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每年80元最高赔100万 仍有近半电梯未买保险
从这个月开始,中山市内不少运行中的电梯都贴上了一个新的标签,除了原来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以外,新增了“特种设备责任险——电梯保险标志”,意味着该电梯已经购买由专门保险公司承保的“电梯第三者责任险”。直至上月,在中山市购买了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电梯中,已有一台电梯发生事故,受害者获得了5000元的赔偿。
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部分住宅小区、商业中心和写字楼,发现这个新的标志在很多电梯轿厢中已经赫然在目。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有一半以上的电梯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万一发生事故,都会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
南方日报记者 孙嘉琳 罗丽娟 实习生 谢梦元
电梯维保公司统一投保
迪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着住宅小区、商业写字楼等多个物业中共39台电梯,本月这些电梯都已贴上了已购买第三者责任险的标志。该公司经理徐小兵告诉记者,保险是由电梯维保公司统一负责向保险公司投保,费用则由物业公司承担,若不幸发生电梯事故,保险公司将会进行赔付。“这样虽然增大了物管公司的电梯保养成本,但对电梯的使用者和物管公司都提供了一份额外的保障。”徐经理说。
根据市质监局的数据,截至5月10日,全市电梯总量有26000多台,已购买电梯第三者责任险的在用电梯已达到9700台,占在用电梯总数的37%,随着电梯第三者责任险的推广,已购买保险的电梯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电梯第三者责任险每梯每年的保费为80元,最高赔付额为每人100万元、每梯300万元,在发生事故时能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和经济补偿。购买了保险的电梯一旦发生事故,不管是物业管理单位的责任还是维保单位的责任,都会首先由保险公司向受害人进行赔付,有利于解决电梯事故责任赔偿的纠纷,化解矛盾。
为了确保电梯保险方案能够兼顾各方利益且易于接受,该局采取了以电梯维保公司统一投保、以适当提高保养费的方式向所有权者收取保险费的电梯第三者责任保险方案,目前已有中山市广日电梯工程公司等15家维保电梯数量较多的企业参与,逐步在全市推广和落实购买电梯保险。
加强监管避免事故发生
据了解,近年来,中山市在用电梯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2012年增长量达4000多台,增长率达到30%以上。去年,市质监局启动了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工作,除了推广电梯第三者责任险之外,还对近半再用电梯进行使用权者确认工作,提高新办证电梯由电梯制造企业或其代理商进行维保的比例。
鉴于近来国内电梯安全事故频发,电梯生产厂家、物业管理公司、质监部门以及电梯使用者都对安全使用电梯负有一定的责任,多方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才能避免事故发生。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要求,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生产厂家应当对其制造的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对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或者电梯的使用单位在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当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向质监部门报告。
徐小兵表示,他们对电梯日常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视,曾安排多名工程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并考取了特种作业证,与电梯维保公司之间不定期组织互动学习和经验交流。而在每个电梯维保周期,公司都安排工程人员参与电梯公司技术人员的检查和保养,互相监督以确保安全。
【指南】
遇事故可看标志维权
电梯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标签上清楚列明了注册代码、保单号、使用管理权者、维保单位、保险期限、承保单位和客服电话等信息,“已投保”3个字也十分显眼。万一发生事故,电梯使用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维权,寻求赔偿。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客服人员表示,该公司承保的电梯在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物质损失或人身伤亡时,保险公司可对受害者进行赔付,但对于被困后造成不适等轻微伤害,需要由受害者向保险公司报案,在认定后方可理赔。
【调查】
电梯安全监管仍存灰色地带?
电梯故障老人被困,紧急呼叫按钮形同虚设
虽然电梯第三者责任保险已经开始推行,对电梯的安全监管也日益严格,但最近发生在中山的一起电梯事故却暴露出这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依然存在着隐患。
日前,火炬开发区一小区的业主向本报反映,小区内有4栋楼的8部电梯由于断电而“集体罢工”,以致两名业主被困,虽然最后安全脱险,但一位有心脏问题的六旬老人由于被困长达1小时而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
业主表示,在电梯故障的过程中,不仅应急发动机没有发挥作用,甚至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也完全没有反应,老人呼救多时才被在附近的清洁工听见并通知家人打电话请求支援。这一事故暴露出的电梯安全隐患,让700多户住户十分担忧。
记者当时在事故现场看到,电梯内的紧急呼叫设备已被拆除,只剩下裸露的电线,而另一部电梯轿厢内虽有紧急呼叫按钮,但按键后并没有任何反应。
对于这起事故,该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客服主管回应称,经工程部人员检修后,初步认为电梯的应急发动机控制面板出现故障,因此没有启动,而公司也“意识到”紧急呼叫按钮失灵的问题,正在逐步维修。然而同类事故在一个月内又再次发生。
据了解,电梯的备用发电机和紧急呼叫设备属于未列入电梯检验规程、标准的附属设施,因此不在相关监管条例的日常巡查范围之内。
迪兴物业管理公司经理徐小兵说,紧急呼叫设备连通的是三方通话系统,电梯维保并不包含,而是属于负责门禁等设施的公司维护,“但是在日常电梯维保的时候,我们会要求电梯公司对紧急呼叫设备也进行检查,”他说,“因为当不幸遇到电梯事故时,这就是最快捷的求救途径。”
【事故】
男童被手扶电梯夹断腿
2012年7月,在小榄镇人民医院发生了一起较为严重的电梯事故,一名两岁男童在搭乘医院内的手扶电梯时右脚被电梯夹住,膝盖以下全部被卷进电梯。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受害者经医院抢救无生命危险,断腿也重新接上,但比原来短了3至5厘米。
事故发生后,质监局特种设备科对涉事电梯进行调查,并进行了模拟实验,特设科认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男童所穿着的“洞洞鞋”,没有发现电梯质量问题。
一企业31人被困货梯
2012年10月,古镇某灯饰企业31名员工乘货梯时被困,报警后由消防官兵前往救援,所幸无人员伤亡。据了解,单是去年第四季度,中山消防共接到近20起电梯被困求助。
消防部门提醒,货梯由于长期载货,容易导致部件受损,故障较为频繁,建议企业员工应尽量乘坐客梯而非货梯,以保障人身安全。
小区电梯故障老人被困不适
今年5月,火炬开发区一小区4栋楼共8部电梯由于断电而停运近4小时,使两名业主被困,其中一位晨运归来的老人被困1个多小时后感到呼吸困难。
据目击者称,老人当时被困在6层与5层之间,电梯内紧急呼叫按钮失灵,微弱的呼救声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才被发现,后来由家人通知保安前往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