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行业以产品质量促产业发展
12月9日,由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提升大会暨2012年建筑防水行业年会落下了帷幕。然而,由此引发的关于“行业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大讨论并没有因此结束。如何才能“转变方式、提升质量、推动建筑防水行业健康发展”,成为会上同仁们热议的话题。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实施质量振兴战略才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12年冬天,防水行业的这一年度盛会犹如一束绽开的红梅,令寒风萧瑟中有了一缕春意。
防水行业发展隐忧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65%的新房屋一至两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渗漏占房地产质量投诉的65%,65%的建筑防水工程6-8年后需要翻新。”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梅建华在全国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提升大会上抛出的3个65%,深刻地反映了防水行业的质量现状。
近10年来,防水行业快速发展,迎来黄金发展期。历年的年度报告显示,防水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每年都增长百分之十几,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特别是近3年来,防水行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连续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这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进入。在行业发展迅猛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如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数量偏多、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产品无差异化竞争等。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曾告诉记者,“我国防水材料行业年产量达60亿平方米,是市场需求的6倍,产能严重过剩。”在残酷的竞争下,企业为了生存,低价竞争的销售模式愈发普遍。同时,防水工程大多数为隐蔽工程,短时期内难以发现渗漏现象。因此部分企业为了获取利润,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由于入行门槛偏低,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企业进军防水行业“淘金”。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统计,目前我国建筑防水生产企业大约有3000家,多为中小型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小作坊、小工厂,防水材料市场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众多。劣质防水材料流入工地,给建筑渗漏埋下了隐患。
行业前50名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仅占行业总产量的20%。行业集中度低,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同时,由于行业缺少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这些矛盾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以牺牲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为代价的低价竞争。这成为严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质量提升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单靠市场这只手不足以改变混乱的市场环境,必须大力依靠政府部门的有形之手,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才能扭转整个市场秩序。2011年,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多次向政府管理部门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质检总局和工信部都把整治建筑防水行业列为2012年工作重点。防水卷材产品更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2012年重点监管的十大产品之一。
一场由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推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转变方式、提升质量、推动建筑防水行业健康发展”综合改革正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旨在探索出一个集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企业承诺、质量监管、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于一体的行业体系,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工信部的支持指导下,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制定了2012年质量提升工作部署,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3次召开会议对地方协会和会员单位进行相关政策的宣贯工作。随后,协会又专门召开年中理事会,通过理事会议案,将2012年确定为“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年”。
“质量提升行动的目的是要从根源上解决深层次的质量问题。”梅建华表示,以质取胜是促进建筑防水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乱象,如何有效强化监督和管理也成为监管部门不容回避的问题。在2012年,质检总局组织全系统开展了建筑防水卷材产品“三查三打”专项行动。“三查”是指产品质量联动抽查、企业生产条件检查和无证生产清查;“三打”是指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和使用无证产品违法行为,打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违法行为,打击各种规避质量监管的违法行为。5月份以来,质检系统共对北京、天津、辽宁、河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新疆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79家建筑防水卷材生产企业的861批次产品进行了全国联动监督抽查。对585家企业开展了生产条件检查,发现不能持续保持发证条件、违法使用原辅材料等问题的企业92家,下达整改通知书90份。清查无证生产、获证企业生产无证产品156家,责令81家企业停产整顿。同时,质检总局进一步把严了出口产品质量关。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将建筑防水卷材产品作为首批试点产品,从今年5月份开始,组织全国质量监督系统对建筑防水卷材生产企业率先实施分类监管制度。依据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将全国建筑防水卷材生产企业分为AA、A、B、C等4个类别,分别实施信用监管、责任监管、常态监管、加严监管等不同监管方式。包括北京东方雨虹在内的22家防水卷材生产企业被列入质量分类监管AA类企业,向行业集中展示了防水行业的领跑者形象。
此外,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下,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搭建了企业资质、质量信息、科技标准、会展咨询、培训交流于一体的行业协会服务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了建筑防水质量提升信息平台,促进形成各方参与的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机制,更好地服务质量监管、市场选择和百姓消费。通过多种措施共同发力,进一步挤压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空间,提升了质量诚信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行业需要一场质量持久战
建筑防水是国民经济领域的基础性行业,从经济体量上讲,建筑防水是工业经济中的“小行业”,但建筑防水产品质量带来的问题却是关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安康的“大问题”。
我国目前防水产品的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根据2012年全国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三查”结果来看,整个行业的一些关键性、安全性指标存在较大隐患。今年的联动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可溶物含量项目不合格13批次,最大峰拉力(包括最大拉力)项目不合格15批次,断裂拉伸强度项目不合格8批次,最大峰延伸率(包括最大拉力时延伸率)项目不合格14批次,分别占该类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16.5%、21.7%、66.7%和25.5%。
如何克服目前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业内人士的共识是,行业需要一场持久战。
浙江防水协会秘书长洪晓苗表示,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防水市场上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状。今年因为质量提升行动,产品质量有所提升,然而一旦松手,行业“陋习”将会卷土重来。如何巩固既有成绩,是业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苏州防水研究院院长羡永彪表示,此次质检、工信等部门携手提升行业质量是行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的必要前提,不仅应对行业取得的成绩给与表彰,同时也应直面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该继续把城乡和住房建设部门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企业都纳入到质量联合提升行动中来,这样对解决建筑防水产业链的问题就更直接有效。
广东科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忠表示,质量大会是短暂的,但是对行业质量提升的作用将是长久的。只有整个行业形成一种高质量获得高回报的风气和氛围,我国防水行业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朱冬青表示,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以质量提升带动行业升级,以科技进步促进产业转型,以诚信经营提升行业形象,指引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随着房地产业增速放缓,我国防水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促进我国防水行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治本之策。从市场的反馈情况来看,通过这一年的综合执法、联动抽查行动,市场环境有所好转,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防水产品质量有所提升。要进一步巩固这一阶段性成果,就需要通过产业发展政策,提高产品质量在发展中的地位,改善政策环境,推动重大装备可靠性提升。
此外,行业企业必须开展产品质量攻关,通过开发品种、提高质量、培育品牌、改善服务,着力提高防水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品牌竞争力。企业既要抓产品质量保证,确保消费安全,提振消费者信心,努力扩大老产品销售,又要抓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加快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
今后随着业主对产品质量内在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只有花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研制出更多质量优、技术高、性能好的品牌产品,才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升级转型,在跨越发展中实现我国从防水大国向防水强国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