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22个经联社 年内将分步改制成立公司
作为南海集体经济最复杂的镇街之一,今年内,桂城街道22个经联社将分步完成公司化改制。昨日,桂城街道召开动员会,将按照“优化资源、公益优先、 规范管理”的原则推进经联社转型改革,力争在今年底完成全街道22个集体经济组织转型改制工作,引导集体经济组织逐步向公益化或公司化方向发展。
据悉,东二、叠南等12个没有直接分红的经联社,将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而有直接分红的10个经联社,将规范管理,条件成熟的引导走公司化道路。
桂 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梁锡棋介绍,目前桂城有村级经联社22个、村小组级经济社106个,去年经济社、经联社两级收入超过12亿元,享有分红的社员股东有 96000多人,这在南海、佛山都排在前列,但随之而来的分红博弈、监督管理等问题也非常突出。他表示,经联社改制成公司有两个目的,一是规范管理,二是 提高资产收益。改制后,保留经联社牌子,原经联社的资产所有权不变,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组织和股东的利益。
据悉,今年内,桂城力争完成22个经联社改制,引导其逐步向公益化或公司化方向发展。其中,没有直接分红的东二、叠南、平东等12个经联社,改制将实行资产托管模式;而东约、西约、夏南等10个有直接分红的经联社,则先规范管理,条件成熟再走公司化道路。
集 体经济组织改制是否影响原社员股东收益?梁锡棋表示,改制后,经联社牌子继续保留;经联社仍是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人,但今后不再作为一套班子进行单独选举, 不再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由经联社出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将以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将设有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委员会,分别负责重大事项决策、日常经营管理和财务监督等方面。在三年的过渡期内,这三个委员会均由原经联社人员担任。三年届满后,按照区、街道的规定产生负责人。
“经联社改成公司,使得资产集中,管理变得更容易,可以进行整体开发,价值是不一样的。”桂城某经联社负责人表示,改制可以促进集体资产管理规范、透明。
■背景
经联社“公司化”今年全区铺开
经济“自治”释放千亿集体经济活力
据了解,去年南海区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超过50亿元,用于分红的总额为23.37亿元,集体经济组织股东人均分红为3106元。其中,大沥镇沥东社区分红为全区最高,社区可支配收入为11496万元,股东分红达每人12890元。
今 年,南海出台政策文件并启动集体经济组织转型改制工作,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基本实现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固化,经联社集体经济逐步走向公益化或公司化,经济 社集体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规范化,初步构建具有南海特色的新型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目前,南海已在探索建立集体经济股权管理交易平台,将在试点总结经验的 基础上,力争三到五年内全面铺开集体经济股权交易。
今年开始,南海区所有村居的经联社都要启动公司化或公益化转型。在满足社员一次分红的基础上,引导其不再二次分红,而是将这笔资金用于完善农村市政配套、股东公共服务等。同时,将按照“公司化”运营模式,对经联社实行征税,以“税”反哺公共配套建设。
据悉,目前南海区7个镇街均已开始经联社公司化改制,里水、丹灶已经全部完成,西樵、九江、狮山正在推进,大沥、桂城动员正在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