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建新兴产业区 楼上研发楼下购物
昨日,重庆晨报8个版面隆重推出《蝶变大渡口》特刊,特刊有党政领导对话,有影像展示,有市民生活呈现。报道出街,收到良好反响。今天,本报再度推出四个版,以“创业宝地”为关键词,继续深入记录与探究大渡口正在发生的“蝶变”。明后两天报道继续,敬请关注。
结构决定功能,机制决定活力,城市经营体制改革创新为大渡口转型发展助力。在推动转型发展过程中,大渡口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机制创新中不断探索新路,开启破冰之旅。尤其是在城市经营体制改革方面,该区借鉴上海张江高科、市级投资集团成功运作经验,组建起在区国资委统筹下的城建、园区、商贸旅游三个管委会。城建管委会及相应的国资公司负责基础设施、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和城市开发;园区管委会及相应的国资公司负责工业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商旅管委会及相应的国资公司负责商圈建设和发展商贸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以大晟、建桥等国有公司为核心的城市经营主体从单一的政府融资平台转变为集融资和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城市营运为一体的市场主体,有效促进了城市资源、资产的有效整合,建立起了政府主导、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体制。通过城市经营体制改革,该区将在1年内建立区属国资公司市场化的薪酬、用人、经营制度,基本实现企业公司化运作;3年内基本实现国资企业健康运行,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环境:
投资者在这里能找到自己需要的
重庆市首个“园林工业园区”大渡口建桥园区的生日正好与直辖市生日是同一天。如果9年前大渡口人知道重钢厂区要环保搬迁的话,那他们心中一定没底。今天,当建桥园区工业产值突破15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重钢后,他们对市政府去年第100次常务会上确定的“生活品质之城、新兴产业之区”变得信心满满:绿色环保生态发展之路,让大渡口人找到转型升级的“金钥匙”。
加拿大多伦多市长苗大伟说:“建桥园区投资环境一流。”跨园企业法国诺灵科公司老总说:“在建桥园区能找到投资者所需要的一切。”
“厂在林中,林在厂中”是建桥园区的最大特色,去年1月16日,在2011年人民网年度评选暨辉煌十一五·中国品牌园区颁奖盛典上,建桥园区荣膺“中国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称号。
9年前,这个地处建胜镇和八桥镇的园区取了一个读音与“剑桥”相同的名字,现在它的确引来国际目光的频频关注。日前,大渡口区委常委、副区长罗林泉表示,建桥园区正在谋求“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核心就是以2.5产业引领园区产业发展,力推“产城融合”,今年已亮相的城市综合体———天安数码城,就是产城融合的微观样本,而建桥园区的宏观愿景,就是整个大渡口区的“生活品质与新兴产业”的城区融合。
转型:
“钢城”跨越发展,建桥园区引人瞩目
细数大渡口的三个发展阶段,直辖以来取得的成就尤其耀眼。
罗林泉说,在1995年之前的30年,是大渡口为重钢服务的第一阶段;1995年在直辖前进行的区划调整让大渡口获得良机,建桥园区正好处于增加的城市版图内,在直辖以来快速发展;2011年随着重钢环保搬迁则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昔日偏居一隅,如今大渡口是众多名企的“总部”。
罗林泉说,始于大渡口的十八冶曾搬到杨家坪,现在环境变好了,它又重新回“娘家”了,该区近年来已陆续引入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25家上市公司入驻。建桥园区在2009年1月被市政府授予“全市首个园林式工业园区”、同年6月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等授予“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2010年4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1年6月被授予“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园区”称号。
以前提大渡口言必称重钢,现在提大渡口则言必称建桥。建桥园区已建成公共绿地200万平方米,每隔500米就有一个“森林”绿岛,平均每年新增28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吸引了美国花旗等84家名企入驻。预计到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平均产出强度为每平方公里100亿。
建桥人坚信“环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并已在园区布局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即以国际复合、中石化润滑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重钢环投为代表的环保产业,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安防产业,以长征重工、长鹏实业为代表的装备零部件产业,以微型整机制造为代表的电子工业信息产业,以“产、城融合”为特色的天安数码城智慧城市综合体。
