夜拆除行为”。据他透露,市政府将成立由1名副秘书长任组长的调查组,对事件展开全面细致负责任的调查,10日出调查报告。这让广州这一“文化事故”进入了行政处理程序,无论如何是一件好事。至于调查的结论和处理结果,那是另一件值得拭目以待的事情。

  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进展是强拆妙高台金陵台开发商丽丰控股在香港登报发表声明称:“当年参与竞拍乃支持政府盘活烂尾地行动。”这也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事情。之所以值得称道,是因为无论是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还是另一方在报纸发表声明,都把事件摆上了桌面,让公众对事件有了全面了解各方立场的机会,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但凡发生有争议的建筑物被拆,当事各方能不说就不说,政府方面能捂就捂不能捂就含糊其辞,民众虽然义愤填膺但因缺乏事实根据而失去追问的方向,媒体关注一阵最后不了了之,结果此类“文化事故”根本无法防范,一再重演。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是什么事?前事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后各方为自己减责的辩解之词不容忽视,这是社会大众搞清缘由,吸取教训堵塞漏洞的重要根据。所以但凡有事,最可怕的不是各执一词而是鸦雀无声。既然广州号称有2200年历史,是一座古城,那么凡是与这个“古”字有关的一砖一瓦都绝对关乎城中每个百姓的事情,而不是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台底交易。至于百年为古还是三千年才有资格为古,那也应该摆上台面来讨论。民众和媒体可以围观也可以插嘴,专家也应该把专家之间的分歧摆上桌面。总之,只有这一切摆上了桌面,驴才有可能不踩进同一个桥洞。而广州的悲哀则在于驴总是踩进同一个桥洞,区别的只是踩进桥洞的是哪条腿。

  除了当事各方的自辩,社会各方的评说也是我们厘清“前事”的重要线索。其中留下言说的空间和时间最重要。过往同类事件发生之后,媒体就与时间赛跑快报猛报,抢报让报道和思考变得不清楚不从容,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保障,文化事件的报道难免令浮躁极易升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媒体和专家需要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匆匆结束话题结果无疑是逼虎跳墙。古人云:围师必阙,实在是至理名言。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从建地铁拆掉中山五路、中山四路老铺至今,广州的核心商业街区元气一直未能复元,到猎德八百年水乡被拆,再到拆与保拉锯20年的恩宁路,广州唯一的四合院北斋被拆,还有民国广告墙被毁,金陵台被毁,三千年古墓被毁……广州一直不缺痛心疾首,却一直缺乏卓有成效的反思和反制措施。不管理由正当与否程序合法与否,广州可以为古城作证的有历史保育的老房老街老村是越拆越少了。假如还是继续陷于拆一次骂一次再拆一次再骂一次的死循环中,总有一天广州再也不用拆了也没人骂了———因为已经拆无可拆,骂无可骂。从这个角度看,金陵台连夜被强拆的“文化事故”迄今为止走向还是给了人以一息尚存的希望。管理者总是呼吁被管理者“理性”,但常识告诉我们:无空间,不理性。

关键词:土地规划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