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圈钱后热衷理财 不务正业显白酒行业困境

提要:昨日,洋河股份公告称公司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购入了6亿和2亿元的理财产品,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06%和2.02%。而赖戌播则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利润率在5%到6%之间,而酒类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在70%到80%之间,哪个赚钱很明显,公司买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公司增长减速的明显信号。
     昨日,洋河股份公告称公司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购入了6亿和2亿元的理财产品,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06%和2.02%。经记者统计,洋河股份从2011年9月至今,已分别购买过28次、累计总金额达69.8亿的银行理财产品。

  酒类公司现金流十分充裕,不投资扩产而是热衷理财,是否意味着公司产能扩张见顶?行业人士表示,大批量购入银行理财产品,标志着公司主营业务扩张的困难,白酒行业或许已经到达高点,未来一两年难有赚钱效应。

  圈钱后热衷理财

  据记者统计,洋河股份从2011年9月至今,已分别购买过28次、累计总金额达69.8亿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是保本浮动型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至6%之间不等,每次购买金额在1亿到6亿之间浮动。

  说明公司热衷银行理财的最佳数据是今年2月18日,公司公告称向建行购买7.2亿的保本浮动收益性产品。截至当日,公司12个月内累计购买、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金额为36.8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9.82%,也就是说公司将近一半净资产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洋河股份于2009年11月6日挂牌上市,其首次公开发行募得资金总额为27亿元,实际募集26亿元,实现超募17.74亿元。公司挂牌后股价一路上涨,从最初的34.53元一路上扬到前期的高点156.48元,昨日以125.6元收盘,总市值高达565.2亿元。

  深圳资深投资人士赖戌播向记者表示,很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都有不务正业的情况。在目前法制环境下,很多公司都存在这种事情,也是必然现象。他说,“简而言之就是不圈白不圈,不圈的才是傻瓜,圈钱之后再更改用途就可以”,主业不好时就买理财产品,也没有法律问题。总之公司有一万个理由,不是不做主业,而是看形势伺机而动,是机制下的必然现象。

  该理财还是回馈投资者?

  对于洋河股份频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上海某大型券商食品行业张姓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表示,白酒行业产能扩张不是砸钱就可以的,需要时间积累,而且目前洋河的产能已经很大。公司现金流非常充裕,做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另一中小券商分析师也表示,买理财产品挺好,也很正常,企业总有多余的资金。而且洋河已经大量扩产了,并一直在扩建,各大基地都在建设,公司资金自有其他用途。

  平安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说,不光是洋河,茅台也差不多,虽然茅台没有直接买银行理财产品但资金也是存银行。可以说公司股价已经到了一个顶,行业特性决定了公司会去买理财产品。但他也说道:“公司本应提高负债,但买银行理财是降低自己的净资产收益率,公司最好是增持或者回购,不过最好的是分红,这样能使股东利益最大化。”

  深圳哲灵投资郭伟文也表示,公司应将现金分给股东更合适,投向什么应由股东决定。公司目前没合适项目,扩产能也很难做到,所以将现金分给股东最好。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