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剧院昨天终于破土动工 为何选中水滴造型
期盼已久的江苏大剧院昨天终于破土动工了。经前期公示征求意见,江苏大剧院最终选定了“4号方案”,即“水滴”造型。这套方案为何最终能脱颖而出、“水滴”造型的具体设计理念又是什么?记者昨日采访了相关人士。
江苏大剧院是我省最大的文化工程,建设用地19.66公顷,定位为“世界级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国际性艺术活动的交流平台、公益性艺术教育的推广平台”。大剧院自2010年立项以来,几经讨论,最终选址定在南京河西滨江地带,西临浩瀚江水,东与金陵图书馆为邻。站在大剧院的观景平台上,即可俯瞰长江,远眺江心洲。该址位于奥体滨江文体轴线上,突出了大剧院的公益文化属性,与绿博园、奥体中心、滨江公园、金陵图书馆等多个公共文化设施毗邻,可满足市民多重文化需求。
11月,规划部门将通过国际招标征集的5个设计方案向市民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4号方案最终能脱颖而出,和江苏水乡的地域特色、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密不可分。”江苏大剧院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水韵江苏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大剧院滨江而建,综合各方面意见考虑,水滴造型与江苏特色最为吻合。”在投标方案上,记者看到“4号方案”的设计理念是这样阐述的:“大剧院依偎江畔,荡波于生态绿野之上,建筑形体好似八方汇聚而来的水珠,饱满光润,晶莹剔透,尽显水之灵动。”
多年来,受限于场馆条件,像百老汇经典名作《猫》这类对舞台进深、道具舞美等有特殊要求的大型舞台剧都与南京失之交臂。随着江苏大剧院的动工兴建,将为广大观众弥补这个遗憾。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剧院能满足歌剧、舞剧、话剧、戏曲、交响乐以及曲艺、杂技和大型综艺演出的功能需要,具备接待世界一流表演团体的能力。他指着“4号方案效果图”告诉记者,这上面的4颗“水滴”,就是大剧院的4个功能区,包括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公共空间等。歌剧院可容纳2300名观众,采用自然扩声的设计方式,确保在演员不用话筒的情况下,即便坐在最远角落的观众也能听得很清楚。1500座的音乐厅在设计上有效地缩短了听众和乐队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可以有融入音乐会之感。戏剧场有1000个座位,前置式表演舞台专为剧场表演准备。倾斜的池座上方的两个楼座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听效果。此外,大剧院还有一个近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主要功能为文化展示、文化集会、文化商务等。 本报记者 董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