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涂料企业的伤痛在哪里
浮躁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像我们的大部分人一样,什么都追求一个“快”字。“快速面”,“高铁”,“英语速成”。我们都急不可耐,看到目标就想立即达到。达到以后,继续紧盯目标,以便迅速达到目的。如此反复,直到生命结束。
现阶段的中国涂料企业痛在哪里?
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风风火火”地干大事业。想短时间企业资产上亿,从小企业变身到行业领袖不用多少年时间。特别是现阶段很多涂料老板的想法就是追求“快速赚钱”。前期为了赚钱投入大量的资金招商,招到经销商就直接铺货,根本谈不上对经销商的扶持以及对整个市场的可持续化开拓。
其实国内涂料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很多种方式。有稳扎稳打,紧抓工程质量,视之为企业生命的;有依靠价格“优势”,偷工减料的;有凭借当地政府“强硬关系”稳接工程的;更夸张的有只注重“招商”,把经销商当做圈钱工具的企业。但也有坚持注重质量和服务的模范企业,他们视渠道为企业生命,比如立邦、美涂士、巴德士等企业。
努力使企业规模扩大,无可厚非,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在企业基础还不够扎实的时候,为了市场规模而扩张市场规模的发展策略有点喧宾夺主。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能更长远的盈利。现在涂料行业竞争空前激烈,通过加强企业的实力,保住自己商业领地的前提下,进行开拓是最基本的发展方式。但盲目的扩大企业市场规模,不仅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资金风险,容易导致企业因小失大——疏忽了企业发展的本分。
前几年由于房地产的热潮,部分中国涂料企业的扩张方式都是进行“圈地运动”,通过“圈地”来等待企业不动产的增值。企业高层的心态是如此浮躁,整个企业的员工能“稳”到哪里去,而且这种“扩张圈地”的发展方式绝对只是一时的,是国内的投资行业的“欲望”让涂料企业蠢蠢欲动。现阶段行业法律法规的不规范,不完善导致各种事件频频发生。
除去“圈地”对涂料企业带来的心理影响和高风险,一个企业的管理精力和范围总是有局限,这样没有限制的扩大规模和“圈地”,一定会让企业精力过于分散,导致“核心”部门的管理欠缺,保证不了正常业务的有效运作。要是在渠道上出现疏忽,就会影响到整个企业在行业的口碑,对企业的元气伤害不小。
“圈地”分散精力导致企业渠道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大量人员精力和材料的耗费,企业为了弥补损失会进行更多的“圈地”。最后会进入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高风险的行为如果得不到高收益,则企业会面临资金不畅,甚至会因此“快速倒闭”而绝不是“快速发展”。
所以这种“求快”的商业“圈地”行为不值得企业效仿,这种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大趋势的运作模式不仅会让企业走向失败,还可能危害到整个社会的利益。而这些都是我们企业浮躁的心态的表现。浮躁使得涂料企业就是这样,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产业震荡,落英缤纷。理论上最讲中庸的国度,行动上却最爱走极端。涂料企业的心浮气躁,究其根源,当是急功近利所致。不少涂料老板在名缰利锁的束缚下丧失了理性,牛气冲天,张狂浮躁中显出无知和稚嫩。
曾经看过一篇介绍海尔长盛不衰奥秘的文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克服浮躁的心态,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有这样一个比较,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会擦六遍,慢慢地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海尔的管理机制就是针对国人这种做事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约束每个员工(包括总裁)每天的工作当日完成,而且每天的工作质量要有一点儿(哪怕是1%)的进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一位资深研究员曾经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企业怎样才能摘取创业成功的桂冠?大企业如何避免阴沟翻船的命运?怎么才能建成我们自己的长寿公司?怎样才能搭建起中国本土的“航空母舰”?其实对中国涂料企业来说,心态比资金更重要,理性、客观、辩证的精神支柱和思维方式比一轮又一轮的商机更重要。
2012年,房地产调控、经济紧缩政策仍在继续,在这波浪潮中或许只有沉得下心的企业才能继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