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的转型是看好北京、上海的写字楼市场
新浪乐居讯(记者 刘乾超) SOHO中国今公布已于昨日(11月8日)在香港交易所回购213.95万股,耗资1211.4277万港币,回购均价为5.6622港币。该公司于本年度内至今为止(自普通决议案通过以来)累计购回股数为6785.8万股,占于普通决议案通过时已发行股本1.308%。新浪乐居日前专访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潘石屹博客),后者面对镜头讲述了年内多轮融资背后的故事。
新浪乐居:最近的10亿美元融资,期限最高长达10年,融资成本并不高,更重要的是,它是在目前地产形势仍不确定的背景下展开的。投资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你们向他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地产画面?
潘石屹:一般这样的融资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先评级,后定价,定价完路演。而我们用了两个星期零三天,整个工作都做完了。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整个国际债券市场。
这两个评级机构的合伙人都是从香港到北京来跟我面谈的。他们关注风险问题。公司多年来都处在净现金状态,他们一直非常放心我们对风险的把控。现在要转型,销售会降下来,资金需要量变大,净负债率只有20%,跟其他地产公司相比,公司发展策略还是很保守、稳健的。
当然,他们也关注其他风险。在众多风险中,周围的环境是最大风险。如果周围经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监管再好,风险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谈到SOHO中国的转型原因,转型时想了什么,实际是他们评价我们风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看好北京与上海的商业地产与写字楼市场,这是一个最根本的点。如果不转型,有两个选择:其一,把建的房子尽快地卖出去;其二,我持有物业,不卖出去。若我不看好北京和上海的市场,卖了房子走人,是最简单的办法;如果长期持有,像20年、30年、50年、70年的持有,就可见我们对中国、对北京和上海写字楼、办公市场是看好的。
我给这两个评级机构的合伙人讲了一个例子。我做房地产已超过十年。在这十年中,有很多人的开发经验,尤其是香港商人,年龄比我们大,经验比我们丰富,资金也比我们强。可整个过程中,以北京为例,这些开发商隔几年赚上一笔钱就走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得知实际上他们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及北京、上海的市场比较悲观。在过去十几年里,SOHO中国为什么能够发展成为一家规模比较大的、财务指标、负债结构都非常健康的上市公司,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看好北京和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如果不看好,早就转到别的行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