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气”成木制建材产业真实写照

提要:受国内房地产调控和国际市场消费低迷的影响,我国木制建材产业链上游的原木市场和板材市场疲态尽显,红灯频闪。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我国累计进口原木2529.2万立方米,金额49.5亿美元,分别减少10.5%和10.3%;8月,进口原木317.1万立方米,金额6.1亿美元,分别减少18.3%和25.7%。

中国工程战略采购合作大会

  中国房地产战略合作大会即将召开、同期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上线   参会详情<<<<<<

  受国内房地产调控和国际市场消费低迷的影响,我国木制建材产业链上游的原木市场和板材市场疲态尽显,红灯频闪。这对于整个地板行业而言,都是雪上加霜。实际上,寒冬自今年以来就一直笼罩在整个地板市场。

  近日,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的一间会议室里,近百家中国胶合板企业代表认真地听取了专家和律师关于美国对华胶合板产业“双反”调查的案情介绍。他们没想到,本来今年的日子就不好过,在美国市场又突然遭遇“围剿”。

  原木交易遭遇滑铁卢

  “今年如果哪个企业的利润没有下降,那一定是和上帝关系好!”在浙江南浔召开的中国林产品指标机制研讨会上,上海木材协会秘书长汪少芳的这句“玩笑话”,让与会的企业代表感同身受。如今,不景气已成为业内人士对今年业界状态的共识。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我国累计进口原木2529.2万立方米,金额49.5亿美元,分别减少10.5%和10.3%;8月,进口原木317.1万立方米,金额6.1亿美元,分别减少18.3%和25.7%。

  原木交易的萧条通过多个原木贸易港口的冷清可见一斑。

  据汪少芳介绍,今年上半年,上海共进口木材369万立方米,和去年相比下降了近20%;总金额9.3亿美元,同比下降12.7%,这和2010年的67.2%增幅、2011年的62.5%增幅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进口连年增长的美国材今年也下降了近三成。

  除此之外,截至8月底,山东龙口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木材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分别下降61.3%和67.7%。德州木材交易市场贵祥木业的负责人表示,去年一车木材能赚8000多元,而今年连收回成本都很困难,不少木材商甚至亏本经营。内蒙古森工集团下属的乌尔旗汉林业局原木库存量是往年的5倍,木材滞销情况比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得多,是近10年来最糟糕的时期……

  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钱小瑜透露,自今年以来,不亏损的人造板企业只有10%,大多数人造板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人造板龙头企业广西三威目前只有一条生产线在坚持开工。

  “今年上半年,上海人造板的总体销售量下降20%左右,总体价格同比下降5%~10%。在原材料和人工各项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多数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困境难解,出口持续下滑。”汪少芳介绍。

  钱小瑜提供的一份2012年7月份的调查问卷显示,今年人造板行业的总体生产形势不佳,下游产品出口受阻,订单减少,产成品库存压力大。尤其是木材原材料短缺,原辅材料价格上涨,行业产能过剩,物流、人工和金融等生产成本提高,出口市场萎靡不振,国内市场销售不畅,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

  如今,地板、木门市场的萎靡直接波及板材市场。据汪少芳介绍,上海一些老牌地板企业,如金桂、蓝云等,目前都已停产;福人市场地板坯料的销售量减价降,经销企业难以为继;4月~5月,上海楼梯产品的销售量下降2/3,木门产品的销售量下降40%~50%。在整个行业萧条的严峻形势下,板材产业的寒意十足。

  趁“闲时”勤练“内功”

  工厂半停产、机械检修升级、工人放假,木制建材企业在这个寒冬里有点儿“闲”。实际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闲时”,多练练“内功”。

  近两个月来,在临沂、上海、浙江等地召开的多个行业发展研讨会上,如何应对当前困境、利用洗牌机会调整产业结构的话题成为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

  专家认为,近十几年来,人造板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内功”缺乏导致自身竞争力不足。以“中国板材之都”山东临沂的人造板行业为例,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研发投入少、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低价竞争等问题,使得低档人造板产品充斥市场,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竞争,整个地区的人造板行业的平均利润不超过4%。在这样的情况下,人造板企业在面对原材料、人力资源、外汇等因素的变化时,抵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顾问张森林认为,以劳动力比较优势为核心的机会型赢利正在消逝,而建立在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的战略性赢利时代已经到来,必须要从粗放型增长转型到集约式增长的轨道上来,否则行业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粗放型增长的典型表现为靠投资拉动,竞争主要方式是产品低端化、低价化,以至过度追求低成本而不惜牺牲质量,是竞争力的透支。

  张森林强调,行业转型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粗放型增长转型为集约式增长的一个标志是企业领导者的转变,即从只抓商机、疏于管理的商人逐渐变为敏感于市场、精于管理、有战略理念的企业家。

  市场最坏的时代,也许正是调整的最好时代。专家们认为,利用行业萧条的“闲时”,好好练练“内功”,将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