在2012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春平透露,首份全国循环经济规划即将出台,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环保业产值将达2万亿元以上。“十二五”末期,中国每日垃圾焚烧处理量有望达到世界最大,作为技术和规模都处于国内领先的企业,重钢集团旗下的三峰环境则希望继续保持中国头名的位置。届时,三峰环境有望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在全球布局60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每年处理的生活垃圾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为13.7亿中国人每人每年多栽一棵树。
融合:
楼上研发导航仪,楼下是时尚商业街
“产城融合”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抽象,我们不妨带着大家走进“天安数码城”,也许你就能对它有个大致了解。
天安数码城不只是个企业名称,而是“全球化企业公园”。占地500多亩的大渡口天安数码园一期已露出神秘面纱:楼上研发导航仪,楼下2层外加下沉式休闲广场却是供市民观光购物的场所,非常有“公园味”,它不仅是高新创意产业扎堆之所,也是“白(领)骨(干)精(英)”们的生活之地。
作为重庆重点引进项目,天安数码科技产业大厦一期已启动招商,并与国内一批导航仪研发、物流公司和传媒企业成功签约,预计到今年11月即可入驻,年底将陆续亮相。
“大渡口是目前主城塞车率最低的地方,而且立体交通优势明显。”天安数码目前已建成面积超过2万平方,约3个足球场大小。而全部建成后将超过百万平方,并横跨钢花路、松青路、迎宾大道、翠柏路、陈庹路等五条大道,在规划图上,它的东端与目前已建成的思源广场相连,而在一期项目的旁边,就是内环大渡口出口,从轻轨二号线新山村站步行至此,也只要七八分钟时间。招商部副经理周春来介绍:“市民从主城各核心商圈过来,最多只要半小时。”
今年亮相的一期项目,首创了下沉式生态休闲广场,并有1146个停车位。与传统的高科技园区不同,它还涵盖大型的商业配套、豪华宾馆、世界品牌聚集的专卖店街区、健身中心、园区咖啡厅及音乐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
一些世界名牌将在下沉式的玻璃房子中展示,后续项目的科技大厦都将按此格局设置,这个城市综合地标不仅是重庆首家,在西南也是创新之作,天安数码园是大渡口转型的开篇大作。
“让重庆的企业直接借脑世界顶级企业微软、IBM等,并孵化上市企业。”周春来说,天安数码集科技产业大厦、区域总部基地、优质商务配套和滨江高尚住宅于一体,是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科技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利用数码园的“渝港产业园”基地,邀请国际顶专家定期访问或常住,为孵化基地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国际智力支持。项目整体规划产业办公总建面约80万平方米,将聚集1500家中小型企业办公,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
大渡口区科委已在这里设立了一个1500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平台,用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5000万元的风投基金可以减缓企业融资难题,同时重庆大学的博士后工作站也将在这里设点,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另外,还提供专利成果代理和互联网、物联网等服务平台,引进“无烟产业”,预计5年达产年产值将达200亿元,税收10亿元,吸引5万人就业。
升级:
2.5产业与城市发展无缝对接
“现代城市的发展,没有必要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划一条醒目的红线,因为二产与三产的结合更能提升区域价值,这就是“2.5产业”理论的支点。”区委常委、副区长罗林泉认为2.5产业是大渡口产业升级的重点。建桥园区也要“二次创业”,主旨是强化园区产业功能,完善城市布局,将园区发展融入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无缝对接。
罗林泉说,要让园区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向“产城融合、三资融合、功能融合”的千亿级城市综合产业园区转型。在产业定位上大力发展以总部经济、服务经济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园区从第二产业向2.5产业转型。
按照“一园三区”的总体规划,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A区围绕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打造重庆主城的总部基地和创新园区。B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推进新材料产业和生产型制造业发展,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基地。C区依托楼宇工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安防设备、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进而带动大型居住集聚区的形成。在拓展区重点建设滨江高端居住区、游艇、水上休闲娱乐等新兴高端服务业,最终将其建成生态多维的宜居新城。
参加“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展 赢万元现金大奖
|