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期盼给梦想安个家

  回,还是不回?年关将至,回家成了连云港小伙子陈子豪纠结的问题。

  自年初来苏州后,陈子豪的心情从未如此低落过。在苏州,每月2000元不到的工资,月月所剩无几,别说给家里寄钱了,有时候还得开口问家里借钱。“照理说,年底了,应该回家和亲人团圆。可是这么落魄回去,没面子,想起来心里就堵得慌。”

  因为收入不高,陈子豪不得不“蜗居”在苏州学士街的一家求职公寓里。所谓公寓,其实是一间老式砖瓦民房改造而来,60多平米的房子摆放了16张床,地上杂乱放着扫帚、纸箱和洗漱用品,墙面已经斑驳脱落。

  从人社部门的统计看,每年有50万左右的大中专毕业生在江苏就业。他们中不乏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因为低收入不得不聚居在求职公寓这样的“城市驿站”,过着集体宿舍生活的他们因此也被称为城市“蚁族”。每至年关,“蚁族”们面对的不仅是寒冬,还有种种挠头事。

  “房子年底就到期了,又得重新找地方住了。”同样纠结的还有安徽姑娘居暖暖。今年10月到南京找工作时,她住进了位于鼓楼区观音里小区内的一个求职公寓。在南京,她做过化妆师、礼仪小姐、销售员,却没有一份工作令她觉得稳定。眼看着租房到期了,她不得不搁置再次跳槽的念头,为租房奔波。

  “年底了,工作更不好找了。”对于至今未能找到工作的万斌来说,怎么开口和家人交待,成了一个心理负担。每天在网上发出几十份简历,但大多如泥牛入海。至今,万斌仍然瞒着家人,谎称自己在苏州工作还不错。每次在电话中强颜欢笑向家人报喜后,万斌总是忍不住一阵抑郁,甚至流泪。

  尽管如此,“蚁族”们依然憧憬着明年能够改变生存状况。他们坚信,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坚守内心的力量,一定能见到雨后彩虹。

  来自哈尔滨的朱志彪给记者展示着早早置办下的年货:给未来丈人买的两条好烟,给女朋友的维C和胶原蛋白,送给妈妈的营养品和足浴盆……2010年从哈尔滨商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在北京、上海漂泊过。今年初,他来到苏州,幸运地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如今,收入逐步得到改善的他仍然和一帮朋友窝在求职公寓里。他觉得,在大城市当蚁族并不丢人,因为这里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通过奋斗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蚁族”们的遭遇也得到了社会的关心。“‘蚁族’很多是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是一座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苏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认为,“蚁族”并不缺乏能力,只是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机遇,全社会应加大关爱,让他们尽快走出“蚁穴”,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在城市活得有尊严。

  关注、关心、关爱“蚁族”,我省加大了公租房新建力度,“十二五”期间将共建48万套。此外,各地纷纷把新就业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对象。年底即将全面竣工的南京4大保障房片区建成后可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8.28万套,供给对象包括大中专院校毕业不满5年、有稳定职业的新就业人员;从今年3月起,凡是与无锡市区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外租房的大学生,都可申请领取租房补贴。政府每年投入资金将达到1亿元,今年有望惠及1万余名在锡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常州面向社会大规模收储中小套房源,用于公租房配给,实现公租房应保尽保等。

  在苏州工业园区锦程之星小区8幢1101室,80后小伙子王凯带着记者参观不久前申请到的公租房。三室一厅的精装房,家电齐全,档次很高。“像这种精装修的房子,市场价要2000多,但我每个月只要付200元,超级划算。”

  去年6月,王凯从安徽一家高校毕业后来到苏州园区工作。为了省钱,王凯不得不和朋友合租在城乡结合部,每天起早摸黑,开一个多小时的电动车上下班。当他得知当地政府为年轻大学生提供优租房后,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提出了申请,没想到很快梦想成真。虽然离在苏州成家立业还很遥远,但王凯已经没有了刚到苏州时的迷茫与无助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圆“蚁族”的住房梦,我省各地还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为大学生成长搭建舞台:我省今年选聘了3022名大学生村官,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离开城市,到更广阔的农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今年,南京从资金、场地、投融资、税费减免等7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明确提出了用4年时间扶持1万名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5万人;苏州连续多年将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列入政府实事项目之一,今年组织提供10万个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实现来苏州大学生初次就业薪资上涨,去年涨幅达到25%。

关键词: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蚁族:期盼给梦想安个家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