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经适房要“消亡” 杭州住房保障办称:以租代售是大趋势

  本报记者 贝楚楚 詹丽华

  从今年年初开始,有一则消息就一直在小范围内流传——经济适用房很有可能要取消。最初的来源据说是某次与保障房相关的部门会议,连内部工作人员私下也承认,“经济适用房今年不知道明年的房源在哪里,这期结束不知道下期什么时候选房”,于是小道消息越传越广,也愈加有鼻子有眼。

  推行近13年的经济适用房是否真的会就此“消亡”?上周末,杭州市区第39期经济适用住房公开销售,推出890套新房源,让经济适用房“消亡”的消息不攻自破——至少短期内,经济适用房不会取消。

  但与此同时,杭州住房保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未来经济适用房肯定不会是保障房中的“主角”,公租房、廉租房的供应规模会超过经济适用房,从售转租是大势所趋。

  经适房选房仍在继续,但房源量明显少了

  上周末,杭州市区第39期经济适用住房公开销售。这是本年度第二次经适房选房,但是与第38期相比,这次的房源数量只有890套,仅为上一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事实上,第39期经济适用房房源量是自2007年杭州经济适用房政策调整后重新启动申购以来较少的一次,仅高于第29期的600套,然而第29期时经济适用房的申购门槛可比现在高多了。

  本次的890套可选房源,分布在北城枫景园、北城铭苑以及长睦华天苑,其中后者供房量达858套,刚开工不久,正式交付要到2015年6月。选房人程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大多是去年二季度申请的经济适用房:“等了1年半,才等到选房,还要等2年半才能入住。”

  大多数选房人对于经济适用房是否会“消亡”不太关注,他们更关注的是:买到的经适房位置好不好,配套是不是完善,交通是不是便捷。“如今,楼盘现场不过是刚刚开工,空地上黄沙满天,周边配套未来怎样完全不知道。”特别是不久前经济适用房乾成园项目传出烂尾消息,更让刚刚选好房的徐女士有点担心。

  尽管保障办公室称今年还将有两次选房,但2012年还有20多天就要结束了,以经济适用房从申购、公示到选房的流程来推算,不能不让人担心这接下的两次选房能否赶得及。

  不是经适房要“消亡”,而是租赁房更“灵活”

  经济适用房即将“消亡”的传闻,是真的吗?记者就此采访了杭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经适房‘消亡’的说法不够准确,但我们的政策导向确实从销售向租赁方式转变。”住房保障办公室杨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很多申请保障房的人群是阶段性低收入,尤其是新就业大学生,保障房不过是他们过渡的一种选择,“经济适用房保障的人群永远不会消失,政府只能不断建设保障房,这在人力、财力上都是一大浪费,所以我们现在大量筹建公租房、廉租房。而且相比之下,租赁的形式也比销售更灵活。”

  一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私下表示,其实有一些经济适用房申购家庭是抱着先买经济适用房,以后再买商品房的打算的,但事实上早在2010年住建部就针对部分地方经济适用住房存在的准入退出管理机制不完善、日常监管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发布了《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已经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的家庭,再购买其他住房的,必须办理退出手续或补交相关价款取得完全产权。“这一条很多申请人根本不知道,知道了也不重视。”

  1996年以来,杭州市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历经安居工程(1996年6月~1999年9月)、经济适用住房建设(1999年10月至今)两个阶段, 1999年至2011年,其在杭州市主城区累计开工面积为1325.26万平方米。

  杭州经济适用房的申请虽照常进行,准购证也没有限制发放,但根据杭州市“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规划,经适房的保障房源供应采取逐年递减的形式,5年计划分别为50万平方米、40万平方米、30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去年是第一年,完成了50.99万平方米,共7833套;今年已近年底,经过38期、39期两次选房,加起来完成20.35万平方米,这跟预计的40万平方米相差近一半。

  经适房的保障配比正在逐年降低已成事实,而另一方面,公租房按照“十二五”计划要求建设120万平方米,但记者调查,到本次五年计划结束,市区两级公租房实际能建设完成近300万平方米。从经适房到公租房,从售转租是大势所趋。

  而记者从相关部门得到的消息也证实,尽管按计划今年还有两次经适房选房,但“米”在哪里,目前还不清楚。

  公租房其实更实惠

  在第39期经济适用住房选房现场,记者发现很多人对公共租赁房、经适房的准入条件及相关信息并不十分清晰。甚至有人说,自己是因为达不到公共租赁房的准入条件才来选的经济适用房。其实公共租赁房的准入条件远比经济适用房来得宽松,我们列张表格做个比较,就一清二楚了。   贝楚楚

  经适房正渐行渐远

  如果从1999年杭州市开始实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开始算起,到今年,杭州的经济适用房已经推行了13年。13年,从最初的“福利”性质到后来的“保障”性质,从开始的“抢购”到后来的“滞销”、“弃选”,从申请条件、选房流程、退出机制备受诟病到频繁爆出质量纠纷……一路走来,这个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特殊住房似乎始终与“尴尬”一词脱不开联系。

  其实早在三四年前,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存废就是学术界、房产圈讨论的热门话题。支持者有之,认为非驴非马的经济适用房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痛处,应该早除早好;反对者有之,认为经济适用房推行十几年解决了600多万户居民的住房问题,尽管问题不少,但成绩不容抹杀,如果取消经济适用房,多年来探索出来的住房保障模式将不复存在。

  13年了,很多事情都在发生变化:那些经济适用房申请人的家庭结构、收入状况在变,他们对住房质量、居住条件的期待也在变;住房保障体系也在完善,适合不同经济状况的住房困难家庭的房屋类型在增加,申请门槛在降低。

  与此同时,在这13年里,经济适用房的根本性质也数度发生改变,尽管政府一直力图以相对温和的手段,通过经济适用房政策的不断调整来缓解尴尬,但它最大的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它戴上了保障性住房的帽子,但银行等相关部门并不承认其非商品化的特殊性,而地方政府一方面允许它上市,却严格限制着其销售和再转让的环节,具体操作细则迟迟无法出台。有时候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有太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利益纠葛,缠绕其上,让经济适用房这个保障房体系中的“大儿子”,不堪重负。

  13年了,我们似乎仍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人建设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住房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什么样的制度保障什么样的市场。

  今天,我们再来谈经济适用房是否会“消亡”,其实不需要政府部门来给答复。事实上,经济适用房的申请量已经在逐渐减少:2010年,杭州市区经济适用房申请家庭超过12000户;2011年,杭州市区经济适用房的受理量降到了8600多户;而2012年截至目前受理量约4500户,其中已审核符合申购条件的家庭约3600户。

  尽管争论从未停止,但老百姓远比专家更快、更直接地给出了一个答案——即使经济适用房没有,甚至始终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独角戏早已落幕,以后要“跑龙套”了。当然,龙套跑得好,一样有戏。